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3月11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报告《2024年美国情报界年度威胁评估》。报告指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美国面临的各方面威胁将格外严峻。地区大国以及非国家实体正在对国际秩序的长期规则造成挑战并将撼动美国在其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新兴技术、公共卫生、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移民等问题也将产生全球性的影响。本文将对上述报告的内容进行简要概述,并重点突出该报告关于中国的描述,以便更好地了解美国对中国的看法。
关键词:美国,情报界,威胁评估,中国

该年度报告主体内容分为两部分,分别说明国家实体和跨国问题可能对美国及其盟友造成的影响。

1.国家实体
在第一部分国家实体中,报告详细阐述了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4个国家与美国存在的利益冲突,以及国家间的冲突和不稳定因素可能给美国造成的负面影响。
首先,报告花了较多篇幅阐述中国,可见美国视中国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本文后半部分将详细介绍美国具体在哪些方面对中国尤为忌惮。
其次,报告从地区以及全球活动、俄乌冲突、军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网络、恶意影响行动、太空、挑战等方面对俄罗斯进行相关描述,突出俄罗斯可能对美国造成的“威胁”。如在军事方面,报告提出,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遭受大量装备和人员损失,需要较长时间恢复,因此,俄军将更加依赖核能力和反太空能力来实现战略威慑。在网络安全方面,报告指出,俄罗斯将网络干扰视为影响其他国家决策的外交政策杠杆,并针对各种目标,不断完善和利用其间谍活动、影响力和攻击能力。报告还认为俄罗斯仍将是美国在太空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但俄罗斯也面临国内挑战,包括缺乏精英的支持,面临经济压力和俄乌冲突的负担。
对于伊朗,报告从地区以及全球活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军事、网络及恶意影响行动、挑战等方面对其进行描述。在地区与全球活动方面,报告提出,伊朗将继续威胁美国在中东的利益、盟友和影响力,如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的联系,寻求利用巴以冲突谴责以色列等。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报告提出,自2020年以来,伊朗表示不再受到任何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的限制,大幅扩大其核计划。在军事方面,报告指出,伊朗使用常规和非常规能力的混合战争方式将在可预见的未来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构成威胁。伊朗拥有中东地区最大的弹道导弹库存,且伊朗正在致力于提高其导弹的准确性、杀伤力和可靠性。
对于朝鲜,报告从地区以及全球活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军事、网络、挑战等方面对其进行描述。报告指出,在地区以及全球活动方面,朝鲜将继续追求可威胁美国及其盟国的核力量和常规军事能力,试图重塑对其有利的地区安全环境,而这将导致其定期采取“挑衅”行动;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朝鲜仍然坚定致力于扩大该国的核武器库;在网络方面,朝鲜的网络计划将构成复杂而敏捷的间谍活动、网络犯罪和攻击威胁。
对于冲突和不稳定因素,报告分别阐述了巴以冲突、潜在的国家间冲突以及潜在的国内动乱,如提出,2023年10月爆发的巴以冲突加剧了整个地区的紧张局势,因为伊朗代理人和合作伙伴开展了反美活动和反以色列的袭击。报告还提出,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海域主权问题、中印边境问题、阿塞拜疆-亚美尼亚领土争端等均可能引发国家间冲突。此外,巴尔干半岛、苏丹、埃塞俄比亚、萨赫勒地区、海地、委内瑞拉等国家和地区可能发生内部动乱,对全球安全产生更大影响,同时对美国及其盟国造成不利影响。
2.跨国问题
报告指出,跨国威胁与来自国家实体的威胁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相互作用,往往相互加强,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复合和层叠的风险。因此,报告从竞争领域、共享领域和非国家实体问题3个方面阐述了跨国问题可能对美国造成的影响。
首先,在竞争领域,报告具体介绍了颠覆性技术、数字独裁和跨国镇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题,并提出如下几个观点:一、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扩散使得公司和政府在制定有关隐私和道德规范方面面临挑战,而中美等国在新技术方面的竞争也给美国带来了挑战。二、其他国家正在推进以数字和物理手段来镇压美国境内的个人批评者和海外侨民社区,限制其对本国公众的影响。
其次,在共享领域方面,报告提出,环境变化和极端天气、健康保障、移民等问题均增加了美国国家安全利益面临的风险。
最后,报告认为,跨国组织犯罪、人口贩卖、全球恐怖主义,以及私人军事和安保公司都是美国可能面临的挑战:跨国犯罪组织威胁美国及其盟国的公共卫生系统,利用国际金融体系,并降低美国及其伙伴国家的安全保障;恐怖主义威胁最有可能表现为:美国境内的小团体或个人可能受外国恐怖组织和暴力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启发而实施暴力袭击;私人军事和安保公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少数可能与美国的对手有联系,从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对中国的忌惮报告分别从地区和全球活动、经济、技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军事、太空、网络、恶意影响活动、情报、挑战10个方面对中国展开描述。下文将对前7项进行详细介绍。
1.地区和全球活动
首先,报告认为,中美的一大核心矛盾在于台湾问题。中国坚决反对美国触碰“一个中国”的底线,因此将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来反对美国对台湾的不正当军事援助。
其次,报告认为中国在南海和东海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和威慑能力也值得美国关注,因为诸如日本等美国盟友可能面临来自中国的军事威慑。报告还提出,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成功亦应被美国重视,这可能帮助中国扩大海外影响力。
最后,报告声称中国通过平衡中俄两国关系,获得了有利的能源价格和更多在北极地区扩大影响力的机会,并提出,中国在俄乌冲突期间为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材料和武器零部件。
2. 经济
报告认为,由于存在供需结构性问题以及政府政策过于稳健,中国经济预计将放缓。这将减缓全球经济增长,同时迫使中国减轻美国制裁带来的影响,但不太可能削减中国在国家优先事项上的支出。
3. 技术
报告指出,中国寻求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并优先发展先进电力和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信息科学和半导体等技术。此外,中国目前在DNA测序设备和一些基础研究方面可以与美国竞争。中国拥有大量的基因数据,有可能使其在精准医疗和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4.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报告认为,中国可能将其核态势调整为与美国的战略竞争,而其核力量的增长可能加剧常规冲突的风险。此外,中国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的建设,以及拥有的与化学和生物战相关的能力亦可能令美国担忧。
5. 军事
在军事方面,报告指出:一、中国解放军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目标,如在全球范围内投射力量等;二、中国解放军存在作战经验不足等问题;三、中国军队已经部署了现代系统,并提高了开展联合行动的能力,这将威胁美国及其盟军在西太平洋的力量;四、中国地面部队进行了越来越真实的场景训练,以提高其执行行动的战备状态和能力;五、中国军队正在开发和部署新技术,包括研究人工智能的应用,如支持导弹制导、目标检测和识别以及自主系统;六、中国寻求建立海外军事设施和军事准入协议,以投射力量并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七、中国寻求加强中俄防务关系。
6. 太空
报告指出,到2030年,中国可能将在绝大多数航天技术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目前,解放军正不断改进其在天基情报、监视和侦察(ISR)以及定位、导航、授时和卫星通信领域的能力,以缩小与美军之间的差距。此外,中国已经部署了陆基反太空能力,包括电子战(EW)系统、定向能武器和旨在扰乱、损坏和摧毁目标卫星的反卫星(ASAT)导弹。中国还进行了轨道技术演示,虽然不是反太空武器试验,但证明了中国操作未来天基反太空武器的能力。
7. 网络
报告指出,若中美即将发生重大冲突,中国可能考虑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和军事资产采取积极的网络行动,以阻碍美国决策,引发社会恐慌,并干扰美军部署来威慑美国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