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写了上汽和通用的窘境,其实不光是上汽通用,上汽大众的日子也不好过。
就在12月10日,上汽大众发了一张战报,2024年累计销量突破百万大关,一举夺得合资品牌销量榜首。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把时间拨回2017年,那一年的上汽大众全年销量突破200万,这个数字让当时的全国车企都望尘莫及。要知道,如今意气风发的比亚迪当年销量也不过40万左右。
顺便一提,比亚迪2024年销量有望突破400万辆,10月和11月,连续两个月单月销量超过50万辆,干两个月就快顶上其他合资品牌一年的销量。
谁曾想短短几年,攻守之势异也。如今的上汽大众销量直接腰斩,市场份额从2019年9.5%的高位跌到5.2%。
时代真的变了,从上汽通用到上汽大众,折射的是燃油车巨头这几年面对新能源大势的“节节败退”。
凛冬已至,只不过感到寒冷的不只是上汽,还有和上汽大众深度绑定的上海嘉定区。
有朋友告诉我,2019年嘉定的GDP还能在上海全市里前三争二,这几年因为上汽情况不佳,区域内上汽工厂关闭多家,GDP掉得挺厉害,这两年GDP只能排到全市第六。
一句话概括就是:
上汽一跌倒,嘉定吃不饱。
但在合资品牌遇挫之前,嘉定区也有过“光辉岁月”。可以说,那个时候,作为全国汽车产业规模最大、汽车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集聚度最凸显的地区,上海嘉定“汽车城”的名号实至名归。
早在1983年,在嘉定安亭就造出中国第一辆大众桑塔纳,从此开启了“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奇之路。
图:36年前的春天,国内首辆桑塔纳在嘉定安亭的一处旧厂房里由工人手工组装完毕,这款方头方脑的汽车很快风靡全国。(图源嘉定档案志鉴)
有多传奇?
从1985年至2012年停产,桑塔纳在华总销量超过380万辆,占其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
毫不夸张地说,这款车型是曾经整整一代国人的汽车启蒙。
1984年,上汽大众正式成立,落户于嘉定,后来接连在嘉定安亭布局了三个汽车厂,生产大家现在耳熟能详的大众polo、朗逸和途观等车型。
进入21世纪,以上汽大众为龙头,嘉定区吸附了海量的汽车配套企业,一跃成为国家级的汽车生产重镇。在燃油车时代,嘉定无疑是上海最关键的汽车生产基地。
2016年,嘉定汽车制造业产值占上海全市近三分之二,成就了“中国汽车看上海,上海汽车看嘉定”的佳话。
甚至,嘉定区的产业特性也可以用一句“76543”来概括:
即嘉定产值的70%来源于汽车产业,汽车销售占总销售的60%,汽车对GDP的贡献率达50%,汽车产业提供了40%的就业机会,同时汽车产业贡献了30%的税收。
只不过好景不长,与汽车产业的深度绑定,也就意味着嘉定的经济会被行业周期牵着走。
数据显示,从2018年全国汽车销量下滑开始,嘉定的规上工业产值与汽车制造业产值双双同步下跌,后期虽有回暖,但始终无法回到2017年的水平。
无论是GDP规模还是财政收入,嘉定区都遇到了增长瓶颈。
而在嘉定陷入彷徨的时候,另一边的临港新片区却靠着特斯拉强势崛起。
2018年,特斯拉宣布在上海临港落户。2019年8月,临港新片区正式挂牌成立,同一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投产。引入了特斯拉这条“鲇鱼”,不仅让临港的规上工业产值三年时间翻了两番,从2019年的883亿直接飙升到2022年的3320亿,还通过超95%的本土化产业链,带动一批新能源相关企业扎根临港。
2021年,临港甚至喊出“将用5年完成其他汽车城20年不曾完成的梦想。”话里话外,都让嘉定躺着中枪。
但有目共睹的是,最近5年,靠着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临港的GDP平均年增速达到了惊人的19.8%。中国每8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临港制造”。
可以说,如今的临港,正如曾经的嘉定。
一个落地了中国首个合资车企,在燃油车时代和上汽大众一同高歌猛进。
一个则引进了中国首个外资独资车企,加速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行业洗牌。
只不过,进入到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曾经的燃油巨头逐渐“熄火”,抱惯了上汽大众大腿的嘉定,只能看着临港乘着特斯拉逐渐逼近。2022年,嘉定汽车制造业占上海比重为47.7%,虽然还占着半壁江山,但相比2016年独占66.9%的高光时刻,已经跌去了近20个点。
而归根结底,嘉定之所以显得有所挣扎,我觉得有三点原因。
首先,当年在特斯拉的临港工厂和蔚来的嘉定工厂之间,上海选择了特斯拉。
2018年12月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里规定,投资汽车项目必须在产能利用率和项目规模上达标。
简单来说,符合条件的省市,如果要新建纯电动汽车工厂,一次只能备案一家企业。其后的企业想要备案,需要等上一家企业达成至少十万辆的计划产量,才有可能获得当地政府备案。
这一规定的用意在于避免地方政府步子迈太大,盲目引进项目而导致产能利用率过低。
而当时,想在上海建厂的不光有特斯拉,还有蔚来。
在2015年总部落户上海嘉定后,蔚来等了两年才和嘉定签订了建设生产基地的框架性协议。2018年10月,蔚来汽车正式宣布对嘉定区增投一百多亿元,用于发展新能源汽车项目。
结果,在蔚来宣布增资嘉定前,特斯拉就率先以10亿元拿下上海临港的一块工业用地,并在规定落地前就开始动工。
表面看似是特斯拉抢先了一步,实际则是上海在两者之间,毫无悬念地选择了特斯拉。
和实力强悍、财大气粗的特斯拉相比,作为国产新势力的蔚来在上海建厂这件事上既没有足够强大的执行力,在资金实力和产能利用率上也很难和特斯拉竞争。
最终,特斯拉的临港工厂顺利投产,蔚来放弃建厂计划,嘉定区也就与自己的“超级工厂”失之交臂。
其次,哪怕能建超级工厂,嘉定也实在没有地了。
有传言2014年,特斯拉曾到嘉定考察,但当时嘉定区的用地极为紧张。
紧张到什么程度?
国有建设用地总规模278平方公里,实际已用到288平方公里,属于超负荷运转。并且,在之后的规划书里,嘉定区的规划用地规模又被缩减至266.6平方公里,新增地块相对零散,很难凑出一块完整的大型工业仓储用地。
但是兴建超级工厂,恰恰最需要的就是土地。
以特斯拉为例,临港的一期超级工厂占地86万平方米。按照2021年的土地供应计划显示,嘉定产业用地供应计划是80-95万平方米,而临港的这项指标则是250-325万平方米,相差实在悬殊。
换句话说,相对于产业布局完善,发展成熟的嘉定,上海自然更愿意把更多机会给到临港片区。
最后也是最无奈的一点,上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确实不够给力。
其实,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成之际,上汽大众在嘉定也有一个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工厂,两者几乎同时完工。
图: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
只是在打造新能源汽车上,曾经的燃油巨头上汽大众实在是“船大难掉头”,跟不上发展的节奏。
例如该新能源汽车工厂计划年产能30万辆,但每年的实际产能都达不到这个数字。上汽大众主打的新能源车型ID系列,也基本无缘销售榜单前三十名,其中卖得最好的ID3上市至今3年,累计销售额也才30万辆,被一帮国产新能源兄弟远远甩在后头。
相比之下,临港的特斯拉超级工厂2020年产量15万辆,到今年达到恐怖的95万辆,基本每30多秒就有一辆特斯拉下线,2023年全球销量就超过了180万辆。乘着这股势头,去年特斯拉在中国布局了第二家超级工厂,位置还选在临港。
多重窘境交织,彷徨的嘉定望着临港,想必眼里满是自己年轻时的模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