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20年,从一棵树到一条大河

商业与生活 2018-11-03 22:41:30

文|朱晓培

“一条河流不仅流过空间,也会穿越时间。它与宽广的历史潮流交汇,背负着往昔丢弃的遗迹……在这个不停转动的星球上,每个人都有可能瞬间消失,但河流会一直存在,它带着奔流到海的坚定,从天堂借来一片蔚蓝。”

--《沿河行》奥利维娅.莱恩

生命因水而生,城市因水而兴。择水而居,在河的两岸汇聚村郭、建立城市,这是千百年来人类的生存之道。而纵观今天世界上所有的大都市,几乎都有一条大河横亘而过,比如纽约的哈德逊河、巴黎的塞纳河、柏林的施普雷河、伦敦泰晤士河。

过去,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信息化的今天,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网络。QQ、淘宝、贴吧、微信、美团、云音乐——每一个互联网产品都是一条小河,满足人们聊八卦、买衣服、吃螃蟹、听音乐、看新闻、看视频等各种各样的需求。

前极客帮创业基金合伙人梁宁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互联网创业,就是挖条自己的沟,抢夺别的江河的流量,形成自己的河流与生态。

但是,一条小的水沟总有干枯的时候,要想生生不息,奔腾到海,必须要成为一条能纳百川的大河。在2018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TGPC)上,腾讯放出了自己的20周年宣传片《河流》,把自己定位为一条大河。

“我愿成为一条河。

我从一行朴素的代码发源而来,

流经时间与空间的每个缝隙。

从此世间万象不再孤立存在,

彼岸与此岸,情牵一线,交织成网。

这是科技和文化的巨流河,

也是大地上的另一道地平线,

在这里,微小的个体都能被发声,

再小的创意也会发光,

新业态,新科技,新文创,

一一沿河而生。”

从一棵大树到一条大河

2010年之前,腾讯是一棵树。1998年创业,成为一棵小树苗,然后花了10余年的时间,长成了参天大树。

但大树底下,寸草不生。

此前,腾讯是比较封闭的。“在整个社交平台里面,我们几乎无所不做,但是,当时我们自己没有觉得我们已经成长为一个大象了,我们觉得我们还要有很多的团队做各式各样的产品,而并不和外面生态的企业进行很多的交流。”2016年的乌镇大会上,腾讯CEO马化腾总结说。腾讯一直有深深的危机感,早期的融资不顺、MSN在中国一时兴盛带来的威胁,但都不如3Q大战带来的触动大。

3Q大战后,以360公司CEO周鸿祎为代表的创业者纷纷指责“腾讯让我们无路可走”。人们把腾讯叫做“企鹅帝国”,这背后,既有畏惧,也有揶揄。

马化腾和腾讯的管理层意识到,虽然大树底下寸草不生,但独自走也走不远。2011年初,腾讯找来了72位互联网界的观察者,连续开了10场“诊断腾讯”的闭门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垄断与开放”、“山寨与创新”。

2011年6月15日,腾讯召开了第一次开放大会,邀请了1000多个合伙伙伴。马化腾提出,要打造一个规模最大、最成功的开放平台,扶持所有合作伙伴再造一个腾讯。

腾讯公司首席运营官任宇昕也承认,5年前,腾讯对开放的理解其实比较简单:把腾讯平台的流量能够开放出来,分享给腾讯生态里的开发者和创业者,就做到了腾讯开放。但在做到第一步的流量开放之后,腾讯开放平台接着做了第二件事情,开放自己的技术能力,然后有了腾讯云、 QQ公共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等产品。2014年开始,腾讯又打造了实体的腾讯众创空间,2015年又推出了创业服务平台……。

到今天,“在腾讯开放生态中,有2千万行业伙伴获取了数百亿的分成。”腾讯高级副总裁汤道生说。

开放大会办到第8年,腾讯打出了“开放共生”的口号。汤道生在开场演讲中分享了几组数字:微信和QQ连接了10亿用户;腾讯云服务了2千多家重点企业,362个城市的市民;150万家公司通过企业微信处理了超过10亿份文件;2千万行业伙伴获取了数百亿的分成。

腾讯用了7年,从“一棵大树”成长为“一片森林”,与合作伙伴共建了一个开放的互联网生态。也用了20年的时间,从一条自己挖掘的小水沟,变成了一条能汇聚沿河支流的大河。

开放与共生

腾讯以“河流”自喻,发轫于其强大的连接力。过去,腾讯连接了数字内容、连接了服务。微信公众平台、腾讯开放平台,腾讯云,微信支付、新文创、WE大会……在腾讯这条河上,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沿河形态。

接下来,除了探索更适合未来趋势的社交、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外,腾讯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做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推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延伸和升级。

“腾讯一直说专注做连接,希望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服务。我们越来越发现,除了实现人与人的连接,如果大量的’物’与’服务’不能全面数字化升级,那么’人与物、人与服务的连接’就难以迭代。”马化腾在《给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中写道,没有产业互联网支撑的消费互联网,只会是一个空中楼阁。接下来,腾讯将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

汤道生表示,在拥抱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腾讯要深耕垂直行业,在智慧零售、医疗、教育、出行、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扮演好“数字化助手”。一方面要打造出完整化、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提升数字化应用的便利性和操作性。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对行业的深度认知,成为合作伙伴的定制化’数字顾问’。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从消费到产业(C2B)进行生态协同尤为重要。”腾讯云副总裁王慧星认为,腾讯服务着数以十亿计的个人用户,具有连接国内最丰富场景和互联网产品的生态服务能力,这样的融合创新将十分具有想象空间。目前,仅在金融领域,腾讯云久已经服务了超过6000家金融客户,包括150多家银行、40多家保险公司、20多家证券公司,以及几千家互联网金融公司。

在马化腾看来,没有消费互联网助力的产业互联网,就像一条无法与大海连通的河流,可能在沙漠中日渐干涸。而腾讯服务数以十亿计的个人用户,具有连接国内最丰富场景和互联网产品的生态服务能力,能帮助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融合创新,一起奔流到海。

从过去的森系,到今天的水系,腾讯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普及和发展,今天创业者的外延也进一步扩大。腾讯副总裁林松涛在采访中以内容创作为例,每一个个体的人,都可以拍摄自己的短视频,生产自己的内容,因此,每一个人也都可以被看作是创业者。这些创作者们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平台,他们可以在任何一个短视频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并影响着短视频平台的生态。而腾讯内容开放平台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获得收益的同时壮大腾讯的内容生态。

而腾讯内容与平台事业群副总裁侯晓楠说,接下来,他会邀请几位游戏领域的制作人和大咖,一起探讨游戏应该怎么来做。因为,今天,腾讯和合作伙伴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流量依附,而是共生。

从森林到河流,今天的腾讯与腾讯河沿岸的公司是共生式发展。这种转变的背后,也是互联网的发展状况的一种体现。连接已成,去节点化的网络形成,在这个网络中没有主次之分,彼此依存,共生将来。

过去,互联网创业,是挖条自己的沟,抢夺别的江河的流量。但是再大的沟,如何不能汇聚周边小河的流量,都可能会在沙漠中日渐干涸。

研究黄河、长江,会发现要成为大江大河,既要一路穿山越岭,还要水位够低。对比到互联网生态,就是要有足够强大的用户和技术积累,还要有足够开放的姿态。因此,马化腾才说,赋能这个词还是有点霸道,“我们的定位应该更加准确地描述为‘助手’,就是‘帮一把’。”

只有这样的大江大河,才能汇聚源源不断的小河水,一同滚滚向海。而这样的大河沿岸的小河,也能欢快地流淌。

《X战警:逆转未来》中,有一句台词:“无数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每一次选择,每一个时刻,都是时间河流中的一个涟漪。足够多的涟漪就可以改变河流的流向,因为未来从来不是一个定数。”腾讯此刻的选择是,做一条向海的大河,“连接一个全新的智慧时代,也汇聚一条更宽广的河流。”

0 阅读:1

商业与生活

简介:关注创业者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