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海南男子患面瘫,吃甲钴胺治疗,半年后检查让他无法接受

纵横知识 2025-03-26 20:05:15

参考文献:

[1]陈晓光,王建军.面神经麻痹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0,27(3):145-149.

[2]王志强,李明.甲钴胺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35(4):512-517.

张叔今年52岁,海南本地人,脸上总是带着笑,别人说他是“老海南”,性格开朗,嗓门大,一天能和街坊侃上三回天。

但就在半年多前,他的脸突然变得不太对劲。

他发现自己照镜子的时候,一边的嘴角总是耷拉着,怎么都抬不起来,刷牙的时候水也老是从嘴角流出来,吃饭咬不动菜,喝汤也老是洒在衣服上。

最开始他以为是睡觉压着了,过几天就好了,结果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

后来,老伴看着不对劲,硬拉着他去医院,医生一检查,说是面瘫。

医生给他开了一些药,其中就有甲钴胺,说是可以“营养神经”。

张叔心想,这药名听着挺高级,反正医生让吃,那就吃呗。

他每天按时吃,想着脸应该慢慢就恢复了。

可是半年过去了,他又去复查,医生看着检查报告,皱着眉头,摇了摇头,说:“你的神经损伤比之前更严重了。”

张叔当场愣住了,半天没说话。

他以为自己一直在积极治疗,怎么反而更严重了?

面瘫到底是怎么回事?

面瘫,学名叫面神经麻痹,这东西说起来不算罕见,尤其是在天气变化、大风吹脸、熬夜劳累之后,很多人都可能会突然中招。

有人早上起床,发现嘴角歪了,眼睛闭不上,甚至连喝水都会呛到,跑去医院一查,才知道是面瘫。

医生们说,面瘫主要是面部的神经出了问题,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比如带状疱疹病毒或者普通的感冒病毒,可能会攻击面神经,导致它发炎、水肿,最后就瘫了。

还有的人是因为受凉,比如晚上吹空调、骑车被风吹,都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影响神经供血,结果面神经“罢工”了。

也有一些更严重的情况,比如脑卒中(中风)也会引起面瘫,但那种一般是半边身子一起瘫,不光是脸的问题。

甲钴胺真的能治面瘫吗?

医生当时给张叔开的甲钴胺,确实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神经”的药。

它其实是一种维生素B12的衍生物,理论上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的神经,促进神经再生。

但问题是,甲钴胺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起作用,比如周围神经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对于面瘫这种病,它能起到的作用其实非常有限,甚至如果用得不对,还可能延误病情。

张叔的问题就出在这里。

他以为自己吃了甲钴胺,神经就能自己慢慢恢复,但面瘫的恢复靠“吃药”那么简单。

为什么半年后他的情况反而更严重?

面瘫的治疗其实有“黄金期”,一般来说,早期的治疗非常关键。

如果一开始没有用对方法,神经损伤可能会加重,甚至会出现“面肌挛缩”——也就是说,原本瘫痪的肌肉慢慢变硬变紧,导致面部表情异常,甚至恢复后也会留下后遗症,比如一笑就嘴角抽搐,或者眼睛一动嘴角跟着动。

张叔的问题就在于,他以为单靠吃甲钴胺就能好,忽略了其他更重要的治疗手段,比如早期的激素治疗、理疗、按摩、针灸等。他的神经在这半年里没有得到正确的恢复,反而形成了“异常恢复”,导致病情加重。

医生的摇头,就是在告诉他,这种情况要恢复就难了。

面瘫应该怎么正确治疗?

对于急性面瘫,医生最常用的方法是短期的糖皮质激素,比如泼尼松或者地塞米松,这类药物可以有效减轻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帮助神经尽快恢复。

物理治疗也很重要,比如红光照射、低频电刺激,这些方法可以促进神经的修复。

中医的一些针灸手法,在面瘫的康复上也有一定的效果。

如果已经过了急性期,恢复期的锻炼和按摩也非常关键,比如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微笑、鼓嘴、吹口哨,这些动作可以帮助面部肌肉重新建立协调性,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张叔的教训:别把“营养神经”当成万能药

很多人和张叔一样,一听到“营养神经”四个字,就觉得这药肯定对神经病都有用。

但神经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靠某一种药物是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的。

更重要的是,面瘫的恢复需要综合治疗,尤其是早期的干预,如果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后面再补救就难了。

张叔听完医生的解释,脸上写满了懊悔。他这才明白,原来这半年吃的药,并不是“错的”,但也不是“对的”。

他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现在只能靠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慢慢弥补这个错误了。

他叹了口气,摸了摸自己还是有些僵硬的脸:“早知道当初早点问清楚,就不会这么麻烦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