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评价赵胜不无道理。赵胜身为相国,管了赵国的内政和外交,内政方面抓得好是不争的事实,据《战国策》记载,当时赵国通过铁制农具的推广、农耕技术的提高以及水利的兴修,使赵国农业迅速发展,粮食储藏已达到“粟支十年”;但是外交方面却乏善可陈,赵国的国策从“联齐抗秦”到“联燕抗齐”,之后就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重新审定国策,其中关键又在于赵胜不敢也没有约束好赵惠文王。
比如,赵惠文王一直惦记扩大疆土,扬威四方,那时的赵国疆域已经包括广阔的、适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华北平原,赵惠文王老是把自己和其他几个国家的国力作对比,只要觉得是“软柿子”,总想去攻打,捞取点好处。又比如,秦昭襄王派司马错攻打楚国夺取黔中时,赵惠文王认为“合纵破秦”不切实际,故赵国除了防守之外,依然没有选择合纵其它国家,任由秦国“野蛮生长”。
据此说赵惠文王实行“鸵鸟政策”也不为过。从公元前277年始,赵国还是连年征战,要么攻打魏国,要么攻打韩国。而秦国以扶助弱者攒足了“人气”。
“两强”正面碰撞成为不可避免。之后数年,赵国与秦国进行了六场战争,赵国使秦国兼并诸国的速度减缓,自己的实力也在一步步削弱。
公元前273年,秦将白起和胡伤率军长途奔袭,在华阳击破赵、魏联军。
公元前271年,白起又击败赵将贾偃,并溺毙赵军二万人。
公元前269年,胡伤率军攻打阏与。赵奢用示假隐真之策以麻痹秦军,之后率军突袭,一举击败秦军,阏与得以保全。
公元前266年,“尝抑强齐三十余年”的赵惠文王去世,随后太子赵丹即位,是为赵孝成王。赵胜仍被任用为相国。
就在当年,秦国对赵国是“趁你病要你命”。秦将蒙骜领兵进攻赵国,夺取了三座城池。在此危难关头,原为齐国公主的赵太后决定派人向齐襄王求援。齐王答应派兵救援,但前提是必须把赵孝成王送到齐国为人质。
对如此条件,赵太后当然不会答应。秦军攻势很猛,赵国实在招架不住了,于是赵胜提出了一个折中意见,即由赵太后的小儿子“质于齐”。打了多年的齐赵两“冤家”终于联手,并一举赶跑了秦军。
秦、赵两国终于有了短暂的和平。但是不到半年时间,秦国借“魏齐事件”又来找赵国的麻烦,可见秦国战略之“定力”。
话说秦国时任相国范雎在微末之时曾经被魏国相国魏齐用尽手段污辱、摧残,后来范雎装死、改名才逃到秦国。范雎在秦国得势之后,让魏国大臣须贾带口信给魏王,要求魏王立即把魏齐送到秦国,否则就要屠戮魏国都城大梁。魏齐知道魏王不敢得罪秦国,于是弃职逃到赵国,藏匿在赵胜的家中。
秦昭襄王不是容易被忽悠的“主”,其一心称霸,故借为范雎报仇为名,派密探在魏、赵等国侦查,终于得到魏齐躲在赵胜家的信息,于是,秦昭襄王将赵胜诓骗到了秦国。秦昭襄王和赵胜一连饮了好几天酒,然后向赵胜提出交出魏齐的要求,否则就扣留赵胜。赵胜早就猜到秦昭襄王不怀好意,其毫无惧色,以“事关两国关系、不能出卖朋友”为由加以拒绝。
秦昭襄王一不做,二不休,就去威胁赵孝成王。赵孝成王害怕秦国,遂派兵包围了赵胜家。魏齐不得不自刎。赵孝成王取下魏齐的人头交给秦国,赵胜才得以回国。
秦昭襄王是一位“雄主”,其认定了的“东出战略”不会改变。到了公元前262年,整个“国际形势”就由秦国以一国“硬杠”六国变成了衰弱的楚、魏、韩、燕四国还要担心齐、赵两国,合纵被彻底瓦解。可以说秦昭襄王争霸之心昭然若揭,各国感到了不安。
公元前262年,秦将白起伐韩,攻取了野王邑,使上党郡与韩国本土断绝,上党郡成为“飞地”。韩王一方面派人到秦国以割让上党之地请和,另一方面派人通知上党郡守撤离。该郡守不愿降秦,韩王就派大将冯亭出任上党郡守,任务就是和秦国办理交接。
冯亭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其反复研判战略形势,认为既然上党失守是必然,还不如把秦韩矛盾转嫁给赵国,这样也许可以给韩国留出缓冲或与他国联合的时间。
一个月后,冯亭和上党郡的官吏作了充分的沟通,意见达成了一致,冯亭写好书信并派使者到了赵国。使者对赵孝成王说,韩国守不住上党,上党百姓宁愿做赵国的子民也不愿受秦国统治,现在愿将上党十七城全部献给赵王。
这其实是冯亭“祸水东引”之计。
其实,冯亭“祸水东引”之计乃阳谋,要识破并不难,故而冯亭在上党忐忑不安。
对于韩国献十七座城池之事,赵孝成王自然相当高兴,其被韩国使者的一套吹捧之词所陶醉;在场的大臣们也一个个眉飞色舞,纷纷称颂赵王的功德。
毕竟兹事体大,赵孝成王就找来叔叔平阳君赵豹商量,赵豹回复说:圣人认为,无缘而受禄,必招祸害。赵孝成王马上反驳说:韩人是仰慕寡人的千秋大义,怎么是无缘而受禄?
赵豹看穿了问题的关键,就分析说:秦国切断上党和韩国的联络,目的是蚕食韩国的土地;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我国,是企图把战祸转嫁给我们;秦国蒙受疲劳,而我国坐享其利,强秦必定会向我国发难,我们又凭什么能守住上党?
赵孝成王很不满意叔叔的意见,其实在不甘心,又找来赵胜商量。赵胜此时大概是知道赵孝成王主意已决,抑或是出于对城池的贪婪,其回答说: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
赵孝成王很高兴,其赞扬了赵胜一番,当即决定派赵胜领兵五万去接收上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