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戎马一生,因工作需要,身边出现过许多秘书,他们每个人都被周恩来深深影响着,龙潜就是其中之一。
龙潜是四川云阳人,读书时期接受革命思想,组织学生运动,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然而,那时候的年轻人虽然斗志昂扬,但缺乏经验,再加上当时“白色恐怖”十分严重,党的领导人正犯“左倾”错误,行动变得盲动,在与敌人斗争的过程中,常常吃亏。
十七八岁的龙潜也很冲动,以至于他被国民党反动派关在狱中长达4年时间。
1932年的一天,龙潜和学生们选定在一个小剧场里开会,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个剧场只有两个出口,万一被敌人发现就会无路可逃。可没有经验的他们丝毫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按照约定来到了剧场。
结果,他们刚集合起来没多久,就被闻风赶来的敌人抓了个正着。两个出口都被敌人堵死,参加会议的所有人都没能逃脱。
就这样,龙潜也被抓到了狱中,直到1936年国共合作时期才被放出来。
出狱后的龙潜在李克农的领导下工作,后辗转重庆,在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当上了周恩来的机要秘书。在此期间,龙潜与周恩来经历了危险的斗争,也时常受之教诲和帮助。
1941年新年刚过,周恩来就收到了一份紧急电报,电报称新四军军部9000余人在皖南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歼,伤亡惨重,局势紧急。
周恩来看后悲愤交加,良久他才缓和了心情,将这个噩耗告诉了其他同志,所有人都无比愤慨。
为了应对突发状况,周恩来立即着手布置工作。首先指示《新华日报》社第二天在报纸上把国民党袭击新四军的事情透露出去,然后连夜召开南方局紧急会议,研究斗争方针。他告诉同志们要准备好坐牢、杀头的准备,无论发生什么都不泄露机密,绝不叛党。
做完所有工作后,周恩来就召来龙潜等三位秘书,指定他们成立一个保密工作小组,制定保密守则,检查保密工作,准备对付国民党的突然袭击。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龙潜等人用了两天时间就制定了保密工作条例。当他们把条例交给周恩来审定时,他露出了满意的表情,批准立即执行。
最终,由于周恩来反应迅速,加上各个机关的默契配合,这场由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阴谋以失败告终。
皖南事变的这个过程,周恩来都表现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卓越能力,这令龙潜等其他同志无比钦佩。从此以后,龙潜更加忠心耿耿地留在周恩来身边工作。
在武汉的时候,龙潜经人介绍认识了妻子贝海燕。贝海燕出生在宁波,6岁时便与姐姐一起到烟卷厂当童工,三十年代时接触革命思想,并加入了共青团。
抗战爆发后,贝海燕只身到武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与龙潜相爱相知。婚后,两人十分恩爱,于1945年还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然而直到结婚后,贝海燕才知道丈夫已经结过婚,家乡的妻子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原来,龙潜少年时期考入了上海的一所大学,他的父亲觉得十分骄傲,但又怕他从此不回家,便给他说了一门亲事,强迫他结婚。龙潜很反感包办婚姻,可迫于对父母的孝道,只好妥协。
在结婚后,龙潜就去了上海参加了革命,从此再未回家。龙潜对家乡妻子和孩子的情况一概不知,只是听说父亲去世后,伯父把家产据为了己有,还将他们母子俩赶出了家门。
龙潜的原配妻子很坚强,并没有因为遭遇家庭变故而灰心丧气,她靠着织布的手艺养活着儿子和自己。在龙潜被抓入狱中时,她还将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寄给了丈夫。虽然钱不是很多,但龙潜可以靠着它买通看守,和给难友买药治病。
4年后龙潜出狱,因时局动乱又忙于工作,再加上不承认这桩婚姻,便也没有和老家联系。
周恩来不知何时知道了这个情况,将此事放在了心上。他通过地下党组织找到了那位原配,询问他们有何困难。此时,原配的儿子已经十一二岁了,原配希望儿子能够到外面读书,周恩来答应了。
之后,原配母子被送到了延安,他们十分感激周恩来。而龙潜一家,也十分感谢周恩来。
然而,龙潜却做了一件错事,使他看到周恩来只好尴尬地躲着走。
新中国成立后,龙潜被调任长沙担任湖南革命大学教务长,贝海燕也在革命大学工作。但不久,贝海燕觉得自己文化不高,不宜继续在学校工作,便请求到基层、厂矿去。
周恩来和邓颖超都十分赞同贝海燕的决定,遂批准了她的请求,将她调到了长沙“裕湘纱厂”担任党委书记。
贝海燕是工人出身,这份工作非常适合她,从此一头扎进了工作。可就在这时,她的婚姻却出现了问题。一个文工团的姑娘趁虚而入,龙潜由此提出了离婚。
据他们的女儿贝璐瑛后来讲,父母离婚后,母亲曾告诉她一件事。原来,龙潜写了一封信给贝海燕,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辜负了妻子,但又话锋一转说:“咱们离婚协议了很多次,你为何还将这件事告诉周总理?”
贝海燕感到很冤枉,因为她从来没有和周总理汇报,但直到后来她才得知,原来是龙潜原配生的那个儿子听说了这件事,也不满父亲的行为,便写信给周总理为贝海燕打抱不平。
贝璐瑛回忆:“想来周总理看了那封信后,狠狠地批评过父亲。”不过,这次批评也实实在在让龙潜认识到了错误。
1963年的一天晚上,龙潜被邀请观看演出,周总理和邓颖超也都来到了现场,由于一些原因,他们并没有坐在一起。
演出结束后,邓颖超看到了龙潜以及他身边的贝璐瑛,便迎上去打招呼。龙潜向邓颖超介绍贝璐瑛说:“这是我的女儿。”
这是贝璐瑛第一次见到邓颖超,心里很是高兴。但原本慈祥的邓银超却突然沉下脸来,对贝璐瑛说:“你妈妈是工人,是个坚定的革命者,你要向你妈妈学习!”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邓颖超的意思非常明确,她责怪贝璐瑛跟了父亲而不是母亲,也是间接为贝海燕打抱不平。但其实邓颖超误会了贝璐瑛,她确实在跟随母亲生活,这次是因为很久不见父亲了,所以前来探望。
贝璐瑛对邓颖超的误会并没有放在心上,可一旁的龙潜却倍觉尴尬。他愣在原地许久,随后拉着贝璐瑛匆匆走了,也没有和不远处的周总理打声招呼。
贝璐瑛知道,由于父亲犯了这样的错误,对周总理始终感觉有愧,所以不敢相见,只能躲着走,避免再次陷入尴尬。
贝海燕与邓颖超在革命年代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她听说这件事后感动地流下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