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牺牲70多个兄弟,却换来一个楚州安抚使,放到现在是多大的官

一切回归史 2025-01-14 17:54:45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名著最为经典,《水浒传》虽然不算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但却是其中最独特的成绩,全书以常人眼中的“土匪流寇”为主角,一改往日横行霸道的风范,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号开始为民除害,宋江就是其中的领导者。

但作为农民阶级,尤其是此前曾到朝廷中当官的下层农民,宋江本身的妥协性和迂腐性是无法改变的,即使被逼到走投无路当了土匪,依然想着通过招安返回朝廷,为了获得高官厚禄,甚至答应了朝廷征讨方腊的无理要求,最终带着一众兄弟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这场战斗极为惨烈,梁山好汉自从聚集以来,从未有过如此的损失,这场仗,打没了梁山70多个兄弟,最终为宋江换来了一个楚州安抚使的职位,如果放到现在,这是一个多大的官职呢?

想尽一切办法向上爬的宋江

有学者曾经说过,在《水浒传》之中,塑造其余107个人都很简单,唯独塑造宋江最难,毕竟宋江在水浒传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他的性格具有矛盾性和多重性,这一方面也是后人讨论最多的存在,但无论性格偏向于哪一方面,宋江的目的是一直向上爬。

他首先具有领袖型人格,如果单纯个人能力来讨论,作为“及时雨”的宋江,在水浒传中的表现并不突出,甚至不用说是能力,就算是长相,宋江也没有什么优势,但造就他领袖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谦虚,通过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来实现间接的目的。

在归顺梁山前,宋江是朝廷的官员,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来拉拢人才,不得不说这种暗自吹捧和不着痕迹抬高的方法非常奏效。

比如对宋江十分死心塌地的李逵,他时常沉迷于喝酒赌博,整天不务正业,不仅没有什么建树,还欠了一屁股债。

有一日,正是赌债清算之时,当他无力偿还的时候,宋江恰巧就出现了,不仅帮李逵还了所有的钱,还请他吃饭,这样获得了一个死心塌地的好兄弟,这就是宋江成为领袖的潜在能力,拉拢其他人。

除了李逵之外,还有打虎英雄武松,他和宋江第一次相见就发生了冲突,当时的武松是逃犯的身份,宋江则是朝廷的官员,在这种情况下,最先选择妥协的竟然是宋江,他低头给武松道歉,将后者碰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所以武松也心甘情愿追随宋江。

而晁盖,也是宋江拉拢的对象之一,对于晁盖,宋江甚至冒着丢官的风险给他通风报信,通过这一方法也取信了晁盖,以至于后来梁山归于宋江领导,也就是说,此前发生的种种都可以认为是宋江领袖性格的驱使。

是真正想要替天行道吗,并不是,宋江无时无刻不在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目的就是引起朝廷的注意,好让他重新回去当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受到朝廷重视,只要能够获得高官厚禄,什么手段都可以用,这也才有了后来征讨方腊的计划。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宋江的内心之中,还有第二种人格,那就是被儒家思想贯穿始终,他坚守孝道,原本就落草为寇,是因为听到父亲去世的假消息才选择返回家中,为了避免父亲受到牵连,他决定将其安顿好之后再落草。

另外宋江还践行了儒家思想中的忠,他虽然成为了土匪,后来成为替天行道的梁山首领,但对朝廷始终是忠心的,因为在宋江的领导下,梁山诸位的宗旨是“反贪官不反朝廷”,主要是因为当时朝廷中掌控政局的是高俅,蔡京等贪官。

至于皇帝宋徽宗,只能说他无能,所以宋江十分忠君,但这种忠义之中却带着愚蠢,对于皇帝的盲目信任也是后来征讨方腊的主要原因,而这一切都来自于儒家思维之中强烈的功名意识,作为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宋江在潜意识里就有对功名的追求。

即使在后来扫平了方腊,宋江依然没有改变最初的想法,就是诸位兄弟各个看破红尘,早就看穿了朝廷的小伎俩,宋江依然坚持回到京城领赏,这也体现了他对功名的热爱和执着,殊不知这条追逐功名的道路,是自己的诸位兄弟用血换来的。

招安与征讨方腊

其实自从宋江在梁山泊上掌权之后,就已经注定了招安的大结局,毕竟宋江和晁盖在思想上有着本质区别,一个和朝廷不死不休,一个想着回去当官,而朝廷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宋江成为梁山的实际领导者之后,多次进行了试探,并抛出橄榄枝。

宋江果然受不了这样的糖衣炮弹,很快就派人和朝廷暗中联络,准备招安的事情,当时梁山众人对招安这件事很多都持反对态度,目前自己还是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选择投降岂不是自寻死路?

但宋江却不这么认为,他始终觉得自己应该“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因为在他的心里,落草梁山只是暂时避难,对于宋江而言,打家劫舍并不是长远的发展道路,他是这样想的,最终也这样做了。

宋江不顾梁山中大多数人的反对,最终决定接受朝廷的招安,与此同时,朝廷还表示,高官厚禄的条件是扫平方腊叛乱势力,对于这种二虎相争的阳谋,宋江没有丝毫的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结果就是两股农民势力的对抗,梁山好汉自从108个人聚齐以来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损失,在和方腊一方打仗的几天时间里,梁山一方几乎每天都损失惨重,尽管诸位好汉拼尽全力,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了极致,也没有避免重大伤亡。

最终方腊虽然被擒,但梁山方面也付出了十分惨痛的代价,70多人战死,剩余的人也受伤十分严重。

比如曾经打虎的武松,他在方腊之战中直接被断掉了一条胳膊,在当时的情况下,无异于变成了废人,宋江依然不管不顾,只追求战争的胜利。

这场惨胜的方腊征讨之战,将梁山的战斗力削弱到了极点,现在的梁山好汉已经损失过半,不再是昔日的兵强马壮,对朝廷再也难以构成威胁,甚至可以说是无足轻重的存在。

在这个时候,很多好汉都看清了自己的未来和前途,他们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原本自己就是朝廷的敌人,之所以用招安的名义让自己攻打方腊,就是一种暗中的削弱,无论哪方获胜哪方失败,朝廷才是真正的获利者。

所以在这个时候,很多看清现实的梁山好汉都选择了离开,比如武松决定出家,成为一名真正的行者,而浪子燕青也选择放弃自己的兄弟卢俊义离开,辉煌的梁山如今竟然变成了树倒猢狲散,即使面对这样的情况,宋江依然要回去。

原因没有其他,只是因为朝廷封给他了一个楚州安抚使的官职,这究竟是一个什么职位,于现在而言又是何种官职?值得宋江这样拼死拼活去争取。

地方高官安抚使

水浒传的创作背景是北宋,而这一时期安抚使的设立和当时的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当时频发的自然灾害和地区动荡不稳定,朝廷经常会从中央向地方派遣专史,协助地方处理事宜,比如在某地发生灾荒的时候,朝廷会向这里派遣赈灾安抚使,协助地方官员缓解灾情。

所谓安抚,就是指朝廷对地方的恩赐,类似于钦差,从地位上看,这种由朝廷直接派过去的安抚使要高于地方官,首先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因为在进行安抚使选择任免时,会要求文武双全,所谓文就是政治能力,而武就是军事能力。

为了保证平衡性,在地方上一般是一正一副双长官的模式,除了保证地方上政治顺利执行之外,还要起到军事作用,比如抓捕盗贼,指挥平定叛乱,当自己管理地区的军事力量被削弱之后,还需要防患于未然,在招兵买马的同时避免意外状况出现。

如果是边疆地区的安抚使,还需要承担一定的戍边任务,比如在宋仁宗年间,前后就派出了16位安抚使,他们都在各个地方担任重要职位。

结合安抚使的职能,宋江“楚州安抚使”的职位相当于地方上的军区司令员。

不仅手握兵权,还有一定的政治职能,尤其是在当时北宋相对混乱的环境之下,一旦被放在地方上当了安抚使,那么就是当地的“土财主”,毕竟宋江不只是一个人,手下还有一群兄弟,所以这个职位正是他向往的存在。

对于朝廷来说,不仅猜到了宋江的想法,还早就想到了宋江成为安抚使之后潜在的威胁,所以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他成功上任,一场饭局,一壶毒酒,宋江的梦想就随之破灭了。

参考文献

[1]呙丰,钱毓山.北宋体量安抚使考论[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06):30-34.

[2]覃旺.宋徽宗时期西南拓边研究[D].湖南大学,2022.DOI:10.27135/d.cnki.ghudu.2022.003536.

[3]刘斌.北宋中央临时遣使地方研究[D].河南大学,2021.DOI:10.27114/d.cnki.ghnau.2021.000677.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