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增铸:灵犀辉绿管,万象汇丹青

创新中国 2018-01-23 14:04:54

文| 陈忱

在我国当下的文化艺术界,虽然只识孔方兄者有之,但其中不乏各民族的英才辈出。他们不计身份、报酬,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或殚精竭虑,或倾其一生;或以传承、开拓为己任,或为传播弘扬鼓与呼!关增铸就是其中的翘楚。

关增铸,字晚钟,号三境寒舍主人,满族。1946年生于北京,如果用一个或几个头衔给他的身份定位,都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所涉足文化艺术的具体门类,但其丰厚的文化积淀上硕果累累。

关增铸近影

在他70年人生风雨洗礼后的2016年,从在北京,辽宁,江西,广东,上海举办的“关增铸画展”、“关增铸篆刻艺术展”、“先秦两汉瓦当艺术展”、“中国线装艺术展一一残诗探微古代画史文稿展”中,可见一斑。

1960年代,意气风发的他创办报纸,亲任主编,从版式设计,到编、印、发,一肩担。颇有民国报人之风骨,时年21岁。随着耕读精进,岁月磨砺,并没有使他进心减缓,反之,爱好涉猎更加广泛,求知探索的欲望如饥似渴。既有笔走龙蛇的书画雅致,又有美术评论与理论研究的热情和严谨;既爱好深研满族文化和各民族文化艺术,又对篆刻及金属錾刻爱不释手;既对民俗、工美颇有见地,又对文史考据学及传统的线装书创新设计有着深入的实践与探索,并对诗词的研究,具有独到的应用角度和情愫。

创作巨制

32年前的1985年,在北京文化艺术界,有一个展览既特殊又轰动,无论是参展的艺术家,还是出席开幕式的各界嘉宾,从今天回望的视角去评论当时的内容和场面,用丹青丰碑人、墨海中间事,用高朋满座、群贤毕至形容当时的规模和盛况一点不为过。参展的书画家依次为周怀民、崔子范、潘絜兹、任率英、王华南、娄师白、陈维信、沈鹏、周汝谦、王延陵、夏湘平、关增铸。中国画独成一派的山水大家李可染先生题写展标“北京十二家书画展”。

同年,收录了关增铸一个时期篆刻制印作品的《印谱一一关增铸篆刻艺术》大八开本,由燕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时他的印章,已经超出了“技”的层面,入道而深邃,由“制”而“治”。娄师白先生在该书序言中写到“观其印存,始知他对于治印,也是很有造诣的,每方印章,无论章法和刀法都是用心良苦,细经推敲的”。

篆刻艺术

1990年,由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吴作人先生题写展标的“关增铸画展”,在北京图书馆新馆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吕正操,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何正文,海关总署署长林海云,教育部副部长臧伯平,北京市政协主席白介夫,民政部副部长史怀璧,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书画家胡絜清、潘絜兹、阿老、王华南、刘勃舒及蒋兆和夫人萧琼,李苦禅夫人李惠文等,百余位来自部委、文化艺术界的海内外知名人士出席了开幕式,展览中人潮涌动,展览后好评如潮。

关增铸先生的行事风格低调而真诚,虽然自己做过媒体人,但对自己的宣传尤其慎重,他更喜欢“做的多,说的少”。

溥杰、李苦禅、史树青、娄师白、罗哲文、官布、刘光夏等近20位大家,对他“尘封已久的评价”,也是这次在我一定要写一写关增铸先生后,翻阅相关资料时才看到的。

关增铸画展

那一个时期的关增铸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甚至可以用“瞩目”两个字来形容他。但,这一切,并没有让他停止前行的脚步,他在移樽就教,择善而从中不断地提升和突破自我。就绘画而言,无论是早年自学,还是其后的师承周汝谦、王华南、周怀民、李苦禅,他都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师其意,不泥其迹”。功夫不负有心人,包括绘画作品在内,他的各类艺术品,以“以其珍,不可多得”,备受追随者和藏家的青睐。但这一切虽好,都不如“直抒胸中块垒”,来的酣畅淋漓而率真。

绘画代表作

关增铸先生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斐然,同时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其绘画代表作有《民族的脊梁》《长城怀古》《荷塘百蜓图》《湿地百鹤图》《黄陵怀古》《百鱼图》《唐·大明宫含元殿观鹤图》《滕王阁·洪洲江畔图》等。值得一提的是,从构思到完成用了近一年时间的高2.7米,长31米的《民族魂》,可谓丹青巨制。他在不断的文化思考与艺术求索中,打破常规,突破自我,并对中国画的创作进行了多维度、全方位的探索。在多年前,便前瞻性地创作了“四度空间”美术作品。为中国画的跨界发展,提供了可能。在当时给予其“构图新颖”,“尽皆民族雄威之气”和“谱写着时代强音”的高度评价。

关增铸文集

2006年,关增铸先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收集整理,将瓦当中的深层文化承载,通过艺术形象和诗词的形式相结合,将其在中国建筑中的文化特质,随着每一个瓦当典故呈现出的历史缩影,在时光追忆里,又结合他对每一款瓦当配发的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让这一凝固的,传统建筑中的瓦当,走出了建筑构件的世界而雅俗共赏。这一切都汇集成册,在一套线装出版的《先秦两汉瓦当饰文考》中,被学界称为“一部有新意,集史料研究与匡正研究的专著”。

如果说书画展、篆刻艺术展、瓦当艺术展,是关增铸先生的主要艺术成就,那么他2004年完成初稿,十四卷本文字版,2015年重新修订的二稿,二十五卷本图文版的《残诗探微古代画史文稿》(又名“千诗点评五百家”),如果在文化积淀上没有深度和广度是无法完成的。正如丛书编者所写,“此著作时间跨度从公元前四十八年至公元一九一一年,历经近两千年,囊括中国历史的二十六个朝代,涉及我国古代所有有成就、有特色、有影响的画家,共五百一十七位及中国画所有的画种。从他们绘画的理念、画理画论、趣味风格、个性嗜好、人品道德、地位官职、人生哲理、处世态度,在一千零三十首手诗论中,涵盖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状况及人物特点,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积淀和绘画传承的脉动”。

溥杰题字

关增铸先生的艺术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有一次,他到溥仪先生家做客,先生看过了他的绘画作品后,高兴的即席题写,“灵犀辉绿管,万象汇丹青”。

关增铸先生的艺术追求,又是有大爱担当的,至今仍笔耕不辍。史树青先生生前为他出版《先秦两汉瓦当饰文考》一书时,赠其瓦当拓本“汉千秋万寿”后,题赠“八体秦书归篆文,中华一统世所尊,裔衍而今千秋业,考史探微定属君”,是为真实写照。

今年,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的满族颁金节纪念活动上,关增铸先生无华简朴而不“着相”,虽学富五车依然热情而不为“虚名”所累,故写此文以敬礼!

0 阅读:1

创新中国

简介:泛财经类新媒体平台,聚焦国家叙事语境下的创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