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沉下去”幸福感“提上来”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5-01-17 10:52:48

群众歌会、非遗晚会、百姓“村晚”……新年伊始,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通过演出小戏、歌舞、曲艺等节目,让老百姓登台唱主角,营造了新春的热闹氛围。

近几年,兰山区搭建社区大舞台,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下沉机制,通过畅通渠道、培育人才、夯实创作等途径,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文化服务“沉下去”,把群众幸福“提上来”。

搭建群众文化交流平台

“媳妇,扶贫可不是给点钱、给点物就可以,咱们得想办法让老百姓心里有盼头……”近日,兰山区小戏小剧巡演走进多个乡村,以说地方话、演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展现移风易俗、乡村振兴等热点话题,推出《事情就得这么办》《即日启程》等多部作品,受到百姓喜爱。“不用出村子,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生活故事,特别暖心。”兰山区半程镇新程村村民刘国华说。

为解决基层公共文化资源触达不精准、群众参与度低等问题,兰山区利用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和文体广场等文化阵地搭建社区大舞台311处,以阵地为依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常态化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等活动。与此同时,鼓励群众创作、群众参与,从镇(街道)、村(社区)选拔一批具有地域特色、贴近大众生活的节目,由区文化馆牵头打磨提升,再纳入社区大舞台展演,或推送参加省、市级活动。

“社区大舞台不仅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还是推动更多乡村居民、基层文艺爱好者被看见的交流展示平台。”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文化服务科科长孙贵珍介绍,2024年,全区结合小戏小剧巡演、社区文化节等惠民活动,开展各类社区大舞台演出600多场,实现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特色。

推动文艺活动从“有”到“好”

“我们把动作再走一遍!”1月9日,在兰山街道第二届百姓“村晚”开场前,文化辅导员梁枫然紧张有序地指导着演员排练。

“这个节目融合了广场舞元素,很有韵律感和欣赏性,但演员基础稍显薄弱,在舞台节奏和动作细节方面就要花更多功夫打磨。”梁枫然说,作为兰山区文化馆下沉到镇、村的工作人员,她每周都会花几天时间到基层辅导。

让群众文化活动从“有”到“好”,派驻文化辅导员是兰山区走出的重要一步。30多名文化骨干下沉到镇、村,根据全区社区大舞台的整体活动构思和效果预期,由文化辅导员对群众创作的节目进行筛选、评定、提质,真正夯实节目把关人的职责。

想看精彩演出,也希望有展示的舞台,渴望得到社会力量的支持……在基层,文化辅导员也是倾听群众文化心声的联络员,如实了解群众的兴趣喜好、培训需求,以实地走访、发放问卷等形式建立反馈渠道,区文化馆既挖掘到一批有灵气、冒热气的草根节目,又能按需优化服务,把更多优秀节目送进百姓心坎里。

乡土人才脱颖而出

弦子戏是兰山区广泛流传的地方戏曲剧种。近几年,兰山区弦子戏剧团借助社区大舞台等展示平台,推动这一剧种走进大众、焕发光彩。该团挖掘整理的《鞭打芦花》被纳入全区文艺作品精品库,团长刘妮也成为当地活跃的文艺骨干人才。

在刚结束的山东省2025“非遗贺新春——我的家乡年”视频直播启动仪式上,开场舞《巳巳如意福临门》、传统武术《琅琊武魂》等节目中的多位表演者就来自兰山区,他们通过基层选拔被发现、经文化辅导员培训后走上省级大舞台。

孙贵珍告诉记者,在搭建社区大舞台、构建文化活动载体的同时,兰山区以此推动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文艺人才培养和文艺精品创作,打造的琴书《玉齐买梨》、歌曲《我的家我的曹家王庄》等作品充实了演出节目库,并多次获得省、市级奖项。

音乐响起来、舞步扭起来……在兰山街道曹家王庄社区,同心艺术团正精心准备着春节期间的秧歌会演。“我们打造了舞龙、腰鼓、秧歌等12支文艺队伍,每个季度都会组织社区大舞台展演,已带动600多名居民参与。”曹家王庄社区党总支书记曹祥思说。

截至目前,兰山区共组建舞蹈队、秧歌队、柳琴剧社等基层文艺队伍405支,每年举办“文化有约”公益培训390余场,培训基层创演人才3000余人次。

兰山区群众文艺活动精彩纷呈  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来源:中国文化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