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禅文修
01
序言
老人言,“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宽恕是一个人心胸的体现,是格局的彰显。
人这一生,只有忍得住脾气,才能修得了心性,吞得了委屈,才能为大的格局。
懂得宽恕别人的人,有着不一样的格局和胸怀。真正善良的人,都懂得宽恕他人之过,因为宽容别人的同时,也正是在宽容自己,饶恕别人的同时,也正是在成就自己。
越是能忍耐的人,越是有能耐,因为他们心胸宽广,能够包容世间万物,福气自然满满。
当一个人经历了足够多的沉沉浮浮的事情之后,就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智慧。
02
智者必能宽容别人,包容万物
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有大气象者不讲排场,讲大排场者露小气象。
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大成者谦逊平和,小成者不可一世。真正优雅的人,必定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
有一个故事,宋代吕蒙正自幼家境贫寒,三餐不继,后来他发愤苦读考中状元,官至宰相。有一次他上朝奏事,突然背后传来嘀嘀咕咕,“没想到这个住破窑的小乞丐也做起了宰相!”
吕蒙正假装没听到,头也不回的往前走,随从愤愤不平的要去查证是谁说的,却被吕蒙正制止了。
“如果知道是谁,难免心头不快,难以相处,还不如不知道,反正对我没有什么影响”。此等大度容言,连宋太宗都感慨,“蒙正气量我不如”。
古人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灾难祸患,常源于不能忍、不能容。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处处透露着内心的格局。
在家,面对父母的唠叨,时常笑一笑;面对伴侣的抱怨,尽量多陪一陪;面对孩子的大叫,立刻就抱一抱;
在外面,遇到小人的冷嘲热讽,就把他当做赞赏,遇到闲人在乱嚼舌头,就把他当做鼓掌,遇到恶人在蓄意丑化,你就把他当做表演。
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品行高尚之人,就像水一样,能够包容、滋养万物,却不争不抢。
一个有大格局的人能容言,他能容外界的喧嚣嘈杂,不争对错,他能容众人的议论纷纷,不辨是非。
凡此种种,既不是理亏,也不是糊涂,而是分得清轻重缓急的处世智慧,更是趋利避害的高瞻远瞩。
人生百年,若能守住初心,容他人智慧不仅仅是宽容他人,更是饶过自己。
03
智善之人,必有三大特点
第一,包容之心
生活中他们不会跟别人斤斤计较,最多是把该说的话说清楚,绝不做无意义的争执,面对辱骂也可以一笑而过。
心态好,能把残缺看成宝,心态差,却向幸福发牢骚,凡事只看好的方面,不看坏的方面,
只感恩,不抱怨,只管好自己,不苛责别人,因为他们相信个人因果个人受,个人生死个人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即便懂太多的道理,只要小肚鸡肠不能容忍,尽看人不顺眼那他的段位绝对高不到哪里去。
第二,平和之心
一个人若性格暴躁,做事畏首畏尾,贪欲严重,多半则是眼界不宽,见识短浅,离开的就别记恨,失去的就别懊恼。
古语言:“乐天之人,少欲知足,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故能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得之欣然,失之坦然,不会患得患失,似乎什么情况都是该发生的。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故能自然显现出平和的状态。
一个真正的有修为的人,烦恼应该越来越少,性格越来越柔和,如果修的脾气越来越大,性格越来越偏激,烦恼越来越重,这就是不一个有修为的人应有的状态。
第三,难得糊涂
用聪明的眼光对审视自己,对自己的缺点错误,一定要心中明镜,明察秋毫,一点儿不能马虎放过。
用糊涂的目光面对别人,眼中看不到别人的对错得失,就像唐僧满眼里就没有妖精和坏人。
即便看破也不说破,嘴上不说,就是宽容。
有一句话,“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
聪明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人事事向后看。聪明人是战胜别人的人,智慧的人是战胜自己的人。修心当以静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
04
结语
一个人之所以感到痛苦,忍不了脾气,往往是因为高度不够,格局太小。心胸狭窄的人,生活只会万般不如意。
一个人的命运好不好,不是看才华和能力,而是看他的胸怀有多广,格局有多大,格局在哪里,未来就在哪里,目光有多长远,就决定你能走多远。
真正高贵的人,面对强一级者,不卑不亢,面对弱一级者,平等视之。心存大格局,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有一句话说的好“不与君子计较,他会加倍奉还,不与小人计较,他会拿你无招。宽容,貌似是让着别人,实际是给自己的内心开拓道路。”
用宽容之心待人,用真诚之心爱人,不必和他人计较。释怀和原谅才是正确的做法,宽容和饶恕才是智者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