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的表现,是实干家还是纸上谈兵?

新成说体育 2019-04-24 09:13:17

黄维是蒋介石十分信任的一个得力干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被蒋介石破格启用的。要知道蒋介石交给黄维的这个12兵团,那可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军队。

陈诚大家都知道,他是最为蒋介石倚重的一个人,原来陈诚的“土木系”军队,其实都被分配到了12兵团里面。

这么说吧,凡是最能打的军队,几乎都被蒋介石给组合到了12兵团当中了。

整个12兵团,有12万人。

这些能征善战的将士们,如此深受蒋介石的重视。他们的武器装备,当然也是最精良的了。蒋介石给他们配备了,最精良的全副美式装备。

很显然这么一支军队,蒋介石是想让他们去战场上,立盖世奇功,扶大厦之倾倒去的。在选择这支兵团的统帅的时候,蒋介石也是煞费苦心。

最终,他觉得启用了“书生”黄维。

蒋介石之所以选黄维,就是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率属于黄埔系,属于是蒋介石的心腹。在一个就是黄维的资历较深,他在“土木系”当过高干。

若是黄维带领这支兵团,部下也都会服气。

很显然蒋介石综合考虑了很多,平衡了个方面的矛盾。

但是,百密必有一疏,蒋介石唯一的,没有考虑的,就是黄维的才能。

他好像没有特别的在乎,要知道打仗若是统帅指挥不力,即使部下在勇猛,也可能会全军覆没的。

战国时期的主将赵括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因为纸上谈兵,赵括赢得了赵王的信任。然后把廉颇给换下阵来,结果,四十万赵军在他的带领下,被打败了,然后四十万赵军全部被屠杀了。

我想,若是蒋介石在任用黄维之前,多读读《史记》,多看看赵括的事迹,我相信他就不会用黄维了。

因为黄维的经历和赵括何其的相似呀。

要知道蒋介石启用黄维的时候,他已经不上战场十几年了。

没有上战场打仗的黄维,一直都是在学校里,给蒋介石培养军官呢。也就是说这十几年黄维都是在纸上谈兵。

让这样纸上谈兵的黄维,带着军队去和战场上,实战过来的刘伯承将军带领的中原野战军和粟裕将军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去打仗,谈何容易呀?

所以说在蒋介石任命黄维,做统帅的这一刻,就已经揭示了12兵团悲催的命运。

蒋介石如此兴师动众,是命令黄维带领的12兵团去淮海战场上,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即倒的。

尽管当时,淮海战场上有黄百韬兵团,邱清泉兵团,李延年兵团,当然了还有其他的一些兵团,大概六十万人马。

但是,当时的国民党兵团一直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所以,黄维带领的12兵团,此刻来救场,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可惜的是,黄维在来的时候,因为选择了走小路,坦克,大炮受到了很多的拘绊。在加上一路走来,受到了解放军的骚扰,行军十分的缓慢。

所以,他们耽搁了时间。

等他赶到淮海战场上的时候,黄百韬兵团已经被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给吃掉了。

黄维的行动,也落入到了刘伯承的视野之中。

刘伯承就想吃掉这支国民党的王牌军队呢,正好黄维主动的钻到了,刘伯承给他布下的口袋阵里。

刚到淮海战场上的黄维,就被华东野战军给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本来淮海战场上的总指挥杜聿明,他想带着自己的部队向黄维靠拢,最好和黄维的兵团合在一起。

这样的话他们进口攻,退可守。

可惜的是,蒋介石对这唯一正确的行动,采取了否定的态势。他还很气愤的指责了杜聿明,说杜聿明这样瞎胡搞下去,会把自己弄亡国的。

不得已杜聿明只好放弃这唯一能自救的正确的战术,最后无论是黄维的12兵团,还是杜聿明,都被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给围困了起来。

然后,他们一点又一点的被消灭了,最终,杜聿明和黄维全部都做了俘虏。

总之,淮海战役国民党的失败,黄维的指挥失误,和蒋介石的不断插手,起了关键行的作用,他们要负主要责任。

黄维的12兵团虽然武器装备先进,但是被中原野战军给围起来之后,只能等着被动挨打了,防守保命。这样的军队,想打胜仗,就不可能的了。

7 阅读:1539
评论列表
  • 2019-04-30 10:48

    小学生思维

  • 2019-05-05 22:47

    当时真是天要亡蒋。12兵团出发救援急如星火,但偏偏一路都是大雨,那时的路都是土路坦克汽车在泥巴中走不动,等累的半死赶到战场战斗力巳下降一大半,最佳救援时机也错过了,一头扎进解放军的包围圈。若非大雨让12兵团顺利赶到,那真的就很难说了!

  • 2019-05-09 11:36

    被廖运周坑了[呲牙笑][呲牙笑]

  • 2019-05-05 14:46

    大势如此,换谁区别都不大

  • 2019-05-09 14:42

    很执着,搞了一辈子永动机,最后还是不能动。[笑着哭]

新成说体育

简介:我们一起看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