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普义

在翻阅《所谓过分的问题》一文后,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文章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朴实的语言,揭示了农民这一群体在是非曲直上的敏锐洞察力和公正判断力。其中,“农民的眼睛,全然没有错的”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农民智慧与公正认知的新大门。
农民,这个看似平凡却蕴含无穷力量的群体,他们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生活着,却在心底里有着一套清晰而准确的评判标准。在乡间田野,谁个勤劳善良,谁个偷奸耍滑;谁个乐于助人,谁个自私自利,农民们心中自有一杆秤。他们的眼睛,如同明镜一般,照亮人心,洞悉世事。
文章中提到,农民对于善恶、优劣的分辨,有着超乎寻常的敏锐。谁该受到严厉的惩罚,谁又该得到从轻的处置,他们心中有着极明白的计算。这种计算,并非基于复杂的法律条文,而是源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人性的精准把握。在农民看来,罚不当罪的情况是极少见的,因为他们的评判标准,往往比法律更加贴近人心,更加符合道德的准则。
读罢此文,我深感农民的智慧与公正。他们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拥有着最质朴、最纯粹的道德观念。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虚伪的掩饰,没有复杂的算计,只有一颗颗真诚而善良的心。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着这个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着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农民的眼睛,是全然没有错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公正与善良。在这个充满喧嚣与浮躁的时代,我们应该向农民学习,学会用一颗平静而公正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去评判是非曲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