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吉、王泰诚兄弟,满门忠烈,他们的牺牲是陕北红军的重大损失

醉柳阅览过去 2024-11-17 04:16:06

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了著名的“渭华起义”,领导了“耀县起义”,曾在杨虎城麾下屡建奇功,他同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并肩战斗,曾任陕甘边红军总指挥、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师长,威震西北。

他的命运随着西北革命形势而大起大落,他的人生在二十八岁戛然而止。

他就是陕甘红军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陕西西安临潼人:王泰吉。

一、黄埔第一期毕业的高材生

王泰吉,字仲祥,1906年出生于陕西省临潼县(今西安市临潼区)北田镇尖角村人。

他的父亲王新斋,是当地知名人士,早年参加同盟会,后来一直在政界、军界和教育界任职。1912年,王新斋在陕西陆军测量局任职时,将6岁的儿子泰吉带到省城西安,在东举院同志小学上学。

陕西省临潼县(今西安市临潼区)北田镇尖角村

王泰吉入学后勤奋刻苦,成绩一直很好。小学六年中,他除学完了学校规定的《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以及国文、算术、历史等课程外,还在父亲的引导下,读了《三国演义》、《七侠五义》、《水浒》和洪(秀全)、杨(秀清)革命史略等书。

他的一些小同学、小伙伴,在课余假日,经常围着他,听他讲有趣的历史故事。有时,故事讲完了,大家还不愿散去,模仿故事中的情节,来做“打仗”游戏。

北田镇尖角村:泰吉广场

1921年,王泰吉考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省立三中是当时西安进步力量较强的一所学校,在五四运动和以后驱逐军阀陈树藩的斗争中,三中的学生一直站在前列。

王泰吉入三中后,一边与进步同学一起积极投入驱逐军阀刘镇华和为收回旅大而开展的反日斗争,一边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每次考试,他的各科成绩都很优异,被同学们誉为“博学家”。

1924年春,共产党员魏野畴来到三中任教,组织进步团体,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王泰吉进一步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积极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活动。

青年时期的王泰吉

1924年5月,王泰吉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王泰吉到广州黄埔军校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努力钻研军事技术,刻苦攻读革命理论书籍,受到革命的熏陶,品学兼优。

他的同期同学有:徐向前、陈赓、蒋先云、周士第、阎揆要、袁也烈、李之龙、许继慎、蔡升熙、孙德清、刘畴西、左权等我党、我军著名军事将领。

二、领导渭华起义

1926年王泰吉转入陕军甄寿珊部教导团任营长,从事兵运工作,并介绍在该营任班长的胞弟王泰诚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春,王泰吉率全营在陕西麟游县起义,参加这次起义的部队,包括学兵营所属的军官队、军士队、学生队以及营部等共约300人,枪支160余支。

王泰吉领导麟游起义旧址

后在转战陕甘边途中失败,但王泰吉毫不气馁,他悄悄途经西安时,没有回家,只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表达革命之志:男尝谓天下事,危而后安,勿图苟安;乱则思治,勿图小治。男以身贡献社会,生死利害,在所不计。

1928年4月下旬,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在渭华举行武装起义,王泰吉遂参加起义的准备工作。5月中旬,王泰吉参加组织领导了这次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

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

共产党员许权中领导的暂编第三旅开到华县高塘,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王泰吉被任命为参谋长,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等领导这支近千人的武装,在渭华原上开展武装斗争,摧毁了当地的反动政权和地方武装,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

6月,陕西省政府代理主席宋哲元调集三个师的兵力围攻起义部队。在危急时刻,王泰吉指挥不足百人的赤卫队,利用地形,组织群众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这次起义坚持月余,终因敌强我弱,最后失败。

渭华起义纪念碑

渭华起义失败后,王泰吉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只身到河南南召以拉长工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不久,被河南反动当局觉察,将其逮捕,押往南京监狱。

王泰吉身陷囹圄,倍受折磨,但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刑讯逼供,毫不动摇,始终未暴露身份,后经杨虎城将军出面具保获释。

三、领导耀县起义

杨虎城很赏识王泰吉的胆略和才学,留他在身边任参谋。 1930年,杨虎城任命王泰吉为第十七师补充旅副旅长兼参谋长。蒋冯阎战争爆发后,杨虎城率部从河南攻入陕西,进驻西安。

1931年,王泰吉先后任杨部新兵训练处处长、西安绥靖公署骑兵团团长。1933年春,国民党调集四个团的兵力“围剿”陕甘边苏区,王泰吉由三原移防耀县。

担任骑兵团团长时的王泰吉

由于与王泰吉熟悉的许权中、谢子长、王琳、杨晓初、师守命、肖明、杨可钧等先后奔赴察绥参加了抗日同盟军,对其影响很大。

于是王泰吉带领部队,跟在游击队后边,转了一圈,并未与红军交火,使这次对陕甘边根据地的“围剿”草草收场。

骑兵团驻防耀县后,王泰吉通过挚友何寓础与三原中心县委书记赵伯平联系,并向陕西省委汇报自己准备率部起义的打算。

此时正值红二十六军红二团南下失败,省委认为,王泰吉如能率部起义,对陕西的革命斗争在政治上、军事上十分有利。

1933年7月21日,时机成熟,王泰吉率骑兵团在耀县举行起义。耀县起义后,在党的领导下,骑兵团正式改编为“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王泰吉任总司令,高岗任政治委员。

电视剧《西北岁月》,林江国饰演的王泰吉

义勇军连同收编的队伍约2000余人,有骡马数百匹,迫击炮两门,电台一部。起义部队经过几天休整后,向三原县城进发。敌军调两个团的兵力向起义军发动进攻。由于连战失利,加之不断发生叛逃事件,余部100余人在王泰吉率领下撤退到照金苏区。

在这种革命暂时受挫的形势下,王泰吉毅然决然率骑兵团起义,犹如石破天惊,在奄奄一息的革命火堆上加了一把干柴。它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的嚣张气焰,激励了处在困难境地的西北革命活动,鼓舞了西北人民的抗日救国热情,对于后来加强壮大西北红军、巩固发展陕甘边区都起了重大作用。

四、红二十六军的创建人之一

为了统一指挥这些武装力量,1933年8月14日,在耀县陈家坡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决定成立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统一指挥照金地区的红军队伍,王泰吉为总指挥,高岗为政治委员。

陈家坡会议的召开和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的成立,对于坚持和发展陕甘边游击战争起到了推动作用。刘志丹由秦岭脱险返回照金后,被任命为参谋长。

193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甘肃合水县包家寨召开联席会议,确定了开辟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决策,决定撤销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恢复红二十六军,成立红四十二师。

包家寨会议成为陕甘边武装斗争由失败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

红四十二师师长王泰吉,政治委员高岗,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黄子文,下辖两个团,五个连,共计500余人,战马200余匹。

之后,他和刘志丹等人率部粉碎了敌人对照金的围剿,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开创三路游击区。

五、出师未捷身先死

1934年初,刘桂堂(刘黑七)率万余土匪武装山东人民军行至豫陕边境。为争取这支武装,壮大革命力量,王泰吉主动要求劝说刘桂堂举义抗日。

经师党委批准,王泰吉去作刘部工作,途经淳化县通润镇时,被旧相识,淳化三区民团团总马云从出卖,身陷囹圄。

《西北岁月》中,王泰吉要去豫陕边界从事兵运工作,与刘志丹诀别时的场景

铁窗之下,王泰吉写下了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长达万余言的绝命词《困顿漫语》,留诗感叹:

二十八岁空蹉跎,为谒故人入网罗;

狐鸦结交吾有愧,悬晴待看事如何。

十天后,王泰吉被押送到西安。杨虎城部的进步军官和中共地下党多方营救,因事已见报,南京政府严令“处决”,加之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书记长宋志先严密监视,营救活动均未成功。

1934年3月3日,在西安绥靖公署军法处英勇就义,时年28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六、满门忠烈

就在王泰吉被敌人关押牢狱期间,他的弟弟王泰诚率部在安康发动了起义。

王泰诚生于1911年,于1926年经哥哥王泰吉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时便参与过王泰吉领导的麟游起义。

他从国民革命军中央军官训练班结业后回陕,被派到安康绥靖司令部所辖部队任职,并担任中共安康特别支部委员,秘密开展兵运工作。

1934年2月22日,王泰诚和中共安康特支书记王辛德,在安康发动武装起义,将部队组成红三十军第一纵队,王泰诚任总指挥。

4月11日,起义部队到达紫阳县毛坝关的营盘大梁,被紫阳南区区长李靖山带领的区队、民团包围,王泰诚在突围中被敌摔下深沟,壮烈牺牲,时年23岁。

王泰吉、王泰诚的弟弟王泰富(王致中)曾回忆道:听到哥哥(泰吉)的死讯,父亲和母亲哭得死去活来。由我领上两个乡党前去收尸。泰吉哥哥的遗体仰面躺着,枪弹从太阳穴左右穿过,流血很多。我和乡党给哥哥换上新买的便服,拉回粮道巷家门口入殓,第二天用牛车运回临潼家乡安葬。

就在泰吉哥哥牺牲前后,家里又得到泰诚哥哥率部在安康起义,兵败战死的噩耗。接二连三的打击,使父母深受刺激,痛不欲生。出于当时的白色恐怖,父母不敢公开祭奠,更不能去安康收殓泰诚哥哥的遗体,只能在家中为两个儿子设了灵堂,暗自垂泪。两年后形势稍转,父亲专程去安康寻找泰诚的遗骨,但终究没有找到。

满门忠烈,正气丹心!

1951年,党和人民政府在西安革命公园为王泰吉烈士修建了纪念亭和纪念塔,供后人瞻仰和纪念。

2012年,在王泰吉的家乡北田街道尖角村,王泰吉烈士墓被命名为西安市党史教育基地。2013年,为了缅怀英雄,尖角村村委会修建了王泰吉烈士广场、王泰吉烈士纪念馆。

2015年,尖角村被命名为临潼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许多青少年来此学习革命传统。

尖角村:王泰吉烈士纪念馆。

总结语:

王泰吉、王泰诚二位烈士的英勇牺牲,无疑是西北革命进程中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

王泰吉烈士,以其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始终奋战在革命的第一线。他积极组织和领导武装斗争,为了实现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付出一切。他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984年3月3日,仲勋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纪念王泰吉

王泰诚烈士同样怀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投身于艰苦的斗争之中。他深入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革命的洪流中来。他的努力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并支持革命,为革命事业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他们的牺牲,使得西北革命失去了两位杰出的领导者和坚定的战士,令人扼腕痛惜!

2 阅读: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