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动乌克兰战争进程加速走向结束,关于美国意图“联俄抗中”,以及停战后美国将把重心转向“对付”中国的言论日益甚嚣尘上。然而,也有声音指出,中国可以参与战后重建,并从美国与其盟友在北约、民主及国际秩序等问题上日益凸显的分歧中寻觅机遇。无疑,挑战与机遇并存。
就目前流露出的信息而言,美俄首轮接触对话进展得相对顺利,双方正就“特普会”进行紧锣密鼓的磋商。一旦特普会成行,不仅将标志着乌克兰战争进程迈向终结的加速,更预示着美俄关系修复或新战略平衡的建立步入快车道。
这必将引发世界局势的深刻变革,对中美俄三边关系产生深远影响。鉴于美国已将中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因此有关停战后美国将全力应对中国,甚至最终可能形成美俄联手打压中国的猜测开始甚嚣尘上。
从大国战略博弈的视角来看,这种局面的确存在形成的可能。在大国外交中,利益至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常态。
当年美苏争霸时期,中国曾扮演过重要的平衡角色。由于中苏矛盾尖锐,实际上形成了中美联手抗苏的局面。特别是在苏联崩溃的前几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中美关系日益紧密,共同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
尽管说欧盟才是美国用冷战击垮苏联的重要助手,但实际上,中国才是最终压倒苏联的那根关键稻草。当年苏联在中国身上的投入之巨,可谓不遗余力。
如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美国意图重塑世界秩序,并将复兴崛起的中俄视为眼中钉。在此背景下,中俄联手抗美,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
美国的实力已在逐渐衰退,而美欧联盟又出现了裂痕,中俄则形成了紧密的联手之势。这对于美国而言,无疑是极为不利的局面。
拜登在乌克兰战争中拱火,意图削弱俄罗斯,这一举动不仅增加了美国的消耗与牵制,还无形中促进了中俄合作关系的加强。这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战略空间和时间,而美国则显然犯下了巨大的战略错误。
因此,特朗普急于结束乌克兰战争,并着手修复美俄关系。这一方面是为了纠正拜登时期所犯的错误,及时止损;另一方面,也很可能是出于联俄抗中的考虑,至少不能让中俄形成强大的合力,对美国构成更大威胁。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有理由担心,更需要积极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或战略压力。
尽管如此,正如外界所评论的那样,目前对中国有利的因素主要有两点——
一是美欧在结束乌克兰战争问题上存在巨大的分歧和矛盾。
在未能削弱俄罗斯,反而让俄罗斯占领了乌东大片土地的情况下,让乌克兰“割地求和”,这显然是欧洲极不愿面对的局面。因为这意味着,战争非但没有削弱俄罗斯,反而使其变得更加强势。美欧关系或许可以得到缓和,但欧洲人却缺乏勇气去面对一个如此强势的俄罗斯。
如此一来,欧洲只能更加依赖于美国的安全保护,从而不得不服从于美国的战略安排。这使得欧洲追求战略自主或独立的愿望彻底化为泡影。而这或许正是拜登拱火战争的初衷所在。
另外,特朗普在推动结束乌克兰战争的问题上,直接绕开了欧洲,根本不考虑欧洲的利益或诉求。他甚至借此机会强行推动“美国第一”的政策。这让欧洲更加难以接受。
因此,推动停战的过程,很可能成为美欧关系撕裂加剧的导火索。美俄或许可以形成利益共同体,但美欧联盟关系却因此遭受了严重的分裂。
二是特朗普显然是在收割乌克兰,甚至于还是在与俄罗斯瓜分乌克兰。
特朗普近期的一系列言行,几乎完全背离了美国一向标榜的普世价值观,这无疑将极大地削弱美国的影响力和软实力。这样的美国,未来还有多少个国家敢与其走得太近?
这无疑会让发展中国家更加警醒,意识到满口仁义道德的美国继续独霸世界,只会给世界带来更深重的灾难。正如新加坡防长所言,亚洲国家对美国的看法,已经从曾经的“道德合法性”力量,转变为类似于“收租的房东”,甚至可以说是巧取豪夺的恶霸。
一句话,美国霸权的危害已经愈发突显,其独霸世界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也彻底不复存在。
这自然凸显了中国全球发展观和治理观的“普世性”,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对中国推动世界变革无疑更为有利。
尽管美俄正在积极对话磋商结束乌克兰战争事宜,且欧洲人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强硬变得有些心虚,但要说这事很快就能成功,还真的很难说。
乌克兰会无条件接受美俄制定的“停战协议”吗?从近日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的互怼来看,泽连斯基并非那么容易接受。虽然他表态可以接受美国的修改版资源偿债和换支持条约,但这并不等同于他会接受美俄达成的停战协议。
重要的是,特朗普的言行正激起乌克兰人民的强烈愤慨。大多数乌克兰人坚决反对“割地求和”,誓言要誓死保卫国家的每一寸领土。
普京声称泽连斯基没有谈判的资格,而特朗普也扬言要求乌克兰选出一位“合法总统”。然而,这新选出的总统就一定会是投降派或亲美派吗?这种言论只会加剧乌克兰的内乱风险。一旦乌克兰陷入内乱,局势将变得难以控制。
停战协定需要乌克兰国会的批准,并非泽连斯基一人所能决定。如果乌克兰内部出现分裂,美俄达成的停战协议将难以在乌克兰获得通过。
可以说,泽连斯基之所以还能稳坐台上,正是因为他一直强调要将俄军赶出乌克兰,这是乌克兰人民维护团结的象征。否则,乌克兰人民早已将他赶下台了。
那么,欧洲会接受美俄达成的停火协议吗?尽管欧洲一些国家开始表现出软化的态度,但这更多是为了与特朗普进行沟通,或者说是害怕彻底失去说服特朗普的机会。
欧盟已经决定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北欧加波罗的海8国也发表了强力支持乌克兰抵抗俄军的声明。英法等国更是一直嚷嚷着要派兵进驻乌克兰进行维和。
因此,特朗普想要完全绕开欧洲与普京单独签署协议并非易事。只要欧洲立场坚定,泽连斯基也就不会轻易就范,这场战争也就难以轻易结束。
目前,英法等多数欧洲国家力主派兵参与维和行动,这很可能是欧洲接受美俄停战协议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对于这一提议,特朗普并未表示反对,但他强调派兵不能以北约的名义,且美国不会直接参与。然而,俄罗斯则坚决反对欧洲北约以任何名义和形式向乌克兰派兵。
如果停战谈判没有欧洲的参与,那么达成的协议很难得到欧洲的接受,欧俄关系依然处于对立状态,这将给协议的执行带来难度。而如果让欧盟参与谈判,又会增加达成共识的难度,使得战争难以在短时间内结束。
特朗普急于结束战争,但普京却未必同样着急。对于特普会,普京曾表态称,这不是坐下来喝茶喝咖啡的闲聊,不能总是口惠而实不至。对于俄罗斯来说,美俄一接触,机会就来了。结束战争的谈判必然会打击乌军的士气,而俄军近期则借机加强了前线的攻击。因此,这个协议谈的时间越长,对俄罗斯就越有利。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突然就乌克兰问题提出了一项联合国决议草案。这一举动或许打破了冷战后美国外交的历史常规。美俄尚未正式开启谈判,特朗普却已经把联合国摆了出来,这究竟是何用意?
在事关战争的问题上,美国人何时曾真正注重过联合国的意见?而联合国达成的共识或决议,美国又何时真正遵守或执行过?特朗普突然使出这一招,或许是想展示自己的民主形象,也或许是他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了谈判的难度,希望借助联合国来标榜自己停战的决心。说不定,他还真的一直惦记着那诺贝尔和平奖呢。
重要的是,特朗普向联合国提交停战决议草案的举动,实际上是将欧洲排除在了谈判桌之外,这无异于变相拒绝了欧洲的参与。他宁愿抬出联合国,也不愿让欧洲坐到谈判桌上来共同商讨。
特朗普心里很清楚,欧洲对俄罗斯的敌意根深蒂固,且必然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考量。一旦让欧洲参与谈判,很可能会扯皮拖延时间,无法迅速达成协议。
此外,欧洲国家派兵进入乌克兰极易引爆战争的扩大化,这一点特朗普不可能不知道。他或许就是想通过战争扩大化,将美国的战略重点牵制在欧洲,让美国无法置身事外。而欧洲方面,也何尝不是想把俄乌冲突演变成美俄之间的矛盾,以此削弱美国的影响力。
对于俄罗斯来说,冻结战争肯定行不通,不解除制裁也没有意义。俄军控制的地区以及乌东部有独立意向的地区,俄罗斯肯定不会轻易放弃。而欧洲派兵进入乌克兰,俄罗斯也必然会坚决反对。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停战协议很难达成。
如果普京真的被特朗普给忽悠住了,或者轻易签署停战协议而停止对乌军的打击,那将证明普京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锐气和决断力。因为一旦欧洲鼓动乌克兰再战,俄罗斯恐怕就会从此失去未来,陷入长期的动荡和不安。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可能会因此少了一个战略伙伴,但欧洲却也因此去除了最大的心病。没有了俄罗斯的威胁,欧洲就更不会完全追随美国,未来的国际格局很可能会演变成中美欧三方演义。而美国,也将无法集中精力针对中国。
总之,乌克兰持久战,是对美欧的极大消耗与牵制。尽管理论上结束战争可以使美国腾出手来针对中国,可美俄关系缓和的同时,美欧矛盾却在加深,欧俄的矛盾也在加深。乌克兰战争停止了,并不等于欧洲的局势就稳定了,一旦美俄谈不成,局势会更加复杂多变,推动停战的过程也是有风险的。
无论战争持续或停战,中国都将以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为重,推动和平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应对挑战。总体上,机遇还是大于挑战的。
大东方坐收渔利不好么?树欲静而风不止还有反向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