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东奕被推上神坛,北大学子为何不服?学术嫉妒还是另有原因?

瑞哥要说 2025-01-06 21:18:22

“老师被捧成网红,是学术的荣耀,还是无奈的悲哀?”

最近,“韦神让我不舒服”这句话引爆了全网热议,说出这句话的不是路人,而是北大的一名学生。韦东奕,这位被网友尊称为“韦神”的北大数学老师。

凭借自己的学术实力和朴实形象圈粉无数,却在自己的校园里遭遇了质疑。有人认为他不配被“神化”,甚至直言老师不该沦为“网红”。

但问题是,韦东奕的“网红化”真的是他所追求的吗?北大学生的“不舒服”,到底是对“网红”身份的反感,还是源于某种深层次的学术嫉妒?

韦东奕,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但提到“韦神”,你多半听过。这位北大数学系的老师因为他的学术实力、朴实的形象,以及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韦神”。

他的课堂板书工整到让人叹为观止,网友调侃:“字是好看,但我一个字都看不懂!”

但在北大校园里,有学生却对“韦神”这个称呼直言“不舒服”。一位北大学生在采访中说:“北大有很多优秀的老师,韦神并不是最顶尖的存在。老师就不该被搞成网红。”

这句话瞬间点燃了争议:网友认为韦东奕是学术偶像,值得被尊重;而北大学子却觉得,把学术跟流量绑定在一起,是对学术的“降维打击”。

那么韦东奕真的是“网红”吗?或者说,他的“网红化”到底是荣耀,还是一种被动的悲剧?

从网友的角度看,韦东奕就是个“清流”。他不追逐名利,生活朴素得像隐士,甚至用一个塑料袋就能搞定日常生活。面对这样的“韦神”,很多人忍不住感慨:终于有一个人能把精力全都放在学术上了!

于是,“韦神”成了网友心目中的偶像,甚至有人说:“韦东奕是数学界的鲁迅,他的存在就是对世俗的一种反抗。”

可在北大学生眼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北大是个“天才扎堆”的地方,学生们深知学术的残酷,也更清楚“人外有人”的道理。

他们认为,韦东奕并不是北大最顶尖的学术代表,甚至他“走红”后的标签化反而有些违背学术的纯粹性质。“网红”这个词,在北大学子的语境里,带着太多流量化的意味,与学术精神格格不入。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暴露了一个问题:大众眼中的偶像,与学术圈的规则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

但冷静下来想一想,韦东奕的“网红化”真的是他的选择吗?显然不是。韦东奕并没有刻意追求流量,也没尝试把自己塑造成“神”。

网友对他的喜爱,更多是一种自发的情感投射:在一个充满浮躁和功利的时代,韦东奕的简单和纯粹让人看到了学术的另一面。

对很多普通人来说,他们甚至不懂韦东奕的研究到底有多深奥。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喜欢他。他们喜欢的,或许不是韦东奕这个人,而是他所代表的那种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然而,在北大学生的语境里,这种“神化”反而显得有些多余,甚至让他们觉得不适。

说到底,韦东奕的“网红”身份,更多是一种被动推上去的结果。网友的爱戴和北大学子的质疑,都是对他不同角度的解读。

“学术需要流量吗?”这个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从某种意义上说,韦东奕的“走红”确实让更多人关注到了数学和教育,但也带来了副作用——学术的严肃性被打上了“流量化”的烙印。

北大学生的“不舒服”,其实反映了他们对“学术纯粹性”的一种坚持。他们不希望学术圈被流量绑架,因为流量的规则往往是逐利的,而学术的规则是探索未知。这两者本质上的冲突,让韦东奕成为了一个争议的焦点。

但话说回来,学术和流量真的必须对立吗?韦东奕的“网红化”,也许可以看作是一种尝试:当学术走向大众,能不能带来正面影响?

韦东奕到底是“韦神”还是“网红”?要从不同的角度看,他可能是两者中的任何一个,也可能两者都不是。

对于网友来说,他们需要一个精神偶像,而韦东奕的形象恰好契合了这种需求;对于北大学生来说,他们希望学术能保持纯粹,不被流量裹挟。

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但争论的背后,反映的却是我们对学术价值的不同期待。

0 阅读:541
评论列表
  • 2025-01-07 22:01

    看起傻,其实他比你聪明,人是有却现的,特斯拉都有却现更为他了。

瑞哥要说

简介:追光的人. 终会光芒万丈, 也许有一首歌正是为你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