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瑞金重磅发布!和扎手指说拜拜,糖尿病患者:期待的要来了

纵横知识 2025-02-07 18:50:3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糖尿病患者最烦恼的事情,莫过于每天都要扎手指测血糖。指尖被反复扎破,疼痛不说,还容易感染。

如今,一项革命性的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即将改变这一切!上海瑞金医院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种无需扎手指、无需抽血的新检测方法,让糖尿病患者终于可以摆脱疼痛,轻松监测血糖。

这项技术的诞生,意味着糖尿病管理即将迎来新的时代!

糖尿病患者的痛点:测血糖太折磨人!

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5亿,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2个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就是定期监测血糖。

但问题来了,传统的测血糖方式都要扎手指或抽血,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长期测血糖,会让手指变得布满针眼、红肿疼痛,甚至可能因为反复破皮而感染。有些患者因为害怕疼痛,干脆减少测血糖的次数,这就容易导致血糖控制不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糖尿病患者不用扎手指,还能准确测血糖呢?

无创血糖检测来了!不用扎手指,检测血糖像“扫码”一样简单

瑞金医院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了多重微空间偏移拉曼散射(mμSORS)光谱技术,这是一种无需刺破皮肤的血糖检测方法。

这项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特殊的光学技术,穿透皮肤表层,直接检测皮下组织液里的血糖浓度。

简单来说,这项新技术就像是用灯光“扫描”皮肤,通过分析光线的变化来判断血糖水平。

这样一来,糖尿病患者就可以不用忍受扎手指的痛苦,只需把皮肤放到检测仪器上,几秒钟就能得到血糖数据。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项新技术适用于不同年龄、肤色和体型的人群,而且无需个体校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直接使用,不用复杂的调试。

无创血糖检测的优势: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1. 告别疼痛,血糖监测更轻松

传统的血糖检测方式,每天扎手指3~5次,一年下来,手指要被扎上上千次,而无创血糖检测完全不需要扎针,糖尿病患者终于可以摆脱疼痛,更愿意去监测血糖了。

2. 降低感染风险

很多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较差,指尖反复被扎破,很容易感染,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伤口溃烂。无创血糖检测不破皮、不出血,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风险。

3. 监测更方便,随时随地测血糖

传统的测血糖方式,需要使用血糖仪、试纸,还要找到合适的地方采血。而无创血糖检测就像是测体温一样方便,只需把皮肤靠近检测设备,几秒钟就能得到血糖数据,随时随地都能测。

4. 提高血糖管理的依从性

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怕疼、怕麻烦,测血糖的次数大大减少,血糖波动过大,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无创血糖检测的出现,让他们可以更频繁、更轻松地检测血糖,帮助医生更好地调整用药和饮食,避免血糖忽高忽低。

糖尿病患者该如何科学管理血糖?

虽然无创血糖检测让血糖监测变得更简单,但糖尿病的管理是测血糖,还需要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按时服药。

1. 饮食要合理,不要大吃大喝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但并不是完全不能吃米饭、面条,而是要适量。例如:

主食可以选择糙米、燕麦、红薯,这些食物的血糖上升速度比白米饭慢。

少吃甜食和高糖水果,如葡萄、荔枝、香蕉,但可以适量吃柚子、苹果。

多吃高纤维蔬菜,如菠菜、芹菜、胡萝卜,帮助稳定血糖。

蛋白质要充足,可以吃鸡蛋、鱼肉、豆腐,提高饱腹感,减少对碳水化合物的依赖。

2. 规律运动,帮助降低血糖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低血糖发作。

3. 按时服药,不要擅自停药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得好时,就觉得自己“好了”,擅自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服药,否则血糖反弹,可能会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如眼睛失明、肾衰竭、心脏病等。

未来展望:无创血糖检测将走向家庭

目前,这项无创血糖检测技术仍在医院试验阶段,检测设备体积较大,主要用于医院的血糖监测。

但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优化设备,使其变得更小、更便携,最终实现家庭化普及,让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家里轻松监测血糖。

可以想象,未来的糖尿病管理将更加智能化,血糖检测可能会像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一样,随时随地进行监测,让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更加便捷和健康!

结语

瑞金医院的这项无创血糖检测技术,无疑是糖尿病管理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突破。

它让糖尿病患者告别扎手指的痛苦,让血糖监测变得更加方便、精准,为全球数亿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项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将逐步推广,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让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更加轻松健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资料:

[1] 中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管理指南》

[2] 上海瑞金医院官方网站

[3] Nature Metabolism 期刊

1 阅读:25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