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么没搞别人老婆。”

咩咩爱历史 2023-12-15 09:08:46

01

清同治九年(1870年)农历七月二十六日上午。

南京城。

总督大人马新贻,去校场观看例行射箭训练回府。

一人喊道:“马大人,求您帮帮我!”

马新贻一看,是自己的郓城老乡王咸镇。

特么的!这鸟人仗着是老乡,三番五次来找自己借钱,借了又不还,不能再惯着他了!

“你还好意思来?!”

正在马新贻怒斥王咸镇的时候,一短衣汉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短靴中掏出匕首,就捅进了马新贻的右腋下......

第二天未时(13-15时),马新贻因伤重不治。

这就是广为流传,疑雾重重,晚清四大奇案之一 的刺马案。

02

江宁将军魁玉立刻突审凶手,好上报朝廷。

可案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任你严刑拷打。

魁玉忙了一天一夜,才得到一个最基本的信息——案犯乃河南人,名叫张汶详(有的书中称为“张汶祥”或“张文祥”)。

至于行刺动机和幕后主使等关键信息,张汶详一字不说。

没办法,魁玉只得把初审结果,上报朝廷。

大清上一个总督(闽浙总督陈锦)被刺杀身亡,还是200多年前(顺治九年、1652年)的事了。

马新贻遇刺身亡的消息立刻轰动了朝野!

慈禧和慈安两宫皇太后(实际掌权者)降下懿旨,要魁玉“赶紧严讯,务得确情”。

可魁玉又忙活了几天,把该审的能审的,一个个过堂......却依然得不到任何有用的线索。

于是朝廷下令,让驻节淮安的漕运总督张之万到南京,和魁玉一起审。

张之万,张之洞的堂兄

03

张之万和马新贻,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的同榜进士,张之万是状元。

所以张之万也愿意下功夫去搞清楚这个案子。

张之万采取的手段叫做“熬审”。

顾名思义,就和驯鹰人“熬鹰”一样。

不准张汶详睡觉,不准张汶详休息。

不分昼夜,连续审问。

老张审累了,就换老魁。

老魁审累了,就换老张。

......

这样“熬”了20多天,终于从奄奄一息的张汶详口中,得到一些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的供述。

张之万和魁玉又花了一个多月,才通过这些乱七八糟的供述,大体勾画出了张汶详的人生轨迹和作案动机——

04

张汶详,河南人。

早年参加过“长毛”(太平军)。

“长毛”失败后辗转来到宁波,加入了一个海盗团伙。

海盗头子龙启澐,对他很好。

可海盗团伙自成立之后就没遇上过货船,没开过张......

兄弟们没饭吃,于是各奔东西了。

张汶详留在宁波本地,开了个小押店谋生。

小押店,就是没有合法执照的地下当铺,专门低价收些来路不明的东西,再以高价脱手,赚差价。

这种非法的地下当铺往往成为盗贼销赃的渠道,为官府破案带来很大麻烦。

因此马新贻在出任浙江巡抚期间,明令取缔所有“小押店”。

张汶详彻底破产,自然对马新贻恨得牙根痒。

05

后来又发生两件事,让张汶详对马新贻更加仇恨——

第一件:

张汶详破产后,他老婆跟一个熟人跑了。

老张就去拦马新贻的轿子,要求巡抚大人为他做主。

可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哪有时间管这些鸡零狗碎的事,根本没理他。

第二件:

马新贻派兵剿灭了南田一带的海盗,老张的拜把子大哥龙启澐侥幸逃脱,托人递话儿,让老张找机会为兄弟们报仇。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这些新仇旧怨加起来,老张一直在找机会......直到这次刺杀成功。

张汶详反复强调:“此事我一人所为,无人主使,无人收买!”

张之万和魁玉觉得张汶详的供述存在漏洞和不合理之处,但案子已经拖了三个多月,两宫皇太后还等着呢。

怕挨处分,两人就把这套供词报了上去。

还特意再末尾加了个“尚属可信”。

06

东太后慈安好糊弄。

西太后慈禧一看供词,马上发现问题很大——

1、

张汶详在海盗团伙,没待多长时间,他们之间的“情义”能有多深?

犯得着为此刺杀朝廷封疆大吏么?

他说的“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是不是说漏了嘴?实际上有主谋在背后豢养他?

2、

因禁令而破产的“小押店”,每年不知道有多少,怎么不见其他人刺杀总督泄愤?

3、

张汶详老婆被人拐跑,马新贻没受理他的案子,也是符合司法程序的。(先向县里告状,县里不受理再去州府起诉,州府不受理再去省里......)

总之,疑点实在太多。

慈禧批示:

“张汶详所供挟愤各节,暨龙启澐指示情事,恐尚有不实不尽。若遽照魁玉等所拟,即正典刑,不足以成信谳。”

同时下旨:刑部尚书郑敦谨立刻启程前往南京,会同接替马新贻出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一起审理此案,要“究出实在情形,从严惩办,以申国法。”

07

郑敦谨年近七旬,是个相当敬业的官员,接到懿旨马上动身。

此时正赶上连日大雪。

大运河多处冰封,无法行船。

陆路,也是难通车马。

但老郑破案心切,带上仆人,步行前进......走了近两个月,大年三十终于到了南京。

顾不上过年,顾不上休息,老郑马上开始审理工作。

可会同一起审案的曾国藩,态度却是异乎寻常的冷漠!

该上堂的时候,老曾跟着一起上堂,但上了堂后,永远是一言不发。

像个木偶坐在那里。

陪审的张之万和魁玉两人,因为有刑部尚书和两江总督两位上级在堂上,干脆一推六二五,彻底当起了摆设。

老郑问他们一句,他们就答一句,答的也都是之前上报的那套供词。

而张汶详依然是咬死“一人所为”,一点新的东西没有。

08

毫无意外,老郑审了二十几天,案子依然毫无进展。

这时候,老郑开始听到民间流传的各种关于马新贻被刺原因的传闻——

有的说:马新贻是因为去年在安庆教案中偏袒洋人,让老百姓吃了亏,张汶详受人所托,刺杀这个“卖国贼”;

还有的说:马新贻是个“回回”,如今陕西甘肃一带的“回回”正在闹叛,马新贻想要做他们的内应,献上两江的土地......张汶详是为国除害,乃忠良义士也。

还有一种说法,是广大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模式——桃色事件:

民间传说,马新贻在安徽当庐州知府的时候,曾被“长毛”俘获,为了活命,和“长毛”中的首领曹二虎、石锦标结为兄弟。

后来老马找机会把两个把兄弟的人马都收编归顺了朝廷,因此青云直上,当上了高官。

还贪图美色,设计害死了曹二虎,霸占了曹二虎的老婆。

张汶详是曹二虎的手下,为此隐姓埋名数年,终于报得大仇……

这个传说因流传最广,老马还没出“七七”,上海的戏园子就已经上演一出新戏《刺马传》。

总而言之:老马被刺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可问题是,马新贻在江浙主政多年,政绩斐然,官声甚佳,称得上是清官能臣。

马新贻遇刺后,南京百姓为纪念他,还特地把他住过的地方改名为“马制台府街”(即今南京市鼓楼区的马台街)。

09

为什么这么短时间,民间就流传出这么多传言?

为什么曾国藩对此案如此冷漠?

为什么整个南京官场,除了老郑一个人着急,其他人好像都事不关己的样子?

郑敦谨凭直觉认定,这背后一定有鬼!

老郑以私人身份,来到曾国藩府上,请教他案子该怎么办?

老曾慢悠悠喝了一口茶,慢悠悠说了一句:“我看就照张之万、魁玉他们之前审的结果,上报吧!”

老郑顿时脑袋一个激灵——意思是案子的内情你曾侯爷知道,但就是不说,也不准我再继续查了?

老郑再追问,老曾一句话也不再说了。

10

老郑明白了——案子大概率和老曾有关。

马新贻遇刺后,朝廷就下旨让直隶总督曾国藩,火速前往接替马新贻,出任两江总督。

可老曾一再上书称病,推三阻四,婉拒任命。

慈禧当然知道他在装病,下旨要他立即前往南京接任。

为了堵住老曾的退路,慈禧还把李鸿章调来接了老曾的直隶总督。

意思很明显:你必须去南京就任,不然直隶总督衙门里也没有你的位子了!

老曾这才接受任命。一路磨磨蹭蹭,十一月底才到南京。

接了总督大印后,也没有立刻开始调查马新贻被刺案,而是整天看书写字,或会客饮茶......

就算老曾不是主谋,主谋也一定在老曾的湘军里。

马新贻,一定是动了湘军的核心利益!

那些对马新贻泼脏水的传闻,大概率是真正的主谋放出来搅乱视听、混淆真相的。

老曾如此表态,老郑再坚持查下去,自己一个无兵无将的文官,怎么斗得过这些狠毒的军头呢?

顺水推舟,就此结案算了吧。

老马你也别怪我,继续纠缠下去,我怕你的家眷也要受到连累......

11

正月二十九日,马新贻遇刺案最后一次开堂。

老郑宣布,鉴于没有新的线索和证据,决定此案以张之万和魁玉审理的结果上报朝廷,即张汶详“挟嫌报复”,系其一人所为。

量刑建议:张汶详凌迟处死,其幼子阉割为奴,其余家属不问。

老郑是钦命大臣,这意味着此案盖棺定论了。

但,马新贻的挚友、此案陪审官之一的江苏候补道孙衣言,和江宁盐法道袁保庆当场表示反对,质问老郑:“如此草草结案,若日后再查出幕后主使之人,大人怎么向天下人交待?!”

老郑无言以对,敷衍道:“咱们大家一起在结案书上签字就行了。”

老孙和老袁拒绝签字,当场扬长而去。

最后的结案书上就缺了这两人的签名。

12

二月初六,结案书飞马到了慈禧的案头。

慈禧此时心里也清楚了:这个案子的真相永远不可能查明了。

坚持查下去,两江要是出了什么乱子,可就得不偿失了。

思虑再三,慈禧批复:

“既据郑敦谨等审讯确实,验明凶器,亦无药毒,并无另有主使之人,着即将张汶详凌迟处死,并于马新贻柩前摘心致祭。”

同时下旨:表彰马新贻,追赠太子太保,为其立祠堂祭祀。

位于山东菏泽牡丹区西马垓村的马新贻墓墓碑 墓前石像生现已无存

至此,轰动朝野的总督遇刺案,半年多后,稀里糊涂地结了案。

13

不久后,回京路上的郑敦谨,突然递上了辞呈,请求告老还乡。

慈禧下旨挽留,但老郑去意已决,都没回北京“陛辞”,直接返回了湖南老家。

数月后,马新贻的墓落成。

孙衣言应马家人的邀请,为其撰写神道碑文。

碑文中,孙衣言写道:

“贼悍且狡,非酷刑不能得实,而叛逆遗孽刺杀我大臣,非律所有,宜以经断用重典,使天下有所畏惧。而狱已具且结,衣言遂不书诺。呜呼!衣言之所以奋其愚憨为公力争,亦岂独为公一人也哉!”

这位拒绝在结案书上签字的耿直之人,用文字表达了他最后的愤慨和抗争!

遗憾的是,后人再也记不得马新贻为江浙人民做过哪些好事;也不记得他被刺的案子有哪些疑点。

他“霸占人妻、杀死兄弟”的传说,却在一部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被不断渲染......

马新贻身上的“好色之徒”和“负义之人”的印记,再也刷不去了……

老王补充:

做为晚清第一奇案,今天的这篇刺马案,可能是你在网上看到的情节最不精彩的版本。

因为老王略去了一些可靠性存疑的细节:

比如,

马新贻的儿子马毓桢的回忆:

接任两江总督前,马新贻到北京朝见慈禧,慈禧要他密查湘军,因为怀疑湘军抢了太平军的巨额财富,却隐瞒不报......马新贻离京后专程回家“祭祖”,与家人告别......托付:如果我出了事,你们不要伸冤......

等。

不是否定这些。

史料的各种迹象表明,有这种可能性。

史学界对刺马案也没有定论。

应该是政治原因。

《刺马案探隐》是研究最全面的,有空可以去看看。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清史列传》、《马新贻文案集录》、《 从“刺马案”到<投名状>——由历史到文学的转折》、《刺马案探隐》、《规则与情理——“刺马”案 的法律适用研究》

14 阅读:3132
评论列表
  • 2024-02-18 16:39

    坦言自己的所作所为 还有别人出于什么目的经受了长达三个月一波又一波的登门网暴 不能每次都像和小朋友不和睦 拿别人当枪使 谁也不是神仙 谁天天挨骂也不可能有心情再去曲意逢迎 除非有个巨大的阴谋或骗局 谢谢大家的好意 去而复返的实在多此一举 脾气再好 边界也是有的 不折腾就是养生

  • 2023-12-15 13:03

    好文章![点赞]

  • 2023-12-15 16:21

    简单明了,就是湘军灭了太平军后携功自重,南方一片漆黑,北方的老婆子想伸手重新要回夺回实际控制权,派马过去当炮灰试水,结果被斩了呗,不然后面的东南互保哪有这么大胆子

  • 2023-12-17 08:04

    半个圣人心亦歪……

  • 2023-12-19 10:11

    好,明白人!

  • 2024-02-09 10:31

    反正说不清了,即是能臣也是奸雄

  • 2023-12-29 00:07

    湘军集团也是没办法,为了保住小命迫不得已,不然戚家军就是前车之鉴!

  • 2024-03-23 09:26

    相对来说,还是喜欢看小编的视频,加油转换为视频[鼓掌]

  • 2024-01-16 12:40

    投名状[滑稽笑]

咩咩爱历史

简介:洞察世界,体察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