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普义:画竹

白梦说文化 2025-03-23 12:46:39

在绘画艺术中,画竹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闪耀着别样的光华。它并非仅仅是对自然之竹的简单摹写,更是一种心灵与自然交融、技法与情感共生的艺术境界。

一锋破介墨初凝,犹如一场艺术的启幕。那最初的一笔,恰似开天辟地的第一道曙光,带着艺术家的灵感与决心,冲破了宣纸这片纯净的“混沌”,墨汁缓缓渗出,似是生命初始的涌动。这轻轻的一笔,蕴含着无限可能,为后续的描绘奠定了基础,如同为即将展开的画卷定下了精神的基石,预示着一场关于竹的诗意演绎即将拉开帷幕。

三叠阴阳向背生,展现了画面中竹的立体感与层次感。向阳的一面,墨色浅淡而明亮,仿佛被阳光温柔地抚摸,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背阴处则墨色深沉,透着神秘与静谧,暗示着自然的深邃与幽远。这种阴阳交错的处理,使竹不再是平面的图像,而是有血有肉、有呼吸的生命个体,在二维的画面中展现出三维的立体空间,观者仿佛能感受到竹叶在风中的摇曳,竹竿在岁月中的挺立。

五势参差风骨立,是对竹之姿态的精准刻画。竹有高矮、胖瘦、曲直、疏密之分,艺术家通过对这些不同态势的把握,赋予每一株竹独特的性格与气质。高的竹,如傲岸的君子,挺拔向上,直刺苍穹,彰显着不屈与坚韧;矮的竹则显得谦逊低调,扎根于大地,默默地积蓄力量。它们或相互依偎,或独自坚守,在风中摇曳出不同的旋律,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韵律与节奏的画面,其风骨凛然,令人敬畏。

七分浓淡见空明,体现了水墨画的独特魅力。浓墨处,竹叶繁茂,墨色浓郁饱满,仿佛能听见生命的喧嚣与躁动;淡墨所及,则是竹干上的斑驳痕迹,或是远处的竹林隐约可见,给人一种空灵、悠远之感。这种浓淡相宜的处理,使画面既有丰富的细节,又不失整体的和谐与统一,让观者在欣赏时能够沉浸其中,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仿佛置身于一片清幽的竹海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与纷扰。

九叶攒云疏复聚,描绘了竹叶的繁茂与灵动。叶片或紧密相挨,或稀疏散落,像是一群嬉戏的精灵,在微风中欢快地舞动。它们攒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绿色的云团,充满了生命力与活力;而偶尔的疏离,又为这片绿色增添了几分透气的空间,使其不至于显得沉闷与压抑。这种疏与聚的变化,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更赋予了竹叶一种动态的美,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动感。

横斜破竖竖穿横,说的是绘画中的构图法则。竹竿的横斜与竹叶的竖立相互交织,打破了单一的直线或曲线结构,使画面富有变化与张力。横斜的竹竿如同大地的脉络,延伸向远方,引导观者的视线深入画面;竖立的竹叶则像是生长的力量,向上伸展,与天空相接。二者相互穿插、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稳定而又富有动感的框架,将竹的神韵完美地展现出来。

虚实双关藏气脉,乾坤半尺写枯荣。在画面中,实的部分是眼前清晰可见的竹的形象,而虚的部分则是通过留白、渲染等手法营造出的氛围和意境。虚实相生,使画面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那半尺见方的乾坤之间,艺术家用笔墨书写着竹的枯荣轮回。新笋破土而出,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而老竹的斑驳与沧桑,则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与磨砺。在这小小的画卷中,蕴含着宇宙间的大智慧和生命的真谛,让人不禁对自然与人生产生深深的敬畏与思考。

画竹,不仅仅是画笔下的植物,更是画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它是画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是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在宣纸上的艺术呈现。每一幅竹画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故事、一段心路历程,等待着有心人去解读、去品味。

0 阅读:8

白梦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