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文教学发展,解决语文学习困惑。
有家长咨询关于阅读理解的问题,小岛老师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现象。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理解能力是分层的。比如,阅读一段文字,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回答不了问题。当家长问孩子,你读懂了吗?孩子说,读懂了呀,但是题目不会做。家长认为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问题,要培养答题的技巧,去学习套路和公式。也有的孩子学会了答题,但是当你问到,主观题的时候,孩子理解不了,没有感悟,也无法和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共情。这是什么原因呢?
于是我们把阅读理解题目当成了应试考试的需求,作者怎么想的我怎么知道呢?你让作者来回答,可能他自己也不会做题。其实,这是我们对语文阅读理解的误解。阅读理解是我们通过阅读文字,理解写作者的表达意图,这是语言文字表达的方式,我们学习这种方式,并也掌握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法。小学阶段,大家都觉得阅读理解难,不知道如何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语文老师能说的就是多阅读多积累,家长对阅读积累的看法也不一样。
有的家长会说孩子不喜欢看书,怎么阅读积累,有的家长会说,孩子喜欢看书,但阅读理解能力也不好,这是怎么回事?关于阅读,我们总是在实践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小岛老师想针对这个现象,和家长朋友们探讨一下,怎样去配合语文老师的教学,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不要陷入刷题的困境中,小学阶段无需去刷题找规律,尝试把阅读理解分成3个步骤,循序渐进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阅读第一步:先把文字读懂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一本书,一个故事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文字读懂。每一个字是不是都认识?所以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同学,阅读的要求就是识字,通过阅读可以大量积累生字,注音版本的书是很好的阅读物。这是阅读积累的第一步,把文字读懂。也就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我却读不懂。其实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能够在阅读的时候,认识每一个字已经相当不错了,至少在识字积累上,他们是完成了学习目标的。
从文本上,把字读懂,理解语言文字本身,也是阅读的方法。所以,阅读的第一步,家长不用提出太高的要求,都认识字就可以了。阅读的阶段有3个,语言文本的阅读、作为理解的阅读、情感体验和学习的阅读,这3个阶段,代表着阅读能力的进阶以及不同阶段,我们需要具备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读懂文字本身?就需要家长配合语文老师,在日常的语文积累学习中,关注孩子的识字量,听写、复习词语的意思,学会在阅读中辨识近义词,形容词等,理解词性。
尤其是低年级的同学,想要达成认识每一个字的阅读能力,指读、精读、家长陪伴阅读是必须练习的。指读是建立不漏读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手眼协调性。精读是通过理解每一个字词句子,提高识字量。家长陪伴阅读是提高阅读的效率,低年级的同学还不太具备使用字典工具的能力,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充当孩子的字典。完成这一步,我们才算真正为孩子打开阅读的大门,才是需要考虑阅读理解能力该进入下一个提高阶段了。
2、阅读第二步:透过文字,理解作品
很多小学生卡在阅读的第二步,其实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帮助孩子建立理解文字意图的概念,引导他们明白,读懂了每一个字之后,要做什么事。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并不是他们不聪明,或者语文基础太差,或者缺少阅读量,而是不知道阅读的流程和方法。已经可以认识文本素材中的每一个字了,却做不到透过文字去理解作品,这是我们小学生还没有进入一个阅读的状态,不知道阅读是干嘛的。在他们的概念理解中,阅读就是家长和语文老师强行布置的语文作业,我不得不去完成。我无法从阅读中建立学习的方法和意识,也就不能理解行文的逻辑。
那么家长在阅读的第二步中,就应该配合语文老师,给孩子讲一讲,为什么你要阅读?怎样透过文字,理解作品,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理解。一个故事,一段文字中的丰富含义,我们怎样通过阅读来提取,既需要引导孩子建立阅读的兴趣,我们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讲文本素材中的知识背景,帮助孩子理解行文的逻辑。也需要教会孩子,通过阅读文字,我能获取到哪些信息和知识点。阅读方法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家长在第二步中,也不必急于去考评孩子的获取能力,读完了什么感受都没有,家长就困惑了。理解作品是需要积累和练习的,只要家长按照阅读理解第二步中,帮孩子去明白为什么要阅读,就非常容易能实现了。
3、阅读第三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来到阅读的第三步,就是我们常理解的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的考点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通过阅读,我获得的观点和感悟,从文字读到了哲理,既理解了作者是怎样的人,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也理解了文字传达的更深层的思考。这边是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3个步骤,只有一步一步去提高对阅读的理解,拾级而上,才能把阅读理解能力一步步去提高。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多给孩子一些阅读信息,了解阅读的原理。关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步骤,家长能理解吗?欢迎留言评论。
三步读书法[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