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林:丹青寄语真如水风骨无声自有香

中书国画 2025-04-18 15:57:25

江北之地,钟灵毓秀,有儒雅书香之泽;齐鲁之间,文气所钟,出艺林之士。马新林,幼承风骨,长秉书香,发端花鸟,立意笔墨,遂以写意为道,丹青载志,步步登堂,渐入化境。

其性静而志坚,居简而不杂。幼而嗜艺,弱冠从师,受教于孙其峰之门,承师法之正脉,修画道之精微。二十八载军旅,戎马倥偬之中不辍笔耕;千里风尘之下益磨砺其心。既怀文士之思,又兼兵者之胆,心藏万象,笔吐风雷。其画风大气磅礴,笔势纵横,时若鹤鸣九皋,云起江天;时又若燕语花间,疏影横斜。写禽鸟而见骨,绘花木而有神,气贯于纸,意流于心。

马新林自言:“画工以心力。”非徒勤苦所成,乃有学问为基,文化为骨。其人好读书,善诗文,精书法,通印章,书画印三绝,文史哲兼修。画非独秀笔墨之功,更载文化之厚度。是以其作品,多文人气象而无匠俗之态,意在笔前,静动得宜,雅正端凝。

其所画者,多取花鸟禽兽为象,然不泥实形,而求神韵。花不必富贵,鸟亦非珍禽,春兰秋菊、寒鸦幽鹭,皆可入画。工在笔墨,妙在构思。或疏枝横斜,托出霜天雪影;或密叶重重,藏一抹啼莺晨鸣。写形者写神,写神者写心。画面之外,自见品格情怀,斯为笔墨之贵,非徒描摹之巧也。

军旅之气,贯于笔端,然不为方刚之势所囿。马新林善于调和笔墨之间刚柔之性,于雄健处蕴温润,于跌宕中藏典雅。大者气象万千,正可悬诸庙堂;小者清新可人,亦堪案头细赏。盖其用笔,沉着痛快而不滥,设色,简洁明净而不淡,线条如游龙盘绕,墨韵若潺湲细流,皆得“意在笔先,神从墨出”之旨。

又尝谓:“花鸟画者,非仅自然之摹写,乃心灵之折射。”故其画面之构,不徒为悦目之饰,而为传神之载。枝叶之间,情致隐约;禽鸟之态,性灵昭然。画中有画,境中有境;心从物起,物因心明。其绘事之高,正在以微观之笔,写宏大之情;以孤寂之象,抒群生之意。

尤可称者,马新林不囿一域,不守陈法。其履历广博,足迹遍南北,自齐鲁之原,至岭南之野,客居京华,融多地风骨于心,采众家之长为己用。然虽变法革新,初心不改,始终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为圭臬。其画之真,不在其形之肖,而在其心之诚;其艺之贵,不在其技之奇,而在其道之存。

今之艺坛,或喜标新而失本,或拘古而乏生,鲜有如马新林者,能于古今之间求平衡,于传统之上追时代。其花鸟之作,既通写意笔墨之旨,亦具现代构成之美,于民族之魂中孕育个人之风,于笔墨之间留文化之根。

丹青之道,非独技艺之陈列,实乃人格之投影,文化之承载。马新林一介画人,志不在虚名,功不沽浮誉,惟愿以笔墨一枝,传承千年文脉;以写意之魂,表天地万象之情。其画者,虽止纸上,实接乾坤;其人者,虽居庸常,实系古今。后之观其画者,或见笔墨之精,或悟其心之远;艺者师之,文脉有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