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文献:
王秀英,李玉.《食物与健康》.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刘志红,张志强.《肾脏病防治指南》.科学出版社,2020.

北方的冬天,街边的水果摊上突然多了一种熟悉的身影——荸荠。
小贩们吆喝着:“新鲜的荸荠,脆甜水嫩,快来尝尝!”
买上一袋回家,洗干净,削了皮,咬下一口,嘎嘣脆,带着一股清甜,像是冬天里的一口泉水。
可是这荸荠,不是谁都能随便吃的,有些人吃了,可能会惹上一身麻烦。

街坊邻居张大爷,前几天就因为吃荸荠,搞得家里人心惊胆战。
他爱吃这口,连吃了半斤,结果晚上肚子痛得直冒冷汗,最后被儿子送到医院,医生看了看,说:“你这肚子痛,估计是荸荠惹的祸。”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弄得小区里一帮老头老太太都不敢轻易下嘴了。
荸荠虽好,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吃,尤其是下面这几类人,吃之前,真得掂量掂量。

胃不好的人,别贪嘴
说起胃病,陈阿姨最有发言权。
从年轻时候起,她的胃就不太争气,稍微吃点凉的,就胃疼得厉害。前两天,她听说荸荠清热解毒,对身体好,就买了一大兜子,连着吃了两天,结果胃胀得厉害,晚上睡觉都不踏实。
医生一听,笑了:“荸荠性寒,胃不好的,吃多了,胃肯定受不了。”

荸荠确实是个好东西,生吃脆甜,熟吃绵软,可它毕竟是寒性的,胃不好的人吃多了,容易刺激胃黏膜,轻则胀气,重则胃痛,甚至可能引发胃炎复发。
尤其是本来就胃寒、胃溃疡的人,吃了之后,可能会觉得胃里像打翻了醋坛子,翻江倒海地难受。

血糖高的,悠着点
老李是个老糖尿病患者,平时饮食控制得挺严格,可架不住馋嘴,看到市场上的荸荠,忍不住买了一兜。
想着这玩意儿是植物,应该没啥问题,结果一周后去医院复查,血糖蹭蹭往上窜,医生一问,他才支支吾吾地说:“最近吃了不少荸荠……”

荸荠虽然不像糖果那么甜,但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吃多了,血糖容易飙升。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本来就得控制血糖,吃荸荠不注意量的话,很可能让血糖失控。
有人说,煮熟了会不会好一点?其实不管生吃还是熟吃,荸荠的糖分在那里,吃多了血糖都得受影响。

肾功能不好的人,最好远离
肾病患者,吃东西得格外小心。
老张就是个例子,前年查出慢性肾病,医生嘱咐他别乱吃高钾食物,可他偏偏觉得自己身体还行,没把这事放心上。
冬天一到,他买了荸荠当零食,吃得不亦乐乎,结果没过两天,整个人浮肿得厉害,去医院一查,医生皱眉道:“你是不是吃了什么高钾的东西?”
老张这才想起荸荠……

荸荠的钾含量不低,而肾功能不全的人,排钾能力下降,体内钾离子过多,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甚至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这可不是吓唬人的,肾病患者吃荸荠,真得掂量掂量。


容易拉肚子的人,别轻易尝试
小孙是个大学生,肠胃向来娇气,吃点凉的、生的东西就闹肚子。他听说荸荠是冬天的“降火神器”,买了一斤,没怎么洗,剥了皮就吃。
结果当天晚上,肚子就开始翻腾,跑了好几趟厕所,整个人虚脱得不行。
荸荠本身性寒,吃多了容易引起腹泻,尤其是本来就肠胃敏感的人,吃下去后,可能会刺激肠道,让肠子“加速运转”,一晚上跑厕所跑到怀疑人生。
更何况,荸荠生长在泥土里,表面可能带有寄生虫或者细菌,清洗不干净就吃,很可能吃出问题。

过敏体质的,小心点
荸荠虽好,但有些人吃了会过敏,而且这种过敏反应有时候挺严重的。小刘就是个例子,从小对很多食物都过敏,前几天吃了几个荸荠,没过多久,嘴巴开始发痒,脸上起了红疹,整个人难受得不得了。
医生告诉她,荸荠虽然看起来无害,但有些人对它的蛋白质过敏,吃了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喉头水肿,危及生命。

孕妇别乱吃,吃前问问医生
怀孕的女人,嘴馋是常事。
小王怀孕后,特别爱吃脆脆的东西,看到荸荠,忍不住买了一袋。可吃完后,她开始感觉胃不舒服,还拉了肚子。
去医院一问,医生说:“荸荠寒性重,孕妇吃多了,容易引起肠胃不适,甚至可能影响胎儿。”
孕期饮食讲究平衡,荸荠虽然营养丰富,但孕妇吃多了,可能会刺激子宫收缩,尤其是体质偏寒的孕妇,更要慎重。

荸荠虽好,但不是人人都适合,吃之前最好看看自己适不适合,别为了嘴馋,把自己折腾进医院。
吃东西这事儿,还是得讲究个度,贪多嚼不烂,吃得合适才是真的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