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姜太公是一位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神仙,与周公、孔子比肩的顶级圣贤。
72岁之前一事无成,72岁之后人生开挂,为创立周王朝建立不世功勋,受封齐侯。
诸子百家都把他认作祖师,并且历代有追封,建庙祭祀,至今香火不断,身上加持了无数光环。
即使抛开后世赋予的传奇色彩,姜太公依然强得离谱。
据说,不擅经营的姜子牙做小生意总赔本,无法补贴家用。妻子马老太太忍无可忍,最终双方感情破裂,朝歌街道办苦劝无果,协议离婚。
无家可归的姜子牙闲闷无聊,在渭水旁玩起了行为艺术——直钩钓鱼。
西周伯姬昌独具慧眼发现了太公的才能,拜为太师,主要的任务是为灭商大业出谋划策,并担任军事统帅。
出谋划策不受年纪限制,通常是越老越有智慧和套路,但是军事统领必须练兵打仗,体力和精力不支根本无法胜任。
姜子牙持续多年在岗位上孜孜不倦,乐此不疲,根本不存在退休的打算。
武王伐纣的时候,姜子牙已经83岁了。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他陪同武王率师由国都出发,2月21日在孟津与诸侯集结,组织召开誓师大会,然后布置联合军队的作战任务。
行军将近一个月,必然非常辛苦,统管各路军队工作强度肯定也很大。
然而这都不算什么,更加离谱的是,联军集结之后,按照周人与胶鬲的约定,必须甲子日赶到牧野,否则会错失进攻的良机。
孟津距离朝歌180公里,还要渡过黄河,计划2月26日动身,三天之内抵达。但是老天突然闹情绪,狂风暴雨,陡然增加了行军难度。
83岁的姜子牙要顶着极度恶劣天气,在浑身浇透的情况下,带领4.5万人疾行两天两夜,实现军事打击的突然性。
紧接着的牧野之战中,“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意思是武王让姜子牙首先率领一小队勇士,向商军发起冲锋。
不禁沉默两秒!姬发心真大,居然把老爷子编入冲锋敢死队,而不是坐镇后方。
历史上确实有高龄将领陷阵杀敌,比如廉颇、黄忠、薛仁贵、邓子龙、冯子材等等名将,但是上限都在70岁上下,后世并没有超过80岁依然能够上阵战斗的相关记录。
如果《史记》描述的属于事实,那么姜太公乃是中华五千年第一悍勇老头,无出其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