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房票新政,为什么来得更晚一些?

波哥看楼市 2025-03-31 14:05:21

作者 |罗乾波出品 |波哥看楼市

深圳房票来了!

3月26日,深圳住建局突然扔出一颗“深水炸弹”——正式实施《关于规范城市更新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深圳市城市更新工作的规划指标、用地管理、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方面进行规范。

其中提到,建立房票制度,探索城市更新项目补偿安置多元化路径。

据波哥看楼市观察:

至此,因深圳的官宣,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在房票制度上齐活了。

近日,在深圳正式推出房票这个模式后,在业界引来了众多的关注和热议。

事实上,四大一线城市中,深圳是最后一个加入房票联盟的,去年1月广州就成为一线城市中首个推出房票制度的城市,后面上海和北京都快速跟了上来。

整体来看,深圳在房票的思考和推出上,显得有点扭捏。

如上,一是时间拖得最久,二是,在上述政策中,也只是说“要建立房票制度”,而并无具体细则。

这说明,在具体的操作上,深圳还未完全想清楚,只是把方向抛出来了。

三是,深圳本次是在城市更新的大语境中推出的,跟其他城市在房票制度的安排和发力点上,深圳考虑的要素更多,因此,也没有其他城市那样的纯粹。

比较而言,其他兄弟城市的房票,基本就是真正的房票,就是为了去库存和安置拆迁户,指向非常的清晰,没有扯到城市更新这个高大上的领域里面来。

这点,即使跟尽在身边的广州也不一样,据波哥看楼市观察,深圳房票的这个立政的基点,完全不同于其他城市,其所指更加的特立独行——为了城市更新的大计而来。

虽然,在本质上,房票的推行基本都是剑指城中村改造,但深圳和其他城市的说法和用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深圳模式,要有效破局旧改;

其他城市,要快速去化库存。

这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差异。

因为,深圳的库存目前只有3万套,根本没有去库存的焦虑,反而是怎么对广大面积的城中村快速有效拆迁和把土地释放出来,这才是深圳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同时,据报道,2024年,深圳只卖了一块地,结合当前的上述库存,就可以判断出,深圳很快就面临供应不足的情况了,但是怎么去快速腾出土地,来相应提高自己区域的有效供应,已迫在眉睫。

然而,即使推出具体的房票制度,众多的拆迁户也将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房源不足+拆迁户选无可选、房票闲置和失去价值的情况,这个也跟很多城市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房源充足,拆迁户只有选哪里+如何选的问题,而没有没得选的供应空窗期。

青黄不接,深圳也有很多的无奈和幸福中的众多烦恼——别人,因愁卖而出招;自己,由供应匮乏而揪心。

被逼无奈,深圳不得以提出了一个“三年有效”的说法,也即要相对拉长自己的铺排时间,以保证对拆迁户进行合理有效的落地。

而不像某些城市那样,急吼吼地喊出6—18个月必须选定房源达成安置和去化的目标。

各有各有的烦心事。

故而,就造成了深圳的纠结和小步慢跑的房票律动轨迹:

去年三大一线城市都在发力房票,以及60多个其他城市都在风起云涌地推出各自版本的房票新政,彼时深圳无动于衷;

今年初,在深圳政府的工作报告中,事实上已经首次提出“稳妥有序实施房票安置制度”的策略和说法,但是,为何才慢慢地在3月26日只拿出一个不痛不痒的房票新政呢?

上述政策中的那句话,在波哥看楼市看来,只是放出了一个信号,并无实际和具体的支撑。

以上的一切,不就是深圳很纠结和焦虑的明证吗?

三大一线加其余数十个城市,都快速响应了国家的安排,自己再慢慢吞吞地搞下去,似乎不太妥,可是具体怎么搞,手上的方案并不成熟,毕竟,自己跟那些哭着喊着要卖房的兄弟城市很不一样。

苦闷啊,谁知我心忧?

作为国内城中村最多、拆迁量最大的城市之一的深圳,如何拆迁、如何安置、如何发展各类产业等等,身上的枷锁众多,而不仅仅为简单的去库存的问题了。

因此,对深圳而言,其中要深度思考的问题更多、更加复杂。

另,据波哥看楼市观察:

深圳房票官宣后,许多媒体和业内朋友,基本都在大谈特谈房票模式,在去库存和加持楼市的价值,个别媒体看到了深圳房票模式在城市更新和旧改上的问题,可是,基本都是从2005年开始的棚改下的房票模式的主要价值——拆迁安置+楼市去化这两大底层角度来观察的,当然,这点没毛病。

但是,在波哥看楼市的视角里面,在今年春节前后,深圳在房票上的思考,有了一些特殊的变化和不同。

过去和现在,房票的主流价值依然是拆安、腾地和去化,这个基础并没有变,然而,由于各区域城市历史和当下的实际情况有众多差异,即便是在大湾区的广州和深圳,在旧改方面,也有很多的不同,更别说和其他区域城市的差别了。

比如,广深两大城市,以前在旧改和城市更新上,两者的发展历史和模式不太一样,经济和城市运营理念差异甚大,等等,于四大一线的房票制度推出的先后,广州为先,深圳收尾,不也是其中众多差异的客观表现吗?

不然,近在咫尺的一奶同胞的两个城市,按理说应该大差不离的,可是却走出了不同的路线、出现了别样的境况,这又是为什么,大家可以去思考一下。

有鉴于此,深圳房票后知后觉和犹抱琵琶半遮面,其中的问题和纠结情态不少:

难道是深圳,不知道房票模式的主流价值吗?

难道是深圳,不知道房票模式对城市更新的作用吗?

难道是深圳,不知道房票模式对民生和产业的加持效应吗?

显然不是。

因此,较之于其他城市,深圳更在乎城中村改造上前端的合理推进,更侧重于如何拆迁安置和有效腾地,而其他城市目前中偏重于去库存及激活本底的楼市等,亦即为侧重后端,两者的的操盘思路和取舍标准依然分化,核心诉求不同。

再叠加深圳是城中村存量覆盖范围最广的城市,它的打法自然就不一样了。

而慢慢形成了独立于其他城市和传统思维的另外一种拳法——依据趋势、洞察变化,参照实际、独立思考,走出自己的独特舞步,而再次复盘传承和完善提升大湾区的旧改、城更等,基于更远的未来布局当下的模式,这不是装13,而是在人产城三元架构中要有更多更深的智慧。

特区,要有独特的思考和心法,不能简单为区域所限,未来才会有更广阔的未来,而不损伤特区之核心价值和高大形象。

写在最后:

据波哥看楼市观察,自去年10月份开始,以住建部为代表的城中村改造等众多的强力新政策出台后,时至今日,国内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城改、城市更新和提振楼市等方面的热潮。

此间,各城市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城改和拆安等政策,全国60多个城市快速策马奔腾,将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提质焕新等,推向了另一个新的高潮,与2016—18年那一波棚改热浪,形成了许多新的反差。

现今,快速通过城改和拆安等手段,来强势助推去库存的大趋势,大浪之中,有别于其他城市,深圳对房票制度在龟速推进,充分折射出国内唯一城市的不同观察和思考。

房票,起源已久,看似是一张标有面值轻飘飘的安置凭证和财富载体,对深圳来说,过欧内当前大行其道的房票,并不能有效匹配现今深圳的实际情况,难以有效解决自己区域中大量城中村的存量问题。

非常的纠结——不跟进吧,会被批不能与时俱进,而将孤单影只,“傲慢”;前行吧,其他城市那些表面直接的房票模式,与自己的核心诉求相左,如果抄作业,就会流于下乘。

故而,观而察之、合而群之、行而思之、宣而进之、谋而动之,中国知名特区、大湾区核心等,深圳的大咖位及其身上的约束很多等,故此,不能简单去看待深圳房票政策的推出。

很多媒体或朋友等人的直观类解读,看似洋洋洒洒,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盲人摸象般的自我YY:

——似乎抓住了房票的本质,可是,就全国和深圳而言,很有可能会进入“以全概偏”的误区。

本文为「波哥看楼市」(ID:bgkls2023)原创文章,其版权归我方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的敬请点赞和转发为谢!

1 阅读:1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