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熊孩子年年有,今年格外多”,熊孩子做出什么荒唐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如何应对。最近,武汉的一位爸爸因带儿子坐地铁而走红网络。视频中显示,父子在进站的时候,儿子紧随其父身后,无意中顺利逃票。当这位爸爸发现后,马上责令儿子回去刷卡。当网友看到这位爸爸的做法后,纷纷竖起来大拇指,纷纷表示“有这样的爸爸,将来儿子也差不了”。
无独有偶,深圳也有位15岁的男孩也因为一件荒唐事走红网络。某小区的电梯监控视频显示,一名15岁的男孩在电梯里尿尿,还故意往电梯的按键上撒尿,导致电梯停运。事后,其父母称孩子因为醉酒才做出这样的事情,他们愿意道歉和承担后果。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懂得如何引导和纠正。当孩子犯错后,父母总以为他还是个孩子,一味地纵容和娇惯,最终让孩子走上“熊”这条路。
每个熊孩子背后,都站着几个溺爱的家长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总是犯错,大多是我们这个“老师”不合格导致的。研究发现,很多“熊孩子”的荒唐行为背后,都和父母的3个行为有关。
1、“熊孩子”的养成,离不开父母的溺爱
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些溺爱的家长,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小到大,不管苏明成有什么要求,苏母都会无条件地满足。在妈妈精心地“呵护”下,苏明成终于成了一个没担当、没责任感、自私自利的巨婴。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错,但毫无底线的爱就是溺爱,会让孩子恃宠而骄,成为孩子坏脾气和坏性格养成的催化剂。
2、“熊孩子”的养成,离不开“多管闲事”的父母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很多“熊孩子”都是窝里横。在家时,他们仗着家人的宠爱,做事、说话嚣张跋扈。外出时他们胆小如鼠,甚至都不敢和同龄人一起玩耍和交流。
这种“在家是老虎,出门是老鼠”的性格,多是因为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是正确引导,而是越俎代庖引起的。这种做法,孩子的问题看似解决了,其实造成了孩子社交能力的缺失。
3、“熊孩子”的养成,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当孩子犯错后,父母就应该反思自己。当孩子出现谩骂、殴打的行为时,父母也要反思自己在情绪失控时,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行为。
家有“熊孩子”,父母应该这样做1、建立规矩,停止溺爱
如果父母想要孩子改掉“坏习惯”和“坏脾气”,自己就要先改掉溺爱的坏习惯。当孩子撒泼耍混时,父母不要毫无底线,一味退让,应该坚持原则,及时制止。
2、适当放手,鼓励孩子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过程。在养育的过程中,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人格。对于孩子的生活,父母包办得越多,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就越差。
爱孩子的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尝试、去社交,这样也能帮助他们养成一个好性格和好脾气。
3、做好榜样,内外如一
在养育子女的路上,父母不能忽视榜样的力量。父母期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子,自己就要先怎样做人。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无论是对外人还是家人,都要保持一致的态度和性格。
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如果父母能够做到不溺爱、不包办、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也许没有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