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编辑:快看张同学
试管婴儿技术,过去引起不少争议,如今却成了治疗不孕不育的一大手段,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新的生命喜悦,从最初的质疑和恐惧,到如今的广泛接受和应用,试管婴儿的发展历程,不仅是医学的进步,更是社会观念的变迁。
在这项技术刚诞生的时候,曾有专家预言过,试管婴儿的寿命仅仅只有40年,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国的首位试管婴儿如今怎么样了?
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这个名字让人感觉高科技,好像生命在试管里神奇生长,但实际上试管婴儿并非完全在试管中长大,它只是借助人工技术,让精子和卵子在体外相遇、结合,并在体外培养系统中完成早期胚胎发育,然后再将胚胎移植回母体子宫,继续完成后续的生长发育过程。
所以试管婴儿和正常怀孕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过程基本上是一样的,他们同样继承了父母的基因,拥有同样的血脉亲情,只是他们的生命之旅,在最初的几天,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摇篮”——培养皿中。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正处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阶段,“少生优生”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试管婴儿技术,这项被视为“有悖人伦”的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有些领导甚至提议,不如尝试培养“试管奶牛”来缓解牛奶短缺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一位叫张丽珠的妇产科医生,却选择了反常规的做法,她很理解那些无法生育的人的艰辛,同时也见证了试管婴儿技术给这些家庭带来的新希望,她坚信,科学的进步是为了造福人类,而不是受限于传统的观念。
在没有充足资金、设备简陋的情况下,张丽珠和她的团队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之路,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自行研制培养液用保温杯代替培养箱,小心翼翼地进行每一次操作,1984年,我国首次实现了体外受精胚胎的成功培育,这标志着医学领域的一大突破。
可是胚胎移植的过程总是不顺利,总是失败他们尝试了12次胚胎移植,不过都未能成功,张丽珠经历了很多挫折,但她从未想过要放弃,她从国外首例试管婴儿的成功案例中汲取力量,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成功,正是这份执着和信念最终引领她走向了成功。
首位试管婴儿
1987年,家住甘肃的郑桂珍夫妇,结婚近20年却一直没有孩子,经过四处看病,医生告诉他们,郑桂珍的输卵管都堵了,自然怀孕的希望很渺茫,在绝望中,他们从广播里得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正在进行试管婴儿的研究。
郑桂珍夫妻俩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赶紧赶到北京去治病,在北大医院,他们拜访了张丽珠医生,经过仔细的检查和评估,张丽珠认为郑桂珍适合做试管婴儿手术。
1987年6月,郑桂珍接受了取卵手术,由于年龄较大,卵子数量不多,质量也不理想,张丽珠医生坦言让她做好心理准备,然而奇迹发生了,四个取出的卵子竟然全部受精成功,形成了胚胎,接下来的胚胎移植是关键的一步。
1987年6月26日,张丽珠医生为郑桂珍进行了胚胎移植手术,漫长的等待之后,郑桂珍终于迎来了好消息:她怀孕了!1988年3月10日,我国第一个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的孩子郑萌珠,在北京协和医院顺利降生了。
这条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全国上下都对此议论纷纷,郑萌珠的出生让郑桂珍夫妇乐开了花,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重大进展,为了纪念张丽珠医生,郑桂珍夫妇给女儿取名为“萌珠”,寓意着新生命的萌芽,也表达了对张丽珠医生的感激之情。
这位中国大陆首位试管婴儿,她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都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她始终生活在聚光灯下,被人们好奇地打量着,议论着。
在民风淳朴、科学知识相对匮乏的年代,很多人对“试管婴儿”的概念存在误解,甚至将其视为“异类”,郑萌珠的成长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异样的目光和不解的疑问,在学校里,同学们会好奇地问她是不是从试管里长大的,老师们也会对她格外关注。
郑萌珠觉得周围的目光太多,压力很大,她真心希望像其他孩子那样,有个安宁的童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郑萌珠逐渐理解了自己身上所肩负的特殊意义,听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刘平主任一番话后,她对自己的角色有了全新的理解。
让她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个体,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一个承载着希望的象征,她开始坦然接受自己的身份,并积极地面对外界的关注。
郑萌珠每年都会给张丽珠医生寄去一张自己的近照,表达对这位“试管婴儿之母”的感激之情,在她的手机里,一直珍藏着张丽珠医生抱着刚出生的她的照片,这张照片见证了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起步,也承载着郑萌珠对生命的感恩。
2008年,中国大陆试管婴儿数量突破1万例,人们对这项技术的认识也更加理性,郑萌珠去参观了她的出生之地——那个培育试管婴儿技术的实验室。
看着显微镜下的卵子和精子,还有滋养它们的营养液,她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也更加坚信要为这项技术正名,在20岁生日那天,郑萌珠当众演唱了汪峰的《怒放的生命》,表达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打破谣言
在郑萌珠成长的过程中,社会上一直流传着关于试管婴儿的各种谣言,例如试管婴儿活不过40岁,不能生育等等,这些谣言不仅给郑萌珠带来了困扰,也让许多正在考虑试管婴儿技术的夫妇望而却步。
事实和时间都证明了这些传言是胡说的,2006年,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自然怀孕生娃,终结了试管婴儿不能自然生育的传言,2019年4月15日,郑萌珠也在北医三院,通过剖宫产手术,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
这个消息的传来,彻底粉碎了那些关于试管婴儿的谣言,也给更多不孕不育家庭带来了希望,郑萌珠的儿子,是试管婴儿的第二代,他的健康出生,证明了试管婴儿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传递。
如今按年头来算,郑萌珠的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纪了,这起事件也是印证了我国发展的强大,可以通过科技来改变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是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国家的伟大。
信源:39健康网2024-02-08 09:34-中国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被专家断言活不过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