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忙碌地制作宫灯 于 宏 摄
春节临近,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岸底村村委会大院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制作道具、排练节目,为即将在农历正月初十开展的“岸底耍十支”做准备。
“‘耍十支’又叫十支耍灯、耍红火,是在本地传承了上百年的传统民俗活动,包含舞龙舞狮、跑旱船、扭秧歌以及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等。”岸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元元告诉记者,在岸底村的春节习俗里,各色宫灯占有主导地位,家家户户不仅要在大门、屋檐上悬挂宫灯,“岸底耍十支”演出中也处处可见宫灯的光影。
相传清乾隆年间,村里的一名武状元从京城带回两个宫灯,心灵手巧的村民利用植物秸秆和麻纸仿制形成了岸底村宫灯,深受村民喜爱,此后这一工艺便延续下来。
过去,由于岸底村地处深山沟,村民制作的宫灯都是自家用或送亲戚,能熟练制作宫灯的也仅有四五人,技艺一度面临失传。为传承技艺、给村民增收,2019年,村里将宫灯制作手艺人、能写会画的村民组织起来,通过培训发展岸底宫灯产业。
灯架和灯冠制作等工序在村委会大院完成,剪纸、扎灯影等工序则由村民拿回家中制作。村集体不仅提供制作原材料和场地,还协助宫灯销售。
“既能学手艺,又能赚钱。”吃过早饭,村民李志苹便和老伴开始了一天的宫灯制作。据了解,2020年至今,岸底村的宫灯集体产业带动村里40余人的冬季就业,人均增收1200多元。宫灯制作能手也增加到30多人。
在传承宫灯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岸底村也结合现代技术和审美进行创新。“以优质木头取代植物秸秆结构,用绡布丝绸取代普通色纸,使其更结实耐用。宫灯上的剪纸图案和装饰也更加丰富,凸显美好寓意。”李元元说。
如今,岸底村的宫灯产业逐渐走上正轨。这几天,岸底村与上关、中庄、岗河等村的花灯订单均已交付验收。在村委会大院里、自家炕头上,村民还在紧锣密鼓地赶制来自灵丘县城的订单。
“红红火火的宫灯,红红火火的生活。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岸底村的宫灯走出大山,让传统民俗被更多人看到。”李元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