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政、军组成概览

醉柳阅览过去 2024-11-20 03:50:58

中共中央西北局的前身乃是陕甘宁边区党委。陕甘宁边区党委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续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成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西北局,作为中共中央派出的关键机构,肩负着极其重大的使命,代表着中央行使领导职权。其所负责的区域涵盖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甚至还包括绥远省以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这一广袤的地域,具有多样的地理环境、复杂的民族构成以及独特的经济社会状况。

在工作范畴上,中共中央西北局全面负责西北地区的党、政、经、军、民、青、妇等诸多方面的工作。领导西北地区的军事作战、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情报工作、统一战线、经济建设、民族工作、政权建立、土改工作、剿除匪患等。

一、西北局管辖范围

解放战争时期,在保卫陕甘宁边区与解放大西北的战争中,西北局先后组建和领导:晋绥分局、陕西省工委、西安市委、宁夏省委、甘肃省委、青海省委、陕北区党委、陕南区党委、甘肃省工委、宁绥工委、宁夏工委、伊盟工委、晋西工委、晋南工委等。

并直接领导榆横特委、黄龙特委,绥德、三边、延属、关中、陇东、榆林、黄龙、西府、宝鸡、彬县、东府、大荔、渭南、三原、咸阳地委,洛川、东府、汉中工委等。

西北局成立后,机关一直驻延安。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延安,西北局机关先后迁至安塞县白庙岔、子洲县马蹄沟、山西临县、绥德义合等地。

1948年4月21日,西北野战军光复延安后,又迁回延安。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后,进驻西安。

1954年12月10日,西北局结束使命,奉命撤销。

西北局旧址

二、西北局委员

1949年6月,中共中央对西北局的人员进行了重大调整。因此,本篇文章的时间涉及范围为:1945年8月至1949年6月。下一篇文章,会介绍1949年6月至1954年12月的组织结构。

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

林伯渠(1945年8月—1949年6月)

贺 龙(1945年8月—1949年6月)

马文瑞(1945年8月—1949年6月)

贾拓夫(1945年8月—1949年6月)

王世泰(1945年8月—1949年6月)

李卓然(1945年8月—1949年6月)

谢觉哉(1945年8月—1948年6月)

张邦英(1945年8月—1949年6月)

刘景范(1945年8月—1949年6月)

贺晋年(1945年8月—1948年6月)

张德生(1945年8月—1949年6月)

周 兴(1945年8月—1949年6月)

习仲勋(1945年10月—1949年6月)

马明方(1946年11月—1949年6月)

王维舟(1948年6月—1949年6月)

李井泉(1948年6月—1949年6月)

张经武(1948年6月—1949年6月)

张稼夫(1948年12月—1949年6月)

备注说明:虽然贺晋年已经去东北民主联军任职,但依然是西北局委员。这是党的组织史资料上的记载。

西北局旧址

三、西北局常委

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

林伯渠(1945年8月—1949年6月)

贺 龙(1945年8月—1949年6月)

贾拓夫(1945年8月—1949年6月)

马文瑞(1945年9月—1949年6月)

王世泰(1945年9月—1948年6月)

习仲勋(1945年10月—1949年6月)

马明方(1946年11月—1949年6月)

王维舟(1948年6月—1949年6月)

李井泉(1948年6月—1949年6月)

西北局旧址

四、西北局书记、副书记

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

习仲勋(1945年10月—1949年6月)

备注: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为西北局负责人,1946年6月至1949年6月为西北局书记。

中共中央西北局副书记

马明方(1946年11月—1949年6月)

仲 勋

五、西北局下属各部委机构

1、秘书长

贾拓夫(1945年8月—1945年10月)

张德生(1945年10月—1947年3月)

张邦英(1948年6月—1948年12月)

张稼夫(1948年12月—1949年3月)

2、组织部

部长:马文瑞(1945年8月—1949年1月)

3、宣传部

部长:李卓然(1947年8月—1949年4月)

4、统战部

部长:张德生(1945年8月—1949年6月)

5、城工部

部 长:习仲勋(1948年5月—1949年6月)

副部长:曹力如(1948年5月—1949年4月)

6、社会部

部长:周兴(1945年8月—1949年6月)

7、职工运动委员会

书记:高长久(1945年8月—1946年10月)

8、青年运动委员会

书记:高朗山(1945年8月—1946年10月)

9、妇女运动委员会:

书记:白茜(1945年8月—1946年10月)

10、西北财经委员会

书 记:贺 龙(1948年7月—1949年6月)

副书记:贾拓夫(1948年7月—1949年3月)

马明方

六、陕甘宁边区政府

1、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副主席

主 席:林伯渠(1945年8月—1949年9月)

代主席:刘景范(1949年2月—1949年9月)

副主席:

李鼎铭(1945年8月—1947年12月)

刘景范(1946年4月—1949年9月)

杨明轩(1946年4月—1949年9月)

林伯渠

2、陕甘宁边区政府组成部门

秘书长:李维汉、王子宜、王达成(先后)

民政厅,厅长:刘景范、王子宜(先后)

财政厅,厅长:南汉宸、霍维德、范子文、白如冰(先后)

教育厅,厅长:柳湜、贺连成(先后)

建设厅,厅长:高自立、霍子乐(先后)

保安处,处长:周兴

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马锡五(先后)

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黄亚光(1945年8月—1947年11月)

西北农业银行,行长:喻杰(1947年11月—1949年1月)

刘景范

七、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成立于1942年6月。统一指挥陕甘宁、晋绥两区的军事指挥,同时受西北局的领导。

1945年8月21日,晋绥军区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内调出,由贺龙、李井泉统一指挥,直属中央军委领导。

驻陕甘宁边区部队仍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建制,司令员贺龙在晋绥前线,由王世泰代联防军司令员;徐向前任副司令员,谭政任副政治委员。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

1946年1月后,谭政调赴东北工作,徐向前调晋冀鲁豫军区。联防军代司令员王世泰,政治委员习仲勋兼。

1948年2月6日,改称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

1949年2月1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自成立以来,一直担负的是相当于大军区的职责,不是野战军体制。因此,它一直负责陕甘宁、晋绥军区以及黄河两岸的防务工作。

西有三马,北有邓宝珊,东有晋绥军,南有胡宗南。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以及黄河沿岸,不受侵犯。

(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1、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领导机构

司令员

贺 龙(1945年8月—9月;1947年7月—1948年2月)

王世泰(1945年9月—1947年7月,代理)

政治委员

关向应(1945年8月—1946年7月)

习仲勋(1945年9月—1947年7月,代理)(1947年7月—1948年2月)

副司令员

徐向前(1945年8月—11月)

王世泰(1945年8月—9月)

王维舟(1945年9月—1948年2月)

阎揆要(1946年4月—1947年9月)

副政委

谭 政(1945年8月—1946年4月)

张仲良(1946年4月—1948年2月)

参谋长

张文舟(1946年5月—1947年8月)

张经武(1947年12月—1948年2月)

政治部主任

甘泗淇(1945年8月—9月)

徐立清(1945年9月—1947年4月)

李卓然(1947年4月—1948年2月)

2、1945年8月至1946年4月下属部队

教导第一旅:旅长罗元发

新编第四旅:旅长张贤约,政治委员徐立清

关中军分区兼警备第一旅:旅长高锦纯,政治委员张德生

三边军分区兼警备第三旅:旅长贺晋年(1945年10月,贺晋年调往东北)

陇东军分区兼第三八五旅:旅长王维舟兼,政治委员马文瑞兼

延属军分区兼教导第二旅:旅长黄永胜,政治委员邓华(1945年10月,黄、邓调往东北)

绥德军分区(警备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季龙

新编第十一旅:旅长曹又参(1945年10月25日安边起义部队)

3、1946年4月至1947年3月下属部队

1946年4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在和平民主新时期的裁军潮流下,裁减了2个旅部、10个团、12个营、67个连,复员干部战士2700余人。

整编后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王世泰(代),政治委员习仲勋(代),副司令员王维舟、阎揆要,副政委张仲良,参谋长张文舟,政治部主任徐立清。下辖五个旅、五个军分区。

警一旅 两个团(4251人)旅长兼政委高锦纯

警三旅 三个团(8216人)旅长:黄罗斌,政委:李鹤邦

新四旅 两个团(3441人)旅长:张贤约,政委:徐立清

教导旅 两个团(5236人)旅长兼政委罗元发

新编第十一旅 两个团(2222人)旅长:曹又参,政委:高峰兼

直属山炮营(442人)

1946年10月,横山起义部队改编为西北民主联军骑兵第六师,师长胡景铎,列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序列。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代司令员:王世泰

(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于1948年2月6日改称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

1、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领导机构

司令员

贺 龙(1948年2月—1949年2月)

政治委员

习仲勋(1948年2月—1949年2月)

副司令员

王维舟(1948年2月—1949年2月)

参谋长

张经武(1948年2月—1949年2月)

副参谋长

朱早观(1948年2月—1949年2月)

政治部主任

李卓然(1948年2月—1949年2月)

后勤部

部长:白如冰(1948年2月—1949年2月)

政委:刘海滨(1948年7月—1949年2月)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副司令员:王维舟

2、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下属部队

第一(延属)军分区

司令员:郭宝珊,政委:李景膺

第二(绥德)军分区

司令员:张达志,政委:张邦英

第三(三边)军分区

司令员:曹又参,政委:郭炳坤

第四(陇东)军分区

司令员:徐国珍,政委:李合邦

第五(关中)军分区

司令员:陈国栋,政委:赵伯平

第六(黄龙)军分区

司令员:牛书申,政委:张自修

第七(西府)军分区

1948年4月23日,以西府游击队为基础成立。

司令员:赵伯经,政委:李景膺

晋绥军区

司令员:陈漫远,政委:张子意

下辖第1、第2、第3、第6军分区

吕梁军区

司令员:彭绍辉,政委:罗贵波

下辖第8、第9、第10军分区

绥蒙军区

司令员:姚喆,政委:高克林

下辖骑兵旅

警备第4旅

1948年4月16日组建。旅长:郭宝珊,政委:牛书申

骑兵第2旅

1948年6月30日绥蒙军区骑兵旅第2团、晋绥11分区骑兵团等调陕北组建。

旅长:王智,政委:王再兴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参谋长:张经武

八、西北局下属党组织

1、西北局直属特委、工委

延属地委

书记:李景鹰、白清江(先后)

绥德地委

书记:李井泉、白治民、张邦英、杨和亭(先后)

三边地委

书记:高峰、郭炳坤、朱敏(先后)

陇东地委

书记:段德彰、李合邦、张仲良、孙作宾(先后)

关中地委

书记:张德生、高锦纯、赵伯平、杨伯伦(先后)

横榆特委

书记:刘文蔚

榆林地委

书记:张德生、刘长亮

黄龙地委

书记:强自修

西府地委(1948年4月成立)

书记:李景鹰

关中地委书记:张德生

2、陕西省工委

1946年1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国民党统治区组建中共陕西省工作委员会。1947年3月,陕西省工委与关中地委合并新的关中地委。工委机关设在旬邑县马栏镇。

主要任务:活动在关中和陕南地区,在国民党统治区内,整顿恢复组织,秘密发展党员,组建地方游击队,搜集情报。

陕西省工委书记:汪锋

书 记

汪 锋(1946年1月—8月)

赵伯平(1946年8月—1947年3月)

1946年8月,从中原地区向西突围出来的王震部(八路军359旅),在中共陕西省工委的接应下,顺利回到了陕北地区。

陕西省工委书记:赵伯平

3、甘肃省工委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加强党在甘肃省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1945年9月重新组建中共甘肃省工作委员会,工委机关设在庆阳,负责对甘、宁两省秘密工作的开展。

书 记

朱 敏(1945年9月—1946年12月)

孙作宾(1946年12月—1949年6月)

甘肃省工委书记:孙作宾

4、宁夏工委

1946年5月,经西北局批准,成立中共宁夏工作委员会。1947年1月,宁夏工委与伊盟工委合并为宁绥工委。1948年8月,根据西北战场的形势变化,为迎接即将解放宁夏的工作需要,又重新成立中共宁夏工作委员会。

主要任务是:收集宁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材料;做好接管宁夏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敌人内部开展工作,争取保护好各种设施;做好起义统战工作,瓦解敌人内部活动。

书 记:

朱 敏(1947年1月—1948年8月)

赵忠国(1948年8月—1949年9月)

九、西北局重大贡献

1、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抗日战争期间,领导了西北地区的抗战事业,保障了中共中央机关的安全与后勤供给。

2、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抗日战争期间,发展和壮大了西北地区的党组织建设,促进了多民族之间的统一战线,营造了全面抗战的大好局面。

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3、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抗日战争期间,接收了一大批来延安的革命知识青年,为党培养了建设新中国的各类新型人才。

4、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的统筹下,统一领导了陕北和晋绥地区的财经工作,有力的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保障了我边区的经济秩序。

5、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抗日战争期间的模范政府。

6、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的全力配合下,原先关押在新疆的红军西路军遗留人员,在1946年到达延安,使党的一大批骨干人员回到了党的怀抱。

7、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的领导下,派出得力干部,协同地方党组织,接应从中原地区突围出来的王震359旅和李先念分队,使他们顺利回到陕甘宁边区。

1946年8月10日,中共陕西省工委书记汪锋接受中央及关中地委指示,秘密带领五名同志,从陕甘宁边区南下,接应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返回延安。

汪锋从陕甘边区和陕西省委机关所在地旬邑县马栏出发,化装成国民党的少将军官,胸前佩戴两枚勋章,腰间装备德式勃朗宁手枪和一排子弹袋。跟随的同志,也都是美式装备,穿戴尉级军装,人人一把二十响大弹夹,头戴钢盔,一同骑马南下。在汪锋的领导下,与王震部队迅速接上了头,引导他们取道陇南,然后向北走陇东,进入陕甘宁边区。

陕西省工委接应示意图

8、在解放战争期间,西北局积极组织边区人民,全力支援西北野战军,负责后勤补给、运输弹药、运输伤员。

9、抗日战争结束后,为了应对国民党的两面三刀,中共中央西北局按照中央指示,以没有暴露的地下党员、非党进步干部为核心,在白区布下了120多个据点,即著名的“白区布点”,这是西北局领导下创造的一种白区工作模式,独一无二。

这些据点后来屡屡发挥了“奇兵”作用:开城门、放吊桥,发动武装起义,里应外合,配合人民解放军主力解放当地。

凤翔起义纪念碑

比较著名的起义有:朝邑(今大荔县境内)起义、白水起义、川北和汉中起义、安康自卫军起义、蒲城起义、凤翔起义、渭南华县起义、临潼起义、天水起义、武都起义、蓝田起义、西安的部分保安部队的起义、乌迁乔领导的国民党新三十八军十七师在荆紫关的起义,这些起义有力的促进了解放大西北的进程。

10、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的组织协同下,促进了新疆的和平解放,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积极性贡献。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