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德把同行小伙伴送到高铁站,我独自开车往安徽去,准备与先生汇合,回他的家乡铜陵扫墓、走亲戚。本着我一向“玩不走空”的原则,半路下了高速,奔绩溪。绩溪这个地方,名人辈出,有名得很。听说博物馆颇有些好东东。快到时忽然想起,当天是周一。博物馆看不成,转而奔向龙川村。
龙川,是绩溪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离县城10多公里。行不多久,便见一湾碧水,两岸花开,民居错落有致。我停车来到河边,看远处村子的粉墙黛瓦,被金色的菜花簇拥。一个当地人指点我,爬上山可以看到村子的全貌。满头大汗登上小山,果然小河两岸尽收眼底。村子依青山傍碧水,一看就是个好地方。
龙川村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其先祖是东晋散骑常侍胡焱,因爱这里的风水胜迹,于咸康三年(公元337年)举家迁此。他真有眼光,找了这么一个风水宝地。龙川胡氏代有人才,是有名的"进士村"。明代该村曾有10多人中进士,最著名的是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戊戌科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和南京户部尚书的胡富,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戊戌科进士、官至太子太保和兵部尚书的胡宗宪。村中有高大轩昂的奕世尚书坊,就是为他们俩建的。牌坊上的人物、动物、花草雕刻,是徽派石雕的精品。另外一座都宪坊上的石雕,也极精美。
不过龙川最令人惊叹的不是这个,而是胡氏宗祠。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大修。坐北朝南,前后三进,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器宇轩昂。里边最精美的是木雕。它的每根屋梁,两端都有椭圆形梁托,梁托上雕刻着彩云、飘带,中间分别镂刻龙、凤、虎等,檩上也都有木雕,仰首凝望,精美别致。
宗祠的几进厅堂门窗上的木雕更是别具一格。正厅两侧各有10扇落地窗门,以荷花为主体图案,花形千姿百态,有的含苞待放、菡菡初绽,有的随风招展、亭亭玉立,有的平铺水面、舒展如画,无一雷同。还不单有荷花,旁边还有微波粼粼、浪花朵朵,有鸟翔蓝天、鱼潜水底,鸭戏碧波、蛙跃荷塘、鸳鸯交颈……生动逼真,妙趣横生。
正厅上首一排落地窗门的雕花主题则是梅花鹿。各种姿态的梅花鹿,也是幅幅各有不同。有的悠悠漫步,有的受惊疾奔;有的回眸招伴,有的仰首呦鸣;有的饮水溪畔,有的口衔灵芝;有的幼鹿吮乳,有的母鹿抚舐,衬以各种山光水色、竹木花草,绘声绘色、惟妙惟肖。
宗祠第三进的门窗木雕,全是花瓶,有六角、八角、半圆、菱形、大口、长颈等各种形状,刀刀细刻,精致异常,瓶身还刻有四季花卉,梅、兰、竹、菊、牡丹、玉簪、海棠……巧夺天工,叹为观止。这里原先共有100幅花瓶,可惜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48幅。我在里边反反复复看了许久,真是“爱不释眼”。
宗祠正堂的正中,供奉着胡氏老祖先胡炎的画像,这张画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宗祠内还保存着一块文征明题写的匾额,年头更长。看大柱子下面的这个石础,也是那么精美。当地人说,古祠大修之后几百年,找不到一只蜘蛛。还真是,看那些木雕构件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尘封的落魄。说胡氏宗祠是“木雕艺术博物馆”,一点不为过。这样的一个小村里,有如此多的精工巨作,真是不得了。
离宗祠不远,就是胡宗宪尚书府。据说这个尚书府占地有3000多平方米,鼎盛时期七世同堂,足不出户就可以上私塾、唱大戏、请郎中、祭祖拜佛……是整个古徽州迄今保存最为完美、气势最为雄伟、结构最为复杂的明代建筑群,也是古徽州最具代表性的官宦豪宅。现在只开放了前面两进,有胡宗宪和胡富的生平展览。但即使只是这一小部分,也能从它的大门以及门窗上的雕花窥见其之前的气派。胡宗宪是抗倭名臣,曾做过浙江、福建总督,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历史学家称"没有胡宗宪就没有戚家军"。他还是将钓鱼岛划归中国版图的第一人。
龙川村跟所有的徽州古村落一样,有一溪清水穿村而过,这溪就叫龙川。溪的两岸,是屋瓦相接的民居。溪上隔不多远,有各种形状的石桥,供两岸来来往往。这里的房子都有些年头了,看这对石狮子,十分古拙。母狮抱着小狮子的样子,在别的地方没见过。这里的商业气氛不浓,村民们晒干菜、洗衣服……安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龙川在村头汇入登源河,河水清亮可人。跨河而卧一座彩虹桥(不过我怀疑这个名字是后来取的)。河对面有一座小庙灵山庵,始建于明代,传说是胡宗宪们少年时代读书、练武的地方,后改为庵堂,香火鼎盛。因为正在修整,未能入内。从庵堂的另一边下山,通过这个木板桥,又回到了龙川村,村边油菜花盛开,白墙青瓦掩映其中,一派静谧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