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幅漫画揭露扎心真相:养废一个孩子,到底有多简单?

大果小果妈妈 2019-12-10 09:06:28

文 | 果妈(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中国有句古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你的样子,就是孩子的未来。

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白纸上是呈现出精美的图画,还是呈现出乱糟糟的气象?就取决于生养他们的父母。

职业漫画家,电脑三维动画博士王原所作的这8幅漫画,正是戳中了许多中国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看后让人感触颇深,又十分扎心。

一、自己做不到,却拼命逼孩子

"你看人家隔壁小孩,也跟你一起开始练的琴,可是人家坚持下来了,结果现在多不一样。"

高高在上说这话的父亲,自己的健身器材堆在角落早已经结满了蜘蛛网,而隔壁孩子的父亲却一直坚持锻炼。

不知道,他怎么好意思说得出口?

"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很多父母眼中的优秀人才,是自家孩子需要模仿追赶的对象,但却只知道拿孩子来比较高低,而自己却从不曾跟"别人家的父母"比过,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需要提升。

还有一套说辞,来为自己开解,比如说:

"我都这把年纪了,再折腾也就这样了,年轻的时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但你不一样,你还小,你可是家里的希望,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光耀门楣……"

自己做不到,却拼命逼孩子,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然而,任何时候,教育的身教都重于言传,比言传的效果好上千百倍。

董卿曾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的,我们想要孩子变得更好,首先要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成长起来,如此一来,孩子才能从我们身上学到一些好的品质,大步向前。

二、抱怨孩子不爱你,却从不反省自己

"别人家就那么好玩吗?"

自己家乱作一团,却疑惑孩子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往别人家跑,不喜欢待在家里?

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就好比:

你一年才回家一次,见面就问孩子成绩,抓孩子习惯,短短几天时间,全用在说教孩子上,忽视了亲子关系的建立,孩子会跟你亲近吗?

你把孩子带在身边,却常常批评、责骂孩子,孩子的委屈和愤怒你全都看不见,以家长权威压迫孩子要听话,要懂事,孩子能跟你敞开心扉吗?

你经常拿孩子去跟别人家孩子比较,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乱贴负面标签,孩子的优点你看不到,却处处挑刺,孩子能不逆反吗?

所以,当你疑惑为什么孩子跟自己这个做父母的不亲近,有什么话也不愿告诉你的时候,你就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好好想一想,是哪一个环节错了差错?

一对温和、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绝对更知父母的不易,更懂得感恩。

三、自己哪儿都对,错全是孩子的

"让你帮我扶床板,你又没尽全力吧?"

讽刺的是,床板都被孩子顶破了,你说"用尽全力"了没?

很多家长潜意识里,惯于使用家长权威,认为自己是家长,怎么会错,就算错了,也坚决不能认错,那是面子问题。

但是孩子一旦犯错,哪怕是很小的错误,很多家长也可以用放大镜来看,做错了就挨批,做对了却认为是应该,没什么好鼓励和表扬的。

记得有位网友留言说:自己洗碗时不小心把碗给打碎了,妈妈听到声音跑过来一看,对着就是劈头盖脸一顿骂,然而,有一天妈妈把碗打碎了,却若无其事地把碎碗收拾好,说了一句"碎碎平安"。

这让孩子心里怎么想?

有句话说:父母一直在等待孩子感恩,孩子却一直在等待父母道歉。

父母的"双标"教育,只会让家长威信减弱,得不偿失。如果是自己做错了,诚恳地跟孩子道歉,不但不会丢面子,反而会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四、要不是为了你,我们早离婚了

不吵架的夫妻几乎不存在,但是吵架拿孩子来说事的夫妻却比比皆是。

"妈妈要不是为了你,早就跟你爸离婚了。"

"爸爸要不是为了你,早就忍不下去了。"

明明是夫妻两人自己经营婚姻不善,却要把孩子拉下水,让孩子背负这么大的心理压力。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提到:

"孩子乐于看到父母相爱,而不是都到他这里来争夺爱,如果父母相爱,孩子就会安心地去做一个快乐的孩子,而不是把自己妄想成异性父母的成年配偶,去做一些和他这个年龄段非常不符的事情。"

父母关系不和,不论谁赢谁输,最受伤的都是孩子,而且父母的相处模式,极容易被孩子复刻到自己的婚姻生活中,间接导致孩子婚姻的不幸。

要知道,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来享受生命的,而不是来体验父母糟糕的婚姻生活。

孩子无法选择父母,但父母可以选择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家。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叫"格兰特研究"实验,对700多名哈佛大学生进行了持续性的研究调查,最开始是研究那些优秀的人才,后来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人生的幸福度并不取决于金钱、地位,而在于你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最终他们得出结论,幸福的童年、温暖的亲子关系,才是人生的幸福的关键。

所以,爱孩子,就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的家吧。

五、错把溺爱当爱,养出巨婴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养废一个孩子,就这么简单:包办代替、千依百顺、无条件满足。

丁阿婆有一个儿子,从小成绩优异,在国外名校读完硕士毕业后回国,找了一份工作,受挫后便不愿意再出去找工作,天天在家啃老。

84岁的丁阿婆,做点零工,挣的钱,不仅要养活自己和儿子,还要每个月去做尿毒症的透析。

忍无可忍的丁阿婆为了逼儿子出去工作,只好把儿子起诉到法院,但律师说,如果法院判了,但儿子依然不愿意出去,也没有办法,无奈的丁阿婆只好放弃。

儿子一句话"都怪你",更是让丁阿婆痛哭不已,抹着泪说:"都怪我,样样包办,让他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按理说,一个博士毕业的人,就算再找,养活自己不成问题。

但从小就习惯了养尊处优,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早已变成了笼子里的鸟,天天等人喂,不喂就只能饿死。

我们一直都把"溺爱"当成爱,但实际上,溺爱根本就不是爱。

如教育专家尹建莉所说:

溺爱的本质则是管制、包办、批评。溺爱不是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其背后的心理基础是恐惧和不信任。

真正的爱,是给孩子自由、宽容和欣赏。

六、自己不正,还指望孩子不歪

一边求助"孩子偷东西怎么办?",结果转身就跟孩子说"快点离开这儿,这本书他们忘了算钱了……"

自古,上梁不正下梁歪。

自己不正,却指望孩子不歪,你觉得行吗?

曾经听老一辈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妈妈喜欢贪图小便宜,每次逛集市,都会趁摊位老板不注意随手偷拿,然后若无其事地闲聊几句离开,孩子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后来,孩子也有模有样地学会了偷东西,但是妈妈不仅没有责骂,反而夸孩子"真厉害"。

都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孩子长大后,这个毛病也没改过来,习惯性地去偷盗,后来,被当场抓住。

年迈的妈妈去监狱探望他时,他说想跟妈妈说一个秘密,让妈妈凑近一点,当妈妈凑过去的时候,儿子犯狠一口咬掉妈妈的耳朵,愤愤地说"都是你害的"。

故事虽然不可考证,但道理却不言而喻。

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陪伴和榜样示范。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

"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大人造就的,家长的问题若不调整,孩子的问题也调整不了。如果想要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么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之前。"

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趁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三观和行为模式,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千万别等孩子出了问题,才来后悔自己"不应该"。

你现在的样子,就是孩子的未来。

(所有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 作者简介:果妈,从事教育工作11年,家里有两个调皮娃娃。多平台优质育儿领域原创作者,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如果你在育儿路上有什么困惑,都可以私信我。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个赞,或转发哦。你们的鼓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0 阅读:125

大果小果妈妈

简介: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解决爸妈育儿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