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杭州商业巅峰的标志是阿里系,十年后,是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科技六小龙”,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经济古城临安,总是能站在时代经济的风口之上,敢于在时代翻涌的浪潮中自我变革,当身处济南的我们看着活力蓬勃的“科技六小龙”流口水的时候,是否还记得当年成立于济南的九阳集团。
这家成立于1994年成立于济南的企业,在2008年迁总部于杭州。虽然九阳股份联合创始人黄淑玲2009年1月参加两会期间表示“无论在多少个城市建立生产基地,济南永远是九阳的总部”,但事实是九阳集团在杭州已扎根,其营收几乎都来自于两家位于杭州的全资子公司: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和杭州九阳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除了九阳集团,济南在全国知名的品牌很多,如趵突泉啤酒、小鸭洗衣机、康巴斯钟表、轻骑摩托以及机床一厂、机床二厂、济钢等等,时代给了济南太多机会,但是被一一浪费了。曾经济南引以为傲的科技巨头——浪潮集团,在“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其营销和毛利率再遭重创,而自主研发能力偏弱的问题暴露无遗,此时才猛然发现又是一家“联想式”的企业:
浪潮2024年全年研发费用率仅4.2%,不足华为(22.4%)的1/5,甚至低于代工厂纬创资通(6.1%)。其引以为傲的液冷技术,实为采购自CoolIT Systems的贴牌方案。
如今的那些品牌的厂址早已济南楼市高光时刻卖地变现,盖起了高楼,而浪潮从一家“科技巨头”变成了权力游戏的一张牌。
时代的发展给过济南太多机会,然而时代的洪流又是如此残酷,刹那间,起高楼,宴宾客;刹那间,楼塌了。
在特殊的社会体制下,我们的经济与营商环境紧密地锁在一起,当一位来自外地的杭州汽修厂老板夸赞当地营商环境时,我们在过去十年间,落马了一任市委书记,两任市长以及一任副市长,我们的“官本位”太重了,都说山东是考公大省,但是有么有人想过,为什么山东人想考公,真的是因为每月三五千的工资稳定吗?
是因为山东人骨子里对于权力的渴望。父母为官,则后代无忧;子女为官,则父母耀祖,考公是因为骨子里的欲望,因为大家都知道权力所能带来的72变。
或许在杭州,企业的壮大,是为了提高城市竞争力,创造更多就业,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但是在济南,扶持一家企业壮大,则是为了让其最终成为个人向上时手里的一张筹码而已。
济南GDP逐年在增加,但却看不到这座城市的竞争力在提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我们的“新动能”在哪?打造“齐鲁科创走廊”,有哪些科创的成果输出,又引进了哪些科创企业,带动了多少就业,或者说提供了哪些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应用到哪些领域?齐鲁软件园里,现在有几家和科技沾边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典范这些年有哪些科研领域的成果?
过去十余年的城市发展取得的成果,毫不客气的说,几乎都是基于房地产开发所取得的,但是“房企造城”的时代结束了,我们还有后手吗?济南下一步的城市发展靠什么呢?
说句不中听的话,卖不出去土地,整个城市基础建设的脚步都放缓了,奥体西路北延的路,修修停停,如果再找不到造血的办法,或许济南“1个主中心—2个副中心—11个次中心—28个地区中心—N个社区中心”的构想将成为幻想。
,时长02:20
奥体西路北延--济南力争通车的“几大工程之一”
今年是济南“十四五规划”的节点年,如果将2025年实现的目标作为KPI考核的话,留给济南的时间不多了——还有不到九个月。
当然了,所谓了KPI考核不过是对城市发展的期望而已,当今时代的大背景下,发展将被迫放缓,但是我们要看到济南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希望,城市规划几经变更,城市定位反复无常,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当年的济钢走了,济钢出租车公司来了,然后如今的新东站为城市的发展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或者说,新东站在未来很长很长的时间里都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了。济南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是依托于大明湖、千佛山的旅游城市?是依托于钢铁、石油、机械制造的工业城市?还是依托于中车、比亚迪、吉利的汽车工业城市?抑或是依托于浪潮、齐鲁软件园以及华为山东研发总部的科研城市?又或者我们是复合型的发展城市?
城市定位及其模糊,招商引资能进来一个算一个,现有企业能干一天算一天,人口流入多一个算一个,彷佛总是的得过且过,那些看似发展无望,又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是否可以停一停,时代变了,规划也要变了,如果还在模仿十年前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只有噶路一条,因为外部环境不允许了,内部也没有资源支持了,抓紧改变吧,要想发展经济,就先给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大开放力度,不要再划地盘,搞分配,抓紧加大开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抓大放小,确定首要发展目标和次要发展目标的关系,拯救济南经济。
#我是嬷嬷,一个能闲聊,但从不闲扯的搬砖工#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