一项为期 11 年的哈勃研究终于揭示了天王星上的一天持续多长时间。

通过跟踪天王星极光的运动,研究人员确定这颗行星的自转周期比以前认为的要长约 28 秒。 (图片来源:ESA/Hubble、NASA、L. Lamy、L. Sromovsky)
根据新的研究,天王星上的一天比以前认为的要长约半分钟。
对哈勃太空望远镜 11 年观测的分析表明,天王星的一天持续 17 小时 14 分 52 秒。这比美国宇航局的旅行者 2 号航天器在 1986 年经过天王星时估计的时间长了 28 秒。研究人员于 4 月 7 日在《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 杂志上报告了更新后的估计。
近 40 年前,旅行者 2 号成为第一艘近距离观测天王星的航天器。利用来自行星极光的无线电信号和航天器收集的磁场数据,当时的天文学家发现天王星的一天持续了大约 17 小时 14 分 24 秒。
研究人员使用该自转周期来定义行星的坐标系。但测量的周期带有大约 36 秒的固有不确定性,随着每个天王星日的过去,不确定性逐渐增加。几年之内,不确定性使得无法准确确定行星磁轴的方向。
为了获得对行星自转周期的更可靠估计,这项新研究的作者从 2011 年至 2022 年间进行的六组哈勃观测中追踪了天王星磁极处极光的运动。这有助于他们改进行星磁极的位置,用这些磁极来更准确地估计天王星的自转周期。据该团队称,新测量的不确定性小于 0.04 秒。
28 秒的差异在旅行者 2 号计算的误差范围内,但新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要低得多。“与其说它发生了变化,不如说是发生了变化,”澳大利亚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的天文学家蒂姆·贝丁(Tim Bedding)告诉《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它现在已经足够准确,可以更有用。”
该团队表示,由于不确定性较小,基于天王星自转周期的新测量的坐标系应该可以维持几十年。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写道,未来的天王星任务,例如拟议中的天王星轨道器和探测器,在选择大气进入地点时可以依赖这个坐标系。
“有了这个新的经度系统,我们现在可以比较跨越近 40 年的极光观测,甚至可以为即将到来的天王星任务做计划,”拉米在声明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