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晚年清贫,舍不得扔蔫菜剩饭,好友打趣:连家里的猫都是瘦的

梦桃说过去 2025-01-28 13:26:43

毛主席与贺子珍共生育了六个孩子,到最后却只有李敏活了下来,因此她十分受父母的疼爱,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红色公主”。然而,李敏却并没有过公主般的待遇,无论是小时候还是晚年,她都一如既往地过着平凡且节俭的生活。

直到晚年,李敏依然记得她刚到父亲身边不久,开得那场家庭生活会。

当时,刚回国的李敏并不适应国内的生活习惯,也吃不惯中国人每天早上的稀饭馒头加咸菜,相比之下,她更想念苏联的黄油和面包。奈何菊香书屋从上至下所有人的饮食都非常简单,她也不好开先例。

但有一回,菊香书屋偶然得到了一些可可、咖啡和奶粉。伙房师傅见这些放着也没人用,孩子们又早就吃腻了老三样,便在一天早晨冲了咖啡、奶粉,烤了面包还抹了一点黄油,一套西式早餐正式上桌。

看着桌上罕见的面包和牛奶,李敏欣喜不已。这天早上她胃口大开,一口气吃了四片面包、两小碗加奶的咖啡。之后一连几天,李敏都吃着美味的西餐,然后高高兴兴上学。

可好景不长,伙房师傅给孩子们开小灶的事情很快就被毛主席发现了,他严肃地把几个孩子和伙房师傅叫到一起,计算一天饭钱多少、菜钱多少,劳动人民一天吃多少。所有人都愧疚不已,李敏和妹妹李讷甚至都哭了。

后来李敏回忆说:“那场面谁不记得呀,我们这样的家庭,要与普通的劳动人民去比,我有什么话说呢?”

之后,菊香书屋的早餐又换成了老三样,到最后毛主席干脆让孩子们都去大食堂吃饭,只有周末回家时才偶尔允许一家人一起吃。

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带头将自己每月的伙食标准降了十几斤,正在长身体的李敏和李讷也降低了自己的伙食标准。那段艰难的日子,令李敏刻骨铭心,因此她也养成了不浪费任何粮食的好习惯。

李敏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读书时的好友王桂苡,一直与她保持着亲密的联系。小时候,王桂苡还在李敏的邀请下进入过菊香书屋。

七八十年代,李敏先后失去了父亲和母亲,从此以后就极少出门,几乎整年整月地厮守在父母遗像前。为了不让好友感到寂寞,王桂苡成了李敏家的常客,也见证了李敏节约的一面。

李敏一家四口人住在景山附近的一座大院二楼,住得不算高,但李敏很少下楼。走进家中,似乎真的进入了“寒舍”,映入眼帘的是一套极其普通的三室一厅,还有满屋子很旧的家具。

在不大的客厅中,墙上挂着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巨型照片,又占用了很大一块地方设为灵堂,这是李敏家中唯一“隆重”的地方。

李敏的生活很简单,饮食很差。

有一天,王桂苡留在李敏家吃饭,中午做饭时,两人因为吃不吃白菜帮子产生了“分歧”。王桂苡吃白菜时总是把外层的叶子丢掉,吃里面干净且完整的,而李敏不同,看到好友扔掉了菜帮子,又拣了起来,说:“还能吃,上面有菜叶,菜帮子切小点也能吃。”

洗菠菜时,王桂苡又掐掉了一些没有叶子的大梗,李敏又心疼地拣了回来,认真地说:“不行,这里面含有维生素,吃了对身体有好处。”

不一会儿,王桂苡又倒掉了一些早已干瘪的油菜,又被李敏制止了。王桂苡再也忍不住说道:“你看都干成什么样了,不要吃了。”然而李敏却说:“困难时期比这还要差的菜我们都吃,这怎么就不能吃了?多用水泡一会儿就会好多了。”

王桂苡再没有说话,作为普通人尚不能做到这种程度,但李敏却做到了,她比普通人更懂得粮食的珍贵。

1995年,一名记者慕名拜访李敏,但又不敢贸然打扰,便请了与李敏交好的演说家彭清一带领。当时是7月份,笼罩着一层热气,记者到达李敏家时已经是大汗淋漓。

李敏见状,推出了一台移动式机器,记者以为是空调,李敏却告诉他:“只能吹风,不能制冷。”彭清一赶紧说:“算了,还是不要吹了。”记者不解其意,但当他看到李敏迈着极慢的步伐推机器时,他才明白了一切。

李敏将近60,身体不是很好,看起来非常单薄,彭清一怕她受不了,所以劝她不要开了。记者此时也反应了过来,也连忙劝不要开,李敏这才停下了脚步。

可记者大汗淋漓的样子还是落在了李敏眼中,她笑着找了一条毛巾给彭清一,又找了一条干净的毛巾给记者,坚持叫他们擦擦汗。

走出家门后,彭清一告诉记者:“李敏的工资低,请不起保姆,孔令华远在深圳工作,又不愿意叫人帮忙,怕把家里的东西搞乱了。”

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想到毛主席的女儿也过得这样难。彭清一看出了记者的心思,为了活跃气氛,他开玩笑说:“你没看到连她家的猫都是瘦的吗?”

彭清一是国家一级演员,年轻时候与李敏结为了好友。毛主席在世的时候,李敏过生日那天必定叫上彭清一。

彭清一十分关心李敏的生活,当他得知李敏时常用眼时,便找来杭州视力眼镜厂的朋友王春和,提出给李敏配一副防疲劳的眼镜。

王春和永远记得那天。在他的想象中,李敏是毛主席的女儿,身上至少应该具有“神”的一丝色彩,但到了才发现,毛主席的女儿竟然和平民一样住在旧楼房里,穿着一件早已过时了的军装和肥大的旧蓝布裤子。

更令王春和没有想到的是,李敏竟如此亲和,没有一点儿高干子弟的架子。

配完眼镜后,李敏询问价钱,王春和说:“您是毛主席的女儿,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我哪能收您的钱呢?”李敏听后依旧坚持给钱,王春和有些不知所措。

这时他的妻子解释说:“这种眼镜是我们厂的新产品,您这是试戴,不能收钱的。”李敏恍然大悟,笑着握起了他们的手说:“谢谢你们了!”

之后,李敏请大家坐下来闲谈,王春和看看家里的环境,终于问出了藏在心里已久的问题。他问:“您家里怎么这么简朴?”李敏听后笑了,说:“我这已经算很好了,以前爸爸干革命的时候条件更艰苦,就算革命胜利了,爸爸的住所也是这样简朴。”

谈话间,彭清一拿起一瓶保健补品闻了起来,说:“这瓶都过期了,还放着干嘛?扔掉算了!”李敏一听急了:“过期了也不能扔,放到锅里再烧一烧,还是能吃。”

见李敏一丝不苟地回答,所有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大家都被她朴素勤俭的精神所感动了。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