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核电困局:一场跨世纪的“烂尾之殇”

未来的秋天 2025-02-11 11:03:10

2007 年,英国的能源版图正面临着深刻变革。当时,英国众多早期建设的核电站因老化等问题,面临着退役的命运,与此同时,英国对能源的需求却在持续攀升。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英国政府将目光投向了核电领域,欣克利角 C 核电站项目应运而生。

时任电力公司老总在规划这个项目时,心中怀揣着十足的信心。在他看来,核电技术已然成熟,过往也有众多成功建设的案例可供参考,一个核电站撑死十年时间总能建完。他乐观地预测,到 2017 年,这座核电站便能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为英国源源不断地输送清洁、稳定的电力 ,助力英国在能源转型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彼时的规划者们或许没有预料到,这个看似宏伟却又充满希望的计划,在后续的推进过程中会遭遇重重阻碍,成为一场长达近 20 年仍未完成的马拉松。

项目推进:坎坷与变数

(一)合作协议的签订与波折

2015 - 2016 年,英国核电领域迎来了重大的合作契机。彼时,英国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伙伴,以推动欣克利角 C 核电站项目的落地。中国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脱颖而出,与英国展开了深入的合作洽谈。2015 年 10 月 21 日,在中英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在伦敦签署英国新建核电项目战略投资协议 ,公布了英国核电项目的合作架构。2016 年 9 月 29 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在英国伦敦正式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合作协议,同时与英国政府同步签署了欣克利角 C 核电项目收入及投资保障性政府协议,并完成了相关公司的股权交割。

这一系列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欣克利角 C 项目正式完成了在实质性启动前所有必须的审核和商务流程,也被视为中英 “黄金时代” 的旗舰项目,为英国核电产业的重启带来了曙光。然而,好景不长,2016 年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英国决定脱离欧盟,这一政治事件给欣克利角 C 核电站项目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英国脱欧后,在贸易、人员流动、监管等方面面临诸多调整和变化,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核电项目。同时,英国国内政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对中国企业参与英国关键基础设施项目的态度出现了转变。在一些政客的推动下,英国开始对中国企业在核电项目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审视,甚至出现了排挤中国企业的声音和行为。

(二)日本的无奈退场

在欣克利角 C 核电站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日本企业也曾有过参与的尝试。早在 2012 年,日本日立公司完成了对英国地平线核电公司的收购,并计划在英国北威尔士新建安格尔西 “地平线” 核电站项目,其中原定于英国北威尔士的新威尔法核电项目成本就高达 200 亿英镑,目标产能近 300 万千瓦,基本满足该国约 6% 的用电需求。然而,该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成本不断攀升,到 2019 年,修建成本已增加到原先计划的 1.5 倍,耗资高达 3 万亿日元(约合 1928 亿元人民币)。

面对如此高昂的成本,日立公司不堪重负。同时,英国政策的不稳定以及项目前景的黯淡,也让日立公司对该项目失去了信心。2019 年,日本日立公司正式宣布退出在英国的新建核电项目,甚至不惜倒贴 20 亿美元,只为从英国威尔士的核电项目中退出,该项目也从此烂尾。日本的退场,不仅是其自身经济考量的结果,也反映出英国核电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重重困难和风险。

(三)法国的艰难坚守

法国电力公司在欣克利角 C 核电站项目中一直扮演着核心角色。作为全球核电领域的重要企业,法国电力凭借其在核电技术、建设和运营方面的丰富经验,成为英国核电项目的主要承担者。在项目初期,法国电力信心满满,其 CEO 曾信誓旦旦地向英国人民承诺,只要框架到位,法国电力将快速安全地投入建设,大概 2017 年就能让英国人民用新核电烹饪圣诞火鸡。

但事与愿违,随着项目的推进,法国电力逐渐被成本超支、工期延误等问题所拖累。一方面,英国脱欧、新冠疫情以及全球通货膨胀等因素相互叠加,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供应链受阻,用工成本不断攀升。另一方面,项目在技术、监管等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英国对核电项目的安全标准和监管要求不断提高,使得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这进一步增加了项目的成本和时间成本。

到 2024 年,该项目预计成本已飙升至 460 亿英镑,是初始预算 180 亿英镑的 2.5 倍还多,完工时间也从最初计划的 2023 年推迟至 2029 年。法国电力自身的财务状况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负债近 650 亿欧元,2022 年亏损高达 179 亿欧元。在投资需求增加和减少债务的双重压力下,法国电力甚至考虑出售其在东欧、印度和荷兰的 EPR 核电站 。尽管面临如此困境,法国电力仍在艰难坚守,试图完成这个对英国能源格局至关重要的项目,但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荆棘。

英国核电困局的多重影响

(一)对英国能源战略的冲击

欣克利角 C 核电站项目的延误和困境,对英国能源战略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原本英国期望通过该项目,在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同时,大幅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推动能源转型进程。按照最初规划,该核电站建成后将为约 600 万户家庭提供低碳电力,对英国实现 2050 年净零排放目标有着重要意义。然而,项目的持续拖延使得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重重困难。

在能源供应方面,由于项目无法按时完工,英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面临能源供应缺口。随着现有核电站的陆续退役,以及传统化石能源的逐步减少使用,英国的能源供应稳定性受到威胁。为了填补这一能源缺口,英国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一方面,英国可能会加大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重新审视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使用,这不仅与英国的低碳环保目标背道而驰,还可能导致能源成本上升,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英国可能会加速发展其他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但这些能源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核电的稳定供应能力。

(二)对国际合作的警示

从国际合作的角度来看,英国核电项目的失败给各国在重大基建项目合作中带来了诸多启示。在信任方面,合作各方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欣克利角 C 项目中,英国政府因政治因素对中国企业参与项目产生疑虑,最终导致中广核退出,这不仅破坏了合作的基础,也使得项目陷入困境。这警示各国在国际合作中,不应轻易受到政治等外部因素的干扰,要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合作伙伴,维护合作的信任基石。

政策稳定性也是国际合作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英国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政策不断变化,从脱欧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到对中国企业态度的转变,都给项目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提醒各国在开展重大基建项目合作时,要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此外,在项目规划和执行过程中,合作各方应充分沟通、协商,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避免类似英国核电项目失败的情况发生。

未来展望:破局之路在何方?

面对英国核电项目的困境,未来的破局之路充满挑战,但也并非毫无希望。从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来看,英国可能会将目光投向更多有实力的国家和企业。例如,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在能源领域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且对核电技术的发展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英国或许会积极与这些国家展开合作洽谈,吸引其投资,以缓解项目的资金压力 。同时,英国也可能会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为项目的推进提供资金保障。

在调整项目方案方面,英国可以考虑对项目的技术路线、建设规划等进行重新评估和优化。例如,采用更先进的模块化建造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在工厂中预制大部分的组件,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快速组装,不仅可以提高建设效率,还能降低成本和风险。此外,英国还可以对项目的规模和进度进行合理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推进项目,以减轻资金和技术压力,确保项目能够稳步推进。

中国核电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巨大的潜力与机遇。目前,中国核电技术已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和装机容量均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拥有多种先进的核电技术,如第三代核电技术 “华龙一号” 等,这些技术在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等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核电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英国若能摒弃政治偏见,重新与中国展开合作,不仅可以借助中国的技术和资金优势,推动本国核电项目的顺利进行,还能促进两国在能源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对于中国来说,参与英国核电项目,也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中国核电技术的国际影响力,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力量。

1 阅读:73

未来的秋天

简介:爱情 友情 情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