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骤变,欧洲将出兵乌克兰?德国军队奔赴立陶宛,普京不再仁慈

王鹏说各国关系 2025-04-04 19:12:32

俄乌和谈局势骤变,欧洲已计划向乌克兰派兵,德国军队率先冒头,要部署到立陶宛。与此同时,普京下令征兵16万。那么,俄乌局势如今出现了怎样的变数?其又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近日,俄乌冲突的局势在多方博弈中迎来新一轮转折。当地时间4月1日,德国宣布启动二战后首次海外永久驻军计划,向立陶宛部署一支5000人的装甲旅,这支被命名为第45装甲旅的部队,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郊外的临时指挥基地举行了启用仪式。

根据规划,该旅将于2027年前具备全面作战能力,并最终驻扎在靠近白俄罗斯边境的鲁德宁凯军事基地。目前,已有150名德国士兵进驻立陶宛,年底将增至500人。有分析认为,这一部署标志着德国国防政策的重大转变。

要知道,自冷战结束以来,德国始终避免在海外永久驻军,但俄乌冲突的持续升级改变了其战略考量,立陶宛与白俄罗斯接壤,而白俄罗斯又是俄罗斯的盟友。因此,立陶宛也被视为北约东翼防线的薄弱环节,德国此举既是对北约集体防御承诺的履行,也可以说是欧洲安全架构从“威慑”向“实战化”倾斜的信号。

就在德国行动的同一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将于4月4日与“少数几个国家”就向乌克兰派遣军队进行“深入讨论”,尽管具体国家名单未公开,但泽连斯基强调,这支部队将涵盖陆海空三军力量,旨在为乌克兰提供“长期安全框架”。毫无疑问,这一举动更是印证了欧洲此前派兵乌克兰维和的计划。

面对欧洲的军事动作,普京签署法令,宣布在三个半月内征兵16万人,这是自2011年以来,俄军最大规模的春季征兵。尽管俄方声称新兵不会派往前线,但有分析称,这一动作既是向欧洲展示战略威慑力,也为可能的长期冲突储备人力。

事实上,普京的强硬姿态早有铺垫。3月中旬,他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表示,俄罗斯愿意打一场“百年战争”,并指责欧洲试图通过乌克兰“拖垮俄罗斯”。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也进一步指出,美国提出的停火计划“未解决冲突根源”,包括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风险和乌军规模限制等问题。换言之,俄罗斯的底线是乌克兰必须成为永久中立国,并接受俄罗斯对乌东地区的实际控制。

有分析指出,从各方举动来看,未来俄乌局势的走向取决于两个层面:一是欧洲能否协调内部立场,形成对俄统一压力;二是美国是否愿意调整策略,接受俄罗斯的部分核心诉求。根据俄媒披露,普京已提议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乌克兰临时政府,暗示其准备彻底重构乌克兰政治格局。

可以预见,若谈判持续停滞,俄军可能对乌克兰关键基础设施发动更大规模打击,甚至使用“榛树”高超音速导弹等高杀伤武器,以此来加速基辅的崩溃。而欧洲的应对能力备受质疑——其军工产能虽然在恢复,但俄军弹药产量已是战前的数倍至数十倍,战场优势仍在向俄罗斯倾斜。

总的来说,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年,已从一场地区战争演变为重塑欧亚地缘格局的角力。德国的驻军、乌克兰的求援、俄罗斯的征兵,共同勾勒出一幅“以战逼和”的复杂图景。然而,当谈判沦为筹码,军事行动成为常态,和平的代价只会愈加沉重,无论是欧洲的“安全保障”,还是俄罗斯的“百年战争”,最终考验的不仅是各国的战略耐心,更是对人类共同底线的坚守,就看各方接下来作何考量。

0 阅读:122

王鹏说各国关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