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司马相如写下一封13字休书,妻子回了首诗成千古绝唱

左岸枫 2022-12-07 23:51:35

世界十大经典爱情之首,超越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经典爱情,来自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与才女卓文君。他们不畏世俗、追求自由爱情的炽热与勇敢千百年来为人传颂。

但司马相如在功成名就时,曾经因为要纳妾,动过休妻的念头。他给卓文君写下了一封只有区区13字的休书,本想与她了断。

没想到卓文君不仅读懂了,还作了一首绝唱,让司马相如羞愧不已,两人的爱情这才长久。

01 才子遇佳人,一曲凤求凰

历史上,司马相如善于作赋,是汉武帝身边的郎官,十分显赫。然而司马相如也有“不堪回首”的出身,若非妻子卓文君的帮助,他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到这一步的。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出生于蜀郡成都,别看他满腹才华,饱读诗书,年少时也有过一个比较尴尬的事情:他的原名叫犬子,算上姓氏就是司马犬子,这个名字跟现在的“狗蛋”类似。

小时候司马相如家穷,他本人也不是很在意名字,就这样顶着司马犬子的名字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随着年龄渐渐长大,他也有些不好意思这样叫了,遂想办法改名。

“相如”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仰慕战国名臣蔺相如的为人气节而改,从此司马相如这个名字就定下来了,他还有一个好听的字“长卿”。改了名字之后,整个人都升华了不少,从原本的小混混一下子变成了舞文弄墨、耍枪练剑的翩翩少年。

二十多岁,司马相如用自己的积蓄捐了一个官职,叫“武骑常侍”,是跟着皇帝打猎的。原本一心想要忠君报国,没想到搞了一个虚头巴脑的官职,让司马相如很是气闷。

有一次,梁孝王刘武进京朝拜汉景帝,带了邹阳、枚乘和庄忌等文人一同前往,这三人都是辞赋大家,成就很高。司马相如第一次跟词赋家结交,很快就展现了惊人的天赋。

他本就饱读诗书,如今得到指点,作起赋来气势磅礴、言辞考究,令人不得不服。发现司马相如如此善于作赋,邹阳等人就把司马相如引荐给梁孝王,梁孝王也很看得起他,马上把司马相如请为宾客。

司马相如得遇知音,才思泉涌,为梁孝王写下了《子虚赋》这篇传世名作,极尽所能铺陈汉王朝的强大与气魄,深受梁孝王喜爱。

不过由于汉景帝对辞赋不怎么感兴趣,虽然梁孝王把《子虚赋》呈给汉景帝看了,终究没掀起什么大风大浪。

司马相如就一直在梁孝王府邸居住,虽然衣食无忧,却也毫无出路。司马相如不满足于此,一心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从没放弃寻找机会。

但就在他还没来得及新应聘一份工作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了:梁孝王去世了。梁孝王一死,司马相如顿时没了去处,他当初为了做官,把钱全部花去了,这些年来他也没有什么积蓄,只能流落街头。

所幸司马相如跟当时临邛县令王吉关系很好,王吉又是个老好人,非常欣赏司马相如的才华,就给司马相如写信:你一直在外任职,要是不太顺心,就来我这里看看吧!

王吉是一个司马相如的小迷弟,司马相如来到临邛之后,王吉天天去拜访。起初司马相如还会回应一下王吉,后来就只能说身体不舒服,让王吉回去,这般热情着实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很快,县令家里有个贵客的消息就传遍了,县里的两家富商也得知了消息。这两家富商,一家的主人叫程郑,是当地的富商,全家连仆从算上有五六百人。

另外一家更是显赫,家主卓王孙,世代富商,传到他这一代,良田千顷,仆从八百,是一个实打实的土豪。

起初,司马相如对于两家的宴请不是很感兴趣,但是他打听到了一个消息:卓王孙的小女儿卓文君满腹诗书,容貌美丽。

这天,王吉、程郑和卓王孙办了一场盛大的宴席邀请司马相如,一连派了很多人叫他,他都没有回来。司马相如不来,大家也不敢吃饭,就这么干耗着。

饥肠辘辘之际,司马相如翩翩而至,他仪表堂堂,斯文典雅,顿时征服了在座的客人们。司马相如落座以后,跟他们交谈欢畅,痛饮高歌。

由于酒席举办的地点是卓家,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虽然没有上席,却也在屋子里偷偷往外看,见到司马相如之后,眼睛都舍不得移开了。

卓文君17岁时出嫁过一次,不过没多久丈夫就病逝了,她只好一直在家守寡。卓王孙对这个女儿也是疼爱得很,一心想给他找个值得依靠的人。

司马相如喝酒正高兴,王吉抱过来一把琴,想请司马相如弹琴。司马相如也没有推辞,将自己创作的《凤求凰》弹唱出来,宛如谪仙。

卓文君也看到了司马相如弹琴的样子,对司马相如倾慕佩服到了极点,唯恐自己这个商人之女配不上他。

其实司马相如早就对卓文君有意思了,他弹琴专门挑《凤求凰》,正是想借机表达对卓文君的爱慕。

宴会结束后,司马相如找到了卓文君的一个侍从,给了他一笔小费:帮我转告你家小姐,如果对我有意,今晚见。

在思想保守、礼仪繁琐的古代,这深夜私见情郎可是一个大忌,搞不好整个人一生都会陷入道德谴责。但卓文君对司马相如一见钟情,早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夜里,卓文君偷跑出来,找到了司马相如,两人月下倾情。不过卓文君知道父亲不会答应自己跟司马相如在一起,即便他们今天宴请司马相如,那是给王吉面子,而非司马相如。

于是两人一合计,连夜乘马车回到了成都。卓文君就这样轻率地跟着一个没说过一句话的陌生男子,远离自己的家乡,来到了陌生的城市。

02 当垆卖酒,一别渺茫

到了司马相如家,卓文君顿时傻眼了:这哪叫家?除了四面墙、两扇窗户,屋里什么都没有,连张床都没,只有一张草席。

但是卓文君的心已经完全属于司马相如,不管他是贫是富,她都要坚定不移地追随,夫妻俩就在成都暂时居住了下去。

卓王孙发现女儿失踪,司马相如也不见了踪影,再回想起那首《凤求凰》,当下也什么都明白了。他愤怒地表示,女儿太不成器了!我虽然不忍心伤她的心,但她也别想伤我的钱包。

王吉、程郑等人倒是很欣赏司马相如,劝卓王孙放宽心,多给司马相如一些时间。不过卓王孙完全不相信司马相如,这样一个轻浮的人能做出什么业绩?

跟着司马相如在成都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卓文君都有些吃不消。于是她想到了一个点子,回到临邛跟哥哥借点钱,开个酒楼,总比现在过得舒坦。

司马相如一听,是这个道理,于是两人把全部的东西都卖掉,凑了一笔钱回到临邛,买下一间房子当酒楼。从此,卓文君在前台卖酒,司马相如就在后面穿着“工装裤”清洗坛子。

女儿“当垆卖酒”的事情很快传入了卓王孙的耳朵,一想到卓家世代富贵,女儿竟然去做这种活儿,他就觉得丢脸,甚至想跟卓文君断绝父女关系。

所幸卓文君的三姑八姨、大伯四叔的都很宠爱她,纷纷劝说卓王孙:你现在儿女双全、家财万贯,又不是缺钱的主,他们俩那么恩爱,司马相如又那么有才华,将来肯定可以过得很好,怎么能让他们受这种委屈?

卓王孙虽然仍不看好司马相如,但终究是心疼女儿,把家里的奴仆分了100个给她,又送了100万钱、嫁妆也十分丰厚。

卓文君一看装可怜成功了,就带着司马相如回了成都,过好日子去。

日子平静如水,原本司马相如以为自己会一辈子怀才不遇,这样安定地到死。没想到汉武帝即位后,他的春天居然到来了。

汉武帝很喜欢诗词歌赋,闲暇时间经常诵读一些名篇。之前梁孝王送给汉景帝的那篇《子虚赋》,汉景帝虽然没有看,但是也一直放在宫中。有一天,汉武帝翻出来了《子虚赋》,读完之后只觉得神清气爽,喜爱万分。

不过这篇《子虚赋》没有标注作者,汉武帝还以为是古人所写。有一次,他对着自己的一个臣子杨得意感叹:我太喜欢子虚赋了,可惜不能跟作者同一时代,否则必定把他奉为座上宾。

杨得意一听,疑惑道:这子虚赋是我的老乡写的,他人还在成都,怎么就不是一个时代了?

汉武帝大喜过望,急忙叫杨得意把作者请到宫中。《子虚赋》正是司马相如所写,杨得意一路打听到了司马相如的家,把汉武帝的喜爱跟他说了一下。

司马相如入宫,汉武帝亲自去迎接。谈到《子虚赋》,司马相如有些凡尔赛:《子虚赋》只是我的拙作,我想为陛下再写一篇。

这一篇就是承接《子虚赋》的《上林赋》,不管是意境还是思想、措辞,都与子虚赋一脉相承,更有讽谏君王之意。汉武帝读了《上林赋》,马上把司马相如封为郎官。

待在汉武帝身边的日子真是畅快惬意,司马相如可以尽情写诗作赋,汉武帝的赏识让他感慨高山流水,早就忘了家里还有个卓文君等着。

汉武帝对司马相如的赏赐无比丰厚,除了当一个文学家以外,还让司马相如作为使节,负责平定大汉与周边民族的矛盾。

“南方丝绸之路开拓者”唐蒙,是汉代的一位官吏,他曾经上书汉武帝,希望打通夜郎,与西部、南部沟通起来,得到了汉武帝的许可。不过唐蒙为了修路劳民伤财,大失人心,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

为了减少开辟道路的损失和伤亡,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前去笼络西夷,采取和平方式与他们取得联系。

这一次,司马相如带着御赐的使节,风风光光地回到了老家蜀郡。当地人听说司马相如过来出使西夷,减少百姓损伤,纷纷自发出来迎接,太守以下的官吏跑到郊外,县令们像对待王公大臣一样迎接司马相如。

03 休书换怨诗,幡然大悟

司马相如耍了威风,完全没想起来家里的卓文君。他平定西夷这件事情做得很好,又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与恩赐。

自己一个人天天在京城,难免有些无聊。此时司马相如正好遇见了一个茂陵女子,这个女子温婉动人,体贴美艳,司马相如就想把她纳为妾室。

不过卓文君是一个刚烈女子,她自然不能接受丈夫在外纳妾。于是司马相如干脆要把卓文君给休掉,可是休书也得有讲究,司马相如不想当那个恶人,就写了一封很委婉的休书寄回家里。

卓文君在家苦等数年,终于等到了丈夫的音信,没想到打开一看,只有13个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一行字让卓文君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她冰雪聪明,很快就懂得了其中的寓意。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都是数字单位,按照中国的计数单位算,“万”后面还得有个“亿”,可如今这个“亿”没有了。

“亿”与“忆”同音,司马相如不给卓文君写“亿”,说明两人的“回忆”和“爱意”已经荡然无存。

这妥妥的渣男啊!绝对是陈世美的前生!

换做古代的寻常女子,可能会伤心地离开司马相如;烈女子估计宁愿自尽也不愿意受这种耻辱。

卓文君不同,她给司马相如回了一首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这首诗正是流传后世的《怨郎诗》,又叫“两地书”,卓文君巧妙地把司马相如写给她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还给了司马相如,极尽自己的思念与哀怨。试问司马相如读信的时候,能不羞愧到脸红冒汗吗?

随《怨郎诗》一起寄过去的还有一段《诀别书》,其中一句“锦水汤汤,与君长诀!”更是令人不得不钦佩她的魄力。

本来想等到一封“离婚书”的司马相如,读完《怨郎诗》《诀别书》,一面感慨妻子的才华横溢,完全不输于自己,一面为自己的负心薄幸自责懊悔。

回想起年轻时的生活,那个满眼自己的卓文君,为了跟自己成婚,不惜违背父亲,背上不孝、不贞的骂名,放下千金小姐的身段,在一个小酒楼当垆卖酒,只为了得到父亲的可怜。

在司马相如最落魄的时候,是卓文君陪在她身边,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贵女子,逐渐变成了现在粗糙、苍老的模样。

从此,司马相如不再留恋宫廷奢侈的生活,他称病辞去了官职,抛下一切回到老家,向卓文君忏悔道歉,夫妻俩和睦地生活下去。

司马相如再也不提纳妾的事情,与卓文君安定过日子,直到几年后因病去世。司马相如死后,天子不忍心看他的遗作四散飘零,派人去找卓文君取司马相如写的书,没想到卓文君说,长卿没有留下书,只有一封有关封禅的遗书,他料到你们会来,所以托我交给你们。

原来,司马相如在家里每写好一篇文章、一本书,就会有人不远万里费尽心思求取,所以司马相如根本没有存下任何书。而他能预料到死后的场景,留下“封禅遗书”,其才华睿智可见一斑。

可惜这样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因为动过歪心思,留下了一道败笔。

后来有人说,卓文君给司马相如写了《白头吟》,其中“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堪称千古名句,而“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这一句,更是道出了卓文君的果敢坚决,你要离就离,我只要一心人,不会乞求你的可怜!

《怨郎诗》在现代也始终有争议,有专家分析《怨郎诗》并非卓文君所做,因为诗文内容与那个时代的整体情况不符合,倒像是元曲的风格。

不管诗文是真是假,我们都愿意相信一件事情:卓文君是一个勇敢的女子,她敢爱敢恨,能为了追求爱情抛下一切,也能因为恨意“与君长诀”。

参考信源

1,揭秘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之谜 中国文化传媒网

2,《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1 阅读: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