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余承东在智界 S7 及华为全场景发布会上再次提到了华为的 AEB 技术。
仅过去两个月的时间,华为智驾AEB能力再次得到提升。
前向AEB能力大幅提升,工作时速范围 4-130km/h,其中静止车的识别已支持 120km/h 车速,相比今年 9 月提升了 33%。
新能源汽车竞争转变新能源汽车出现之前,咱们老百姓买车的一个重要参考是车的发动机。
进口的(其实多数是合资的)就是好的,国产的开不了几年,买车的依据简单又粗暴。
新能源汽车出来以后,消费者选车的参考标准变了。
首先考虑续航里程、充电的时间,为了补贴还要考虑电池能量密度,再后来就是电池的控温,再专业一点的还要考虑电动机功率。
2014年,特斯拉在中国正式开卖,同年,小鹏、蔚来成立;
2015年,理想汽车成立;
2018年,蔚来、小鹏先后交付第一辆车;
2019年,理想交付第一辆车,同年,华为车BU成立。
又一个四年过去了,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主题也由之前的电动化渐渐转变成了如今的电动智能化。
换一句话来讲,只靠电动化已经无法拉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前进,在消费者眼中单纯的电动化“卖点”已经不吃香。
在改变大众这一消费观点的过程里,华为功不可没。
“搅局者”对于“华为系”汽车的热销,某位汽车高管这样说:
“技术占了2成,8成还是强大的营销能力,比如铺天盖地的路测小视频和遥遥领先的流量。”
事实真如此吗?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华为在很多地方做得比小鹏要好一点,跟背后的一些技术原理和技术投入都有一定关系。”
他认为,华为是依托于视觉+毫米波+超声波+激光雷达的路线,将多传感器数据采集后进行融合的能力更强;而小鹏的最终目标可能是纯视觉路线,当前激光雷达在体系内发挥的作用并没有华为那么大。
不论是研发投入和人员投入上,目前与华为车BU能较量一下的车企很少。
在基础设施还、软硬件供应上,华为完全具备自研、自建能力,目前华为的生态优势让他的智能驾驶能够快速推出和量产化。
正是以上种种,让原本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走向幕前的智能化,提前成为消费者购买车辆的主要考量。
据《中国汽车报》援引的数据,84.5%的消费者表示智能化功能显著影响其购车决策。
阳谋:二选一一家车企智能驾驶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该企业在中高端市场上的销量。
在9月问界新M7出来以后,国内消费者对于车的概念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这一变化正是华为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下改变的。
11月28日下午,华为举行智界S7及华为全场景发布会。
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华为已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并希望中国一汽集团加入。
华为在汽车业务方面有三种合作模式,一种是零部件模式,一种是华为HI模式,还有一种是智选车模式,第三种是合作最深的模式。
在“华为不造车,帮车企造好车”的背景下,华为已经打出明牌。
欢迎中国有实力的车厂,比如一汽,来参与共建、共同打造最领先的、极致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产品。
上汽董事长表示:“如果有一家公司提供智能解决方案,那它成了灵魂,上汽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传统车企为了让自己拥有灵魂,在智能解决方案上下了大功夫。
但奈何华为的发展速度不等你,这种在智能方面的差异化领先碾压,也让传统车企见识到了“手机圈”的惨烈。
如今华为给出了一个新的方案,我出技术,你们出钱,共享灵魂。
结语文末做几个小预测。
1、华为想要做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零部件供应商,就要弱化其在车企上的品牌背书。未来“鸿蒙智行”能否长期实行是一个问号。
但短期内华为还是会跟智选车绑在一起,卖力的给“四界”卖车,毕竟“招牌”还要亮一阵子。
2、短期内恐怕难有更多的车企入股华为新公司,毕竟一两年的销量下坡,大厂们还是能抗住的。华为可以在国内第二梯队的传统车企上多下功夫,它们普遍存在新能源转型需求,但转型能力差。
3、华为与长安汽车的合作模式并非无法复制,未来不排除其他供应商与车企进行同样的互动。同时传统大厂也会进一步加速智能零部件领域的研发生产,缩小智能差异化带来的影响。
这一段时间小编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情,华为进入汽车行业后的变化是什么?
如今有了第一个。
智能驾驶不再是一辆汽车的卖点,而是它的一部分!
-End-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处理。
本文为原创内容,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搬运,已签全网维权,如有需求请联系本账号。
好像其它车企只要组建个只能驾驶研究部门就能领跑市场似的!估计全中国所有车企加起来自动驾驶能力都干不过华为!
猪队友送人头,才知道什么叫AEB
和华为联手前途无量!
手机都死机,闪退。我是真怕
智驾,未来必选,不求全放手,🈶时真挺好。
这是没有躯壳的灵魂[点赞]
要做和做的好嘛是两回事,就一个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