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年一度的315又掀起一阵阵热潮,随着法律的普及,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事实上,在每年“3·15”消费维权数据统计中,房产类投诉都不少。在经济加快复苏的当下,楼市正迎来回暖,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振消费信心变得至关重要。01 困境
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投诉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房屋及建材类投诉数量分别为3.1万、3.3万、3.5万,呈连年递增趋势。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关于2022年房地产投诉数量则超过11万起,同比增长50%。其中,质量、服务、合同三个大类投诉数量增长分别超过73%、57%、38%。多个平台频现有关房地产维权的呼声,房屋质量维权受到重点关注……据全国消协统计,在商品房领域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房屋烂尾引发纠纷,二是开发商未按期交房,三是开发商承诺不兑现,四是开发商利用补充协议、特别约定等方式规避合同监管,制定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除此之外,物业服务产生的问题也时有发生。根据全国消协统计分析,有关物业服务的投诉主要集中物业合同履约不到位,如因电梯故障、房屋漏水、小区地面损坏等公共区域问题报修后,维修不及时;物业服务收支不透明,共有收益收支情况无公示;物业损害业主权益等。02 消费者:如何避坑
纠纷如此多,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买房路上该如何避免这些“坑”呢?
●质量问题质量问题是买房最容易遇见的问题,墙体裂开、外墙板脱落,房屋渗漏、大量空鼓等问题频发,因此在在买房时一定要注意开发商的品牌,尽多选择优质开发商。
●配套设施缺位在买房前对于配套设施如地铁、学区房等不能轻信宣传,要去查官方是否有明确的规划、建设时间等。对于已有的配套,一定要实际去测量距离,大部分销售通常说的都是直线距离,具体情况需要自己去判断。
●延迟交房在购房置业时,期房的交付时间都会写到合同里面,因此在买房的时候需要明确房子的交付时间和延期交房的违约责任以及赔偿金额。
●物业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物业问题也非常重要,这能直接影响绝对会影响居住体验以及房子的保值升值。因此在买房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后期服务是哪家物业公司,优先选择开发商的自有物业的楼盘,服务比较有保障。03 社会:提振消费信心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行业,稳楼市有助于稳经济、稳就业、防风险。目前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地产政策拐点已经出现,但要走出困境最终还是靠市场信心恢复。因此除了消费者需要提高自身鉴别能力外,国家、相关部门、开发商等作出相应措施,破除消费者房屋维权难的问题,提高楼市消费信心也非常重要。
●完善商品房质量保修制度就此,全国政协委员卢天锡建议,应该完善商品房质量保修制度。他认为,近年来,随着商品房市场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住房条件持续改善,但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质量保修责任落实不到位,住房质量及其保修问题日益困扰着百姓生活,影响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因此,建议建立房屋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推行物业质量保修金制度,完善建设单位有关法律责任内容。增强消费者信心,促进住房消费领域更加专业性、系统化发展。
●企业加强责任意识房产企业应加强责任意识与风险管理意识,在面对维权风波时,应实事求是、正面应对,以解决消费者核心诉求为根本,谨防因负面舆论造成不良的连锁反应。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报告》显示,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积极参建保障房、推进住宅产业化,特别在社会公益活动与慈善捐赠等方面作了很多努力。房地产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增强消费者信心,而且利于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发展,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推动房地产行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提供金融支持金融支持对提振楼市信心同样很重要,有助于推进“保交楼”、有助于做好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和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金融支持需要从供需两端发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在供给端,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以及建筑业企业信贷投放,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给建筑企业提供必要的贷款支持;在需求端,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支持,合理确定个人住房贷款具体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同时优化新市民住房金融服务,减轻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购房者的资金压力,有助于促进住房合理消费。
●宣传科普维权意识中国消费者协会应当主动牵头,积极开展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与教育科普工作。不限于通过举办评选活动、开辟咨询通道、等途径,提高消费者相关法律意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增强消费信心。
(封面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告知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