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建十:对日本现代书法教育的考察

书法世家 2024-11-15 20:02:53

喻建十,1959年12月生。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级教学名师。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美术学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美协会员、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书协会员、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对日本现代书法教育的考察

文/喻建十

一、书法教育现状

日本的大学书法教育是在明治维新时期显露头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日本人起先一直将书法认作学术而非艺术,故多将书法专业开设在国文系中,又因为早在明治初年日本政府文部省就明确制定了在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中开设书法必修课程,为此就需要大批师资,所以,在大学专业划分时,便将书法课程归入师范教育中的国语教育之中。后来随着书法艺术地位的不断提高,及书法、文化方面的教授及名流们的不断努力,书法教育课程逐渐并入美术教育系中。至今在全日本十几所国立教育大学中均开设书法教育课程或书法专业课程,其课程设置包括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课程。

嵯峨天皇 《李峤杂咏残卷》局部

目前筑波大学(前身为东京教育大学)还开设有博士课程。在近一两年内东日本地区以东京学艺大学(即相当于现在的东京教育大学)为中心,西日本地区以大阪教育大学为中心,分别集中各地区的教学力量,也准备开设博士课程。但是,日本文科类博士学位之难拿,在世界首屈一指,特别是许多带博士生的教授本身就不是博士,而在日本这样一个十分讲究论资排辈的国度内,擅逾师长,视为不敬,所以,即使筑波大学已开设艺术学博士课程多年,由此毕业的也是许多人,但真正取得博士学位的却绝无仅有。

这是因为在日本学术界内认为只有那些堪称大师级的人物才有资格获得文科类博士学位,同时,在日本国内大学在应聘教授时只要博士毕业证,并不需要博士学位证,比如像西川宁那样日本近现代书法的巨匠,并身为东京教育大学教授,著作等身,也只是在垂垂老矣的花甲之年才被授予博士学位,可见博士学位之难拿,因此,有志于攻读文科博士课程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后注:于是在90年代后期也就才有了中国教育部的一项特别政策,凡是在日本国立大学领取了文科类博士课程毕业证的归国留学生,在使用及待遇上等同于其他国家取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进入21世纪,日本开始在此方面有所放松,特别是对那些表示学成回国的留学生更是网开一面,基本都能够得到博士学位,这自然是后话。)

二、书法课程设置

目前日本政府文部省对小学至高中的书法教育都有严格的教学大纲,并且每隔两三年就组织人力重新修订。我的指导教授西桥靖雄先生便是文部省任命的主持这项工作的负责人,但是在大学的书法课程及纲要则没有全国性的同一规定,多按各大学的师资情况而设置,但基本大同小异。现仅就我所在的大阪教育大学的书法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现在的日本各大学都实行学分制,在拿满学分的前提下,对学生选择课程并无过多硬性的决定,总的来说分为专业必修课、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选修课等四大门类。就书法专业而言,专业必修课包括汉字书法(真/草/隶/篆)和假名书法,以及中国书法史、日本书法史、书法名作鉴赏、书法创作等;必修课则为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学等;专业选修课包括篆刻学、文房用具的历史及鉴别、碑帖学及传拓实习、水墨画、美术史、艺术学等;选修课则多是与专业基本无关而是根据学生的爱好而选择的课程,如哲学、地理学、营养学之类的课程。

三、教师构成情况

日本的国立大学全部实行定岗定编制,所有教员都由文部省直接任命,属于国家公务员,并冠以“文部教官”的头衔,这样,大学方面在人事问题上可行使的权利便很有限。以大阪教育大学艺术系书法专业为例,定编是假名书法教授1人、副教授1人,汉字书法教授1人、副教授1人,共4人,不能增减。换句话说,4名教师要教60名本科生和8名硕士生,同时还要给其他专业的学生开选修课,这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遂实行兼职讲师制。

在书法专业任兼职教师的有6人,而在全大学有定编教师289人,兼职教师也达240人,几乎与正式教师的人数相当,可见比重之大。实行兼职教师聘任制度,不但解决了在编教师人员不足问题,也压缩了经费开支(因兼职教师是实行课时工资制),更主要的是由此可以在同样是铁饭碗制度下的国立大学中永远有一股流动着的清水,进而可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从中物色未来可以转为正式教员的人选。

传藤原公任 《石山切》局部 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

兼职教师的聘任全由主持该研究室的教授或副教授自行决定,上报学校审核即可。比如我所在的书道第一研究室的两名兼职教师便是全由西桥靖雄教授自行招聘的,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术观点相近,也减少了许多人事上不必要的纠葛。日本兼职教师制度的另一有趣规定是,不管此人在外面担任什么职务是什么职称,只要被聘为兼职教师,便一律都是讲师,这样也就又减少了许多人事上的麻烦。而为了保证教学工作质量,国立大学教员原则上是不允许到其他学校兼职的,而他们一般也矜持着不愿意到其他大学兼职。

从教师的素质来看,在为人师表,循循善诱方面都是值得称道的,师生关系也都非常融洽。而其专业水平方面,虽然每个人得以成为国立大学的教授,其后都大多有复杂的背景,但是其都具有相当的真才实学是其首要条件,都是在其所在地区、领域或年龄段中的佼佼者。大学教授的工资收入虽然不是很高(尤其是国立大学教授的工资相当于中小企业中层干部的工资),但是其社会地位却远远超过其他社会名流与公司老板,也正因如此,教授们也都非常自重,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这里虽说没有“教书育人”的说法,但教授们文质彬彬的举止和优雅适度的谈吐都无形中给学生们带来影响。

四、教学方法

大学的书法教育课程基本分为三大组成部分:1/技法课程,2/理论课程,3/教学法课程(因书法专业基本都设在教育大学或综合大学教育系)。

技法课程的教学又基本分为临摹和创作两大类别。所使用的范本也都是中日历代名作。临摹的步骤分为“敷写(即摹写)”——“临书(即对临)”——“清书(即相当于对前两阶段的总结,写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临书作品,近似于我们所说的意临)”——“背临”,然后进入“创作”阶段。在创作阶段,教师将指定书写内容,要求学生根据眼下正在临习的范本风格进行带有模仿性质的创作,亦称“仿书”。至此,一种范帖的学习算告一段落。通常此一过程在3-4个月左右(每周4节课)。

在每开始新的古典作品临摹学习之前,教师都要详细介绍该作品的风格特点及作者背景材料,并指出学习中的注意事项。在临摹课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当堂逐字批改圈点的方式进行个别辅导,此一点与我们目前普遍实行的重感觉重整体评价的教学方式大相迥异,日本教师对每一字画的具体形状和用笔方式要求很严,相反却并不过多强调临习时应该着重把握的艺术感觉。其中自然是利弊互见的。

圣德太子 《法华义疏》局部

在“仿书”的创作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在感觉上和造型手法上尽可能地接近所仿作品,最后则要求学生根据此阶段学习情况写出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对该古典作品的认识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与体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等。

上面为临摹课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在“仿书”式的创作之外,还正式开有创作课。创作课的基本步骤为:1/选择书写内容,2/确定书体(此项内容要就打算书写的内容及书写打算同任课教师商量后决定),3/收集相关资料(学生根据参考资料检索出大量相关字例,然后按照书写内容的顺序整理归纳形成创作资料),4/创作(在此阶段要确定字幅,并根据字幅进而确定行数及每行的字数,乃至字间与行间的对比及节奏关系的处理,然后才进入书写阶段)。

在提交创作作品的同时还要提交创作报告。其内容包括书写内容选择的意图,文字内容所表现的意境,之所以想要模仿某种书体与字体的理由,创作的思路与过程,对创作完成结果的自我评价,等等。教师则根据所展示的作品和提交的报告对学生进行当场提问。不过,由于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已经与该学生进行多次辅导交流,因此此时的提问与回答更多意义上是说给其他学生听的。

技法课是本科生的主课,而对本科四年的学习要求基本是以模仿为主,并不要求独创风格,因此,学生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钻研古典作品。学生们除了课上由教师授课外,还以年级为单位组织了业余学习会——“专攻会”,定期举行名为“合宿”的集中学习切磋活动(即全体人员选择一两天时间封闭集中在某一处,专心从事某项活动。此种学习方式在日本十分流行),并且在此项活动的基础上举办作品展览。

橘逸势 《伊都内亲王愿文》局部

理论课除了讲授中国和日本书法史之外,也讲一些中日书法理论。其授课方式与其说是教师讲,不如说是学生讲。教师在每次课前都要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告诉学生,并指定某一学生重点查找某一方面的资料,并要其在课上主讲此内容,之后由学生及教师提问,再由主讲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才就此次课的内容及课上临时涉及的内容进行总结性阐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的理论水平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事先要充分掌握所讲内容,且对课上可能涉及到的其他内容与问题也必须有充分的了解。

不过,虽然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很活,但学生掌握的却比较死,这恐怕与日本人的性格有关系,习惯于定向思维方式,而对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发散思维方式显得不那么擅长。另外,由于这里的图书资料很多,且学习经费又很充足,几乎每个教师的研究室都有复印机,因此学生们当遇到要收集资料时,便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将认为可能有关系的资料全部复印下来,然后就是每人一份,往往一节课下来手里的资料就是几十页,而这些资料经常是来不及消化理解,下一节课的又一大摞资料到手了,于是大多数学生索性不去仔细阅读。

《贯之集》局部 京都本愿寺藏

从理论教学的内容上看,这里似乎侧重于史学方面的研究与探讨,比如像碑帖的版本、字体与书体的形成与演变等,而从审美的角度对书法本体进行理论阐述的就比较少。这不但是日本书法理论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其书法理论研究人员的研究侧重。在这一方面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比中国理论界钻研的深入细微。国内目前书法理论好像更偏重于书法本体的研究,而这方面同样也是日本所不及的。

总起来看,日本大学的书法教育已经积累了四、五十年的经验,有许多我们可资借鉴之处。但是汉字书法毕竟是以中国为根本,尽管我院的书法教育起步较晚,只要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坚持高起点,齐心协力,出水平出人才出风格也是指日可待的。

​​​​​​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1

书法世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