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蜜,以其硕大甘甜的果实备受喜爱,然而,炭疽病却如潜藏的 “杀手”,威胁着菠萝蜜树的健康与产量。了解其发生规律,掌握防治技术,是果农守护果园的关键。
一、发生规律炭疽病病原菌在病残体、土壤或种子上越冬,翌年环境适宜时,借风雨、昆虫传播,从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植株。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尤其当温度处于 25 - 30℃、相对湿度 85% 以上时,病菌繁殖迅速,极易诱发炭疽病大爆发。
幼果期至果实膨大期,菠萝蜜表皮幼嫩,抵抗力弱,是病菌侵染的高危时段。同时,果园通风透光差、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导致树势衰弱等因素,都会为炭疽病创造有利发病环境,使其趁虚而入,在叶片上形成褐色病斑,果实表面出现凹陷、变黑的炭疽斑,严重时果实腐烂脱落,枝叶干枯。
二、防治技术农业防治:合理密植,保持果园通风透光良好,避免植株间过于拥挤潮湿。采果后及时修剪病枝、枯枝,清除落叶落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病原菌越冬场所。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如在春季萌芽期、果实膨大期及时追肥,确保养分供应。化学防治:发病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如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炭疽福美等,按照说明书稀释配制药液,重点喷施病斑部位及周边健康组织,确保药剂覆盖均匀。间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防治 2 - 3 次,遇雨需补喷。果实套袋前,全面喷施一次杀菌剂,为果实生长营造无菌环境,降低炭疽病感染风险。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果园有益生物,如捕食螨、七星瓢虫等,它们能捕食传播病菌的害虫,减少病菌传播途径。还可使用芽孢杆菌、木霉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通过竞争、拮抗作用抑制炭疽病菌生长,维持果园生态平衡,实现绿色防控,保障菠萝蜜品质与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