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外交天才富弼:如何凭三寸不烂之舌平息一场宋辽之战?

晴朗看文史 2024-10-21 22:29:18

公元1042年,北宋与西夏战火连绵,战况焦灼。辽兴宗耶律宗真趁火打劫:“你们违反了澶渊之盟的约定,得归还我们关南之地!”

面对这赤裸裸的挑衅,北宋使臣富弼挺胸怒怼:“想趁机敲诈勒索,没门!”

1.

宋辽之间的争执,由来已久。

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儿皇帝石敬瑭为了争得辽国的支持,不惜认了小自己10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还把中原王朝的天然屏障——燕云十六州当成礼物献了出去。

此后,燕云十六州成为辽国南下掠夺中原的预备基地,北方百姓被无端置于铁蹄之下,生产生活遭到了严重破坏。

后汉、后周包括北宋的历朝皇帝,基本上也都心惊胆战,就怕晚上睡着睡着觉,辽国骑兵就全副武装来到了自己的床前。

为了保家卫国,彻底解除隐患,雄才大略的后周世宗柴荣,曾亲自率兵攻辽,一路高歌猛进,眼看着就要攻下燕云十六州的核心城市燕京。

孰料在临门一脚之际,柴荣不幸病倒,攻辽大计也不得不就此搁浅。

不过,柴荣此行也并非毫无收获,因为他攻下了同属燕云十六州的关南之地。

关南之地,指的是瓦桥关(今河北雄县)、益津关(今河北霸州)、淤口关(今霸州信安)以及三关以南的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二州。

关南之地附近,多山地和丘陵,自古以来就是阻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要冲。

拥有关南之地,辽国进攻时,中原王朝还能有一个缓冲的机会。

失去了关南之地,辽军骑兵就可以畅通无阻,长驱直入,直逼开封。

北宋建国后,对燕云十六州(此时是燕云十四州)念念不忘,只可惜无论是宋太祖赵匡胤还是宋太宗赵光义,都没能再从辽国手上抢下多一些的领土,只能维持住对关南之地的掌控,不让辽国更进一步。

谁能想到呢,趁着北宋与西夏征战的节骨眼,辽国居然跑来趁火打劫,想夺走关南之地!

2.

可以想见,北宋是绝对不可能把关南之地给到辽国的。

即使关南之地没有这么重要的战略地位,任何一个有点儿血性的王朝,都绝不会愿意在他国的勒索下割让土地。

只是此时北宋的局面非常被动,正值战时,对付西夏已经让人十分头大,如果再加上辽国这个对手,北宋会被两面夹攻,腹背受敌。这可怎么办呢?

宋仁宗带着群臣在朝堂上紧急商议后,大臣们提供了这么几条建议:

一是迁都,离开危险易攻的东京,转移到洛阳去;

二是投降,把关南之地送给辽国,避免激怒辽国;

三是抽调精锐兵力,准备与辽国开战。

宰相吕夷简驳斥了迁都派和投降派的不靠谱提议,主张宋仁宗御驾亲征,让辽国看到宋朝的决心。毕竟主权问题当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越退失去的越多。

宋仁宗听从吕夷简的提议,决定派右正言富弼为使臣,去和辽国周旋。

富弼知道自己此去关乎大宋的生死存亡,故而全力以赴地准备起来。

朝中有人嘲笑他:你不觉得你此行像是要入虎口的羊吗?

富弼大笑回应:敢入虎口的羊还是一般的羊吗?

神色中的坚毅,有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味道。

不出意外的,富弼来到辽国后,被辽兴宗耶律宗真劈头盖脸地吼了一通。

耶律宗真的第一条理由是:西夏王李元昊的王妃是耶律宗真的姐姐,所以宋朝攻打西夏,是不给辽国面子的行为。

这个理由说出来真是笑掉大牙,西夏侵犯北宋边境,北宋打回去,还要考虑你辽国和西夏的亲戚关系?管得未免也太宽了吧?

第二条理由是:宋朝与西夏对战时,修建了一些防止骑兵入侵的水塘,这是在趁机防备辽国。

这个理由也很迷,就像你和邻居约好了友好相处不敌对,然后你在自己家院子里修了个水塘,邻居说,你这是在防着他,不欢迎他来你家,一个道理。

但耶律宗真气愤的表情,完全不像是在演的:“宋公然违反盟约,借与西夏交战之机暗度陈仓,提防辽国,如果不拿出点诚意来,辽国必然先礼后兵!”

3.

对耶律宗真的无赖行为,富弼实在有点儿哭笑不得。但他临危不乱,义正严辞地提醒耶律宗真:

“当年宋辽两国在澶州交战,是宋朝胜利在先,如果真宗皇帝不和辽国签订合约,恐怕辽国现在都没有了吧?”

不等耶律宗真找出歪理来辩,富弼接着说:“凭良心说,现在即使宋辽开战,对辽国来说,也绝对不是好事。”

耶律宗真睁大眼睛,听得一脸懵。

富弼继续解释:“如果两国开战,大宋就不可能再给大辽岁币了,打了胜仗的话,掳掠的钱财会归将军们所有。打了败仗,责任在您自己。这样做对您自身有利吗?”

富弼的话如同一盆冰水,浇醒了本想趁着战争收买人心的耶律宗真。但大话既然已经说了出去,也不可能轻易收场。

第二天,耶律宗真安排了一场围猎活动,名为接待使臣,实际上是想借此机会炫耀辽国的兵强马壮,好让宋朝害怕。

但富弼丝毫不为所动,他铁骨铮铮地表明态度:“想让大宋让出关南之地,门都没有!辽国厉害,大宋也不弱!”

看到宋朝寸土不让的决心,耶律宗真决定退而求其次,将条件改为和亲。

和亲对于汉唐来说,是屡试不爽的安边策略,但对于重视皇室亲情,一向视和亲为奇耻大辱的宋朝来说,是万万接受不了的。

富弼循循善诱:“本朝公主出嫁,没有多少嫁妆,对你们来说,不如每年给岁币实惠。而且万一公主嫁过来感情不和,对两国关系也是一种损害。”

弼曰:“婚姻易生嫌隙。本朝长公主出降,赉送不过十万缗,岂若岁币无穷之获哉?”——《宋史》

耶律宗真看实在占不到便宜,就让富弼回去,和宋朝君臣商量好让步条件,再继续和谈。

4.

经过一番商议后,宋辽双方最终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宋朝每年多给辽国10万两白银,10万匹绢,辽国要负责约束西夏,不挑起战事。

之后,辽国为了履行“约束西夏”的承诺,三次对西夏用兵。西夏为了专心对付辽,被迫与宋朝讲和。

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面就这样逐渐稳定下来。

尽管议和的条件中增加了岁币,加重了宋朝的负担,但对于重文抑武的宋朝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结局了。

作为文人使臣,富弼利用自己对宋、辽、西夏三国关系的透彻了解,利用自己智慧的谈判策略以及三寸不烂之舌,帮助宋朝撬开了辽夏同盟,避免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实在是功德一桩。

其实,两国谈判,就是得有不怕战,战之能胜的底气,才能取得谈判的主动权。

否则,就只能被人无止境地盘剥、勒索,陷入没有底线的退让中。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实力,永远才是硬道理啊!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0 阅读:22
评论列表
  • 2024-11-16 20:42

    因为皇帝不行,不然和辽和谈后 ,想各种办法说服辽一起攻打及瓜分西夏,就算战后就只分到1/3面积也好很多,1V2 的战争永远吃亏,不论2国一起用兵还是 2国轮着用兵,北宋就形成连年战争,根本没那么多时间修养备战和积蓄力量,和辽1V1 能争取到时间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