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太厌恶妻子,徐悲鸿给儿子起了个晦气的名字,没想到字字应验

汗青史籍 2022-06-03 16:33:55
前言

自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文艺界与思想界的变化翻天覆地,其发展速度可谓是日新月异。文学上诞生了鲁迅、胡适、冰心等作家,思想上的促成了民主共和观念的进一步发展。而在艺术上,最为我们熟悉的部分便是绘画。

近代社会之中,中国也诞生了许多有名的画家,如被誉为老一辈的齐白石,又或者基本上同时出名的张大千与徐悲鸿,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应当是徐悲鸿,尤其是那副被认为是他所画的伪画作《八骏图》。

事实上,徐悲鸿从未画过什么《八骏图》,他的人生,虽璀璨却也短暂。

贫苦家庭,幼年学画

徐悲鸿出生在江苏的一个小村子里,自幼家贫。他的父亲,虽然胸有墨水,但在当时的年代也只能做着教书先生勉强维持生计。

虽然家贫,但身为读书人的父亲从未落下对徐悲鸿的教育。在他很小的时候,徐悲鸿就熟读四书五经,到了九岁那年,年幼的徐悲鸿开始跟随时常为乡人作画以补贴家用的父亲一同学习绘画。

到了十岁的时候,小小的徐悲鸿已经能帮助父亲给他所作的画填色,还能为乡里写春联。自小学到的本领,使得徐悲鸿在十多岁的年龄便跟随父亲在乡镇卖画,饱尝生活之苦。

随着徐悲鸿的长大,对绘画颇有兴趣的他不再满足自己目前的能力,想要学习西方画作,于是他独自前往当时最为发达的大上海,打算趁卖画的间隙学习绘画。

多国学习,终成大师

在近代社会之中,上海是租界最多的一个地区之一,它繁荣的程度也是当时中国之最。近代的许多文人,都是在这里拥有了名声大噪的机会,徐悲鸿也不例外。

当他来到上海之后,在友人对他的帮助之下,成功考入震旦大学,使得其有了学习法语的机会,并让他认识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如周湘、高奇峰等人,使得自己能够在他们的指点之下继续精进自己的绘画技巧。

而后,徐悲鸿通过康有为开始临摹各种碑铭,使得自己的书法也得到长足的进步,并在之后获得了到日本留学的机会。

每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徐悲鸿都不会放过当地的各种画作,在留日期间,他不仅阅览了许多画作,还分辨出了中日画作的不同。

到了1919年,徐悲鸿开启了自己八年的欧洲之旅。

最初,他是到法国的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和素描,并趁在巴黎就学的这四年期间遍访各国观赏西方画作。

他通过这种一边学习一边进步的方式,使得自己的绘画水平在当时的欧洲成为很有名气的一位画家。

当北洋政府中断学费之后,徐悲鸿只得辗转到柏林继续学画。

在这里,他仍对绘画孜孜不倦:请教于当地有名的画家、临摹被收藏在博物馆的画作或者时不时前往动物园写生,都是他精进自己绘画技巧的方式。

这八年之间,他拜访了各个国家,并且请教于诸多著名画家门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拥有了自己的绘画技巧。

再次回到中国的时候,徐悲鸿便成一个在外学习的学子转变为教授国人绘画的老师,并且时常发表对绘画的独特见解。

此时的他,不仅是画家,更是推动中国绘画改革的一个人物,如提出素描绘画上应当遵循的“七法”。

作为一个画家,他对中国绘画具有推动作用;作为一个国人,他将自己的爱国情怀表达于画作之中,并在抗战期间用过义卖的方式支援抗战;而作为一个人,他的一生,却又算是坎坷万分,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他的婚姻。

包办婚姻,痛失孩子

在徐悲鸿短暂的一生中,出现了三个对他非常重要的女人。

一个是与他一见钟情的蒋碧薇,在有婚约的前提下跟随徐悲鸿私奔到欧洲;一个是学生孙多慈,在徐悲鸿还为离婚之前两人的关系就被传得沸沸扬扬;一个便是廖静文,她也曾是徐悲鸿的学生,后来嫁给了大她二十多岁的徐悲鸿。

然而,蒋碧薇与徐悲鸿以离婚收场;孙多慈虽爱慕徐悲鸿却在父母的反对之下另嫁他人;廖静文虽与徐悲鸿结为夫妻,两人生活不足十年,徐悲鸿便因病去世。

这三个女子影响了徐悲鸿的一生,但其实,在这之前还有另一个没有名字的女子,她是徐悲鸿父母为其选定的妻子。

中国古代,历来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正能够自由恋爱的少之又少。即使到了近代社会,自由、民主思想已经传入中国,在传统的家庭之中仍然秉持着父母包办婚姻的理念。

随着徐悲鸿的长大,也到了成婚的年龄。

徐悲鸿父母为其订好了一门亲事。但徐悲鸿极为厌恶这种包办婚姻,于是跑去了上海打拼。但刚到上海没多久,便传来了父亲生病的消息。

无奈之下,徐悲鸿只得回家照顾父亲。,没想到的是,他回到家中才知道是父母骗他回来结婚的。于是,在这种逼迫之下他与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结婚,并且很快就有了一个儿子。

在徐悲鸿眼里,自己并不赞同这门婚事,是被逼无奈才有了这段婚姻关系,因此,即使是两人的儿子,他也并未欢喜,还给他起了一个颇为晦气的名字:劫生。即自己遭劫,才会让孩子出生于世间。

而后,孩子才几个月的时间,他就再次回到了上海,他的父母认为名字不吉利,将“劫生”改为了“吉生”。

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个名字却似乎有一语成谶的魔力。

在徐劫生七岁那年,他不幸染上了天花。作为致死率很高的一种传染病,即使已经被改名为“吉生”,徐劫生还是在这次劫难之中死去。

而他的第一任妻子,也就这样逐渐郁郁而终。

尾声

在封建制度的包办婚姻之下,每一个人都是不幸的。徐悲鸿痛恨包办婚姻,并因此无视这份已经存在的婚姻,使得他的儿子和妻子相继成为这段婚姻之下的牺牲品。

由此可见包办婚姻对人的毒害,何止是牵连一人啊。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