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产品老带新的运营策略

研究点带货事儿 2025-02-12 13:38:27

B端产品如果实现老带新,一定会和字节一样,成为应用工厂。如果你也有这个想法,但凡有一粒花生米,你都不可能醉的这么厉害。

B端的老带新是有深刻的业务洞察和前提的,这篇文章主要聚焦在运营侧的老带新。

产品老带新的前提

我见过成功的B端产品老带新,更多的见过失败的产品老带新。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失败一定有迹可循。

失败的老带新,即使是国内B端产品用户数量非常TOP的应用,依然没有把新产品带起来,总结一下原因:

第一:目标人群不一致;

第二:业务场景不连贯;

第三:利益点滞后(有必要写一篇,《如何让B端用户使用新产品的运营策略》)

于是,产品的形态已经决定了,是否适合通过老产品给新产品带来用户。如何进行判断,可以借鉴下属的三种方法,如果你的产品不符合其中的任何一种,趁早放弃通过产品进行老带新。

1、使用人群的业务目标分析

首先大家要考虑使用产品的目标人群的业务目的,也就是产品使用者的KPI是什么,他们是否已经具备的完备的解决方案。

假设你有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分析平台的使用群体基本上是两类人,第一:研发人员,需要对接数据平台;第二:运营人员,需要平台数据分析运营结果。

结果你发现,很多运营人员把业务数据导出,然后通过其他的分析软件,如:Excel、tableau等软件进行分析。

那么,你可以推荐的一定是数据分析软件,而不是智能编程软件。因为使用这个产品的主力是运营人员,他们需要真正的数据分析能力。

当然,你也可以推进数据分析课程。

除非公司非要推出新的收费产品,否则你最应该干的是完善产品能力,并且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其次,利用新产品承接那些流失的客户,也不失是一种好的策略。

2、完整解决方案的上下游分析

完整的解决方案,不如业务目标不完善老带新来的自然,因为完整的解决方案可能会涉及到跨部门的合作,推动起来比较麻烦。

以我做的OCR产品为例,OCR是一个基础能力,它可以应用于很多的业务场景,咱们假定一种合同管理的场景,客户一定需要照片上传到系统,然后提取想要的数据。

于是基于合同的场景可以进行业务需求的拓展。假设,现在我有了OCR的产品,并且根据OCR产品开发了合同管理平台,一个很简单的上传,存储,查询的平台。

那么基于这个平台,我可以向前选择推荐扫描仪,开发付费的拍照识别软件,向后我可以推荐合同的合规性审查,利用大模型分析和预测来年的业务,这些都可以成为收费产品的能力。

3、同类人群分析

最次的就是使用产品的同类人群。这种不与业务、解决方案挂钩,其效果最差,但也比随意推荐要强很多。

如果我的产品还是主要的数据运营人员,针对这类人群,我可以推荐AI帮忙写文案的工具。其他的工具,比如:设计工具,原型图工具则很难。

不过,如果原来目标群体是产品经理,则有大量的工具可以推荐,想了想,运营真的好贫瘠,没啥好产品可以推荐了。

用户路径设计

在什么场景下触发新产品的推荐策略?如果盲目的推荐效果一定很差,很精准的推荐所覆盖的人群有很少。

其实,在新产品推荐忘记所有的精细化运营的策略,就思考用户的使用路径以及用户的动作行为。

当然,也不要考虑在用户使用界面增加一个TAP页面,用户使用产品过于习惯,一定会忽略当前的按钮,能够点击的人寥寥无几。

最好的方式,从用户原来的使用路径下手,在客户执行某些标准动作时候,尽可能的完成强提醒。

还是以第一个例子为例,如果客户点击了5次的导出,现在是否可以提醒用户有新的,更简单的分析平台可以使用,并且出现在用户最显眼的位置,一定是鼠标的位置。

如此强提醒必然会比上述的各种策略要好。

用户如果点击了,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中间任何阻挠的步骤都不要有,必须要用户进行注册,不需要用户填写信息,立刻让用户体验到产品的核心能力。

引导客户导入刚才导出的数据,或者提前准备一些demo数据,让用户直接使用产品最核心的能力,看看是否能够打动用户。

记住:所有的多余的动作,都会导致用户的流失。前提,需要考虑数据的合规性。

当然,这里存在的问题,客户并不会感受到核心功能的核心价值,也有可能客户并没有体验产品的功能,或客户体验后感受并不深,极可能后续忘记了产品。

无论哪种因素尽可能的留住进到当前页面的客户,引导客户添加到新的群组或私域流量池,对培育客户使用新产品的习惯。

培育客户使用新产品

培育客户又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如果只培育不奖励,那么客户不愿意参加培育,毕竟学习是个逆人性的事情。

如果搞清楚了人为什么学习,那么培育客户就变得相对简单。

如果你仔细回顾一下学生时代的学习,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极度自驱和聪明的人,他们自我能力很强,这些客户也不需要培育。第二、喜欢炫耀的人,把每次考试的名词作为个人目标,因此学校经常进行成绩的排榜;第三、有奖励的人,有些人考的好,父母会给一些承诺和奖励,久而久之变养成了学习的习惯。

因此在设计客户的培育策略,可以从第二、第三类策略进行设计,提升客户参与培育的积极性。

最好是把两种策略结合起来,这里必然要说一下奖励的事情。咱们毕竟不是明星和上市公司老板,不能张口就送车,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送一些实体奖品,但不建议过于贵重的产品,可以考虑和产品结合的奖品。

其实,如何送礼是一门艺术,你现在可以好好琢磨一下。

奖励这个东西特别有意思,如果有一款应用告诉你,每天可以打卡,打满30天你将获得300元奖励,和你每天获得10元奖励,你认为那个更能吸引人?这两者都不好。

反而每天打卡可以获得100积分,积满3000积分可以兑换300元奖励的效果最好。

因此,你在奖励这件事情,可以考虑短时刺激和长久激励的结合,从而提升客户的参与度。

至于如何设计相关的策略,如果你也有这一类的业务需求,欢迎找我咨询(不免费)。

把新产品卖给老客户的策略

如果是老带新的策略,必然要给客户一个缓冲的周期,不然上述的所有的内容都会被白费。

记住,没有人愿意上来就给一个没有价值的产品付费。如果通过运营的策略,自动让客户付费,也需要从当前搭建客户服务和支持团队。

在客户使用新产品,可以通过免费的用量、时间甚至承诺在一段时间内免费,或者推出社区的版本。无论哪一种情况,都需要让用户先免费的用上。

当然,新产品也可能会带有一定的营收压力,特别是在今天市场通缩,如何实现盈亏平衡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依靠单纯的运营手段实现营收则不太靠谱,那么需要通过某些动作判断那些用户有需求,然后交给销售人员进行跟进,如此便可实现新产品的营收任务。

作者 | 张沐 《运营思维》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企业运营专家、信息化专家和 OCR 产品专家,曾任第四范式产品运营、容联云通讯CC事业部运营总监、腾讯高级运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