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R7从设计上来说,就是一台非常完美,没有短板的车型。
30万左右的定价,宽敞的空间、增程架构、鸿蒙座舱拥有不错的科技感,而且ADS 3.0系统在这个市场中,也有很好的驾驶辅助能力。
关键是,从卖相来看,智界R7长得足够好看,满足了不少人的消费需求。
过去几个月,智界R7的销量一直走高,上个月销量接近1万台,是典型30万级SUV市场的头部车型,抓住了这个难得的增量机会和市场肯定度。
智界选择推出更强的版本:大电池增程版。
指导价29.98万的智界R7 Max版,相比于此前的Max版车型,电池包容量从37度电升级到了53度电,并且从磷酸铁锂升级成了三元锂电池。
因为更大电池包自重更高的原因,电机也从200kW升级到了227kW。
但价格,也只是贵了一万而已,从成本上来算,37kWh的磷酸铁锂电池升级到53度的三元锂电池,成本大约增加了两万。
所以此次智界R7的升级,属于一种回馈式的升级。
能够在如此内卷的市场中做出成绩,并且还能及时回馈市场,说明智界R7至少做对了两件事儿:
1、读懂这个市场到底需要什么。
目前的市场结构,是燃油车市场下滑严重、纯电车单价想要走高很难,并且PHEV插电混动弊端难以剔除的问题。
新能源时代是来了,但怎么在高端市场中做出成绩?
智界R7的选择,是REEV增程架构,同时附着华为强大的智能化技术储备,和手机的联动、智能座舱的UI规划,以及不错的驾驶辅助系统。
这些不仅需要对市场的精准预判,还需要技术储备,目前科技企业入局汽车板块,能做好的企业也只有华为,大体来说手机企业造车,只有三家形成了能量。
小米、华为、魅族。
鉴于魅族在手机圈本身就微弱的影响力,在汽车圈并没有提供很多的技术储备,并且号召力微弱。小米的确在市场中获得了成功,但驾驶辅助能力并不强,且当下来看车型少,入侵市场的能力还没那么强。
基于这种背景,华为赋能之后的智界R7,的确拥有极强的号召力,获得成功也就成为了必然结果。
2、精准调节产品定位。
其实智界R7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做出了多次调整。
从纯电版增设出REEV增程两个技术路线,并且REEV增程版ADS 3.0全部免费送,说明其就是想要借助目前优秀的内燃机技术储备,在高端SUV市场中做出成绩。
接着就是在雷达、芯片、电池包、电机成本降低的情况下,推出大电池包版本。
53kWh电池包已经要比很多EV纯电动车的电池包要更大,十万的电车装备50度电池包的车型不少,30万左右的智界R7,电池包也只是比Model Y小了10kWh左右。
没有一台车的成功是非常轻松的,智界R7的成功是基于多次调整产品形态和定位,毕竟市场竞争对手也都在及时调整。
从体验感上来说,大电池包的产品,在高端市场更有吸引力。
一个是,纯电续航半径更长,能够应对半径150km的城市往返,经济性能更突出,另一个,用户不必经常充电。
过去两年,不少企业想要在30万级市场中做出成绩,但基本上无一例外都陨落了,很难绕过特斯拉的防线,除了品牌差距之外,还有产品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成功突围的品牌,除了鸿蒙智行之外,也只有理想。
其实退一步来看,智界R7的成功也很难被复制,核心点就在于其抓住了市场真正的需求点,并且拿出了该有的技术储备,想要做到这两点,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真就很难。
除了企业内部的问题之外,市场接不接受也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