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换了点随身数码设备,和大家闲聊一篇。
从手机搭配到日常配件,以及我平时的差旅装备分享~
手机双持的快乐🔽 作为一个双持党,最近几年手机和电脑一直是双持状态。
前一段是华为 Mate 60 Pro和iPhone 15 Pro Max双持,虽然这代华子并不完美,但「顺手」程度可以排在目前安卓旗舰机前三。
如果你是多年iOS用户转安卓,Mate 60 Pro是目前的最优解。
🔽 系统的丝滑程度、本地化的功能延伸、多设备的互联生态,华为目前都做得很好。
后来我又买了台Mate 60 Pro+,但性价比而言,我更推荐Mate 60 Pro。
🔽 年前三星S24 Ultra发布,我也第一时间换掉了华为,春节也是三星和苹果双持用的。
🔽 三星的系统很多人吐槽不好用,其实当你习惯之后也挺顺手的。除了一些本地化不足之外,在流畅性、拍照等方面依然是第一梯队。
当然今年加入了时下流行的AI概念,但并不会成为国内用户换机的「买点」。
三星S24 Ultra的直边框,握持手感还过得去。但问题是如果跌落,边框一定会受损。所以日常来讲,防摔壳依然是刚需。
🔽 UAG今年除了适配了苹果、华为之外,也第一时间适配了三星S24系列。一共有三个经典且大热的系列,分别是磁吸探险/透明和磁吸尊贵芳纶纤维。
UAG旗下的系列,分别对应不同级别的防摔性能。比如探险系列对应1.2米高度防摔,尊贵系列对应2.4米高度防摔。
🔽 值得一提的是,UAG适配的三星S24全系均支持了磁吸。磁吸模组嵌套方案,38颗N52强磁,吸力也会更加稳定。
UAG 磁吸探险系列🔽 不论苹果还是三星的适配,磁吸探险白都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系列。弱化了机甲风格,整体更有格调,甚至女生使用都是没问题的。
🔽 如果你想兼顾相对轻薄和防摔,探险系列非常值得一试。探险系列过了MIL-STD-810G的军工防摔测试标准,1.2米的防摔性能其实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绝大多数场景。
一体成型+蜂窝式轻量化设计,配合边角四周的凸起抵御结构,在跌落的时候可以有效减缓冲击。
🔽 边框做了些许凸起,抓握附着力也会更强。硅胶按键的手感,在防摔壳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 正面边框略高出屏幕,跌落时候可以避免屏幕碎裂。
🔽 38颗N52强磁加持下,磁吸没有问题,车载磁吸支架、悬浮桌面支架灯都很稳固。
UAG 磁吸探险透明🔽 探险透明款,会更好地还原出三星S24 Ultra的原机质感。配合钛灰配色,是不是还挺好看的。
🔽 和iPhone 15 Pro Max的探险透明对比下,三星S24 Ultra的适配在摄像头处做了额外的防护。
UAG 磁吸尊贵芳纶纤维系列🔽 这个系列,是手机壳品类里最能堆料的一款。芳纶纤维提升了背板的抗拉扯性能,尊贵系列也通过了MIL-STD-810G的军工2.4米防摔测试。
🔽 蜂窝式结构、镜头框双层保护,以及轻量化复合结构,即使做到了2.4米的防摔性能,日常使用的重量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 和iPhone 15 Pro Max的同款对比下,可以看到除了在摄像头位置增加了防护之外,其他基本一致。
Mac,也要双持我有两台笔电,一台是Mac,另一台也是Mac。
🔽 MacBook Pro 16寸和MacBook Air 15寸的搭配,我觉得兼顾了日常和差旅需求。虽然苹果更新了M3的MacBook Air,但我内心毫无波动。
🔽 我甚至觉得M1版本的MacBook Air/Pro的设计,除了全面屏之外,各方面都要优于现款。
🔽 但如果你习惯了大屏笔电,15寸的MacBook Air带出去还是挺香的。毕竟轻薄+大屏,除了贵了点其它没毛病。
🔽 16寸的MacBook Pro,我现在就是当台式机在用了。加上雷电4的扩展坞,外接Studio Display用来日常办公。
我每一台Mac,都会买一个incase的保护壳回来。这应该是我能找到的,目前市面上最好的Mac保护壳,可能都没有之一。
incase保护壳incase是苹果多年的全球合作伙伴,从设计到适配性都不用担心。在苹果官网和各地的Apple Store,你都能看到incase的身影。
🔽 如果我不说,你能猜到这两台Mac都带了保护壳吗哈哈~
🔽 有人说带壳完全是多此一举,我想他们应该是没吃过亏。
先不说机场安检扔篮子里了,但看飞机或者高铁上的小桌板,转轴、边沿、合页上都是不锈钢。如果直接裸着放,Mac的金属机身一刮一个准。
🔽 还有就是行李舱总有人不长眼拿重物压到你的包包上,极端情况下会损坏屏幕。
🔽 戴了incase之后就没这些问题了,随便放随便造。
🔽 机身的接口和散热口,都预留了位置,开孔精准。本身M1、M2系列的散热都还不错,戴不戴壳基本没什么差异。
🔽 半透的设计离远了看,都不会发现你戴了壳子。所以开会什么的场合,incase也适用。
最近大爱的背包这是incase全进口的ARC系列,“A Responsible Carry"'-A.R.C.作为全新的品牌迭代系列,相比我之前常用的citi系列,ARC在定位、技术、材质、设计上会更加高端。
🔽 我之前用的烟熏绿配色,最近又换了一款黑色的。绿色相对来说会更有活力,黑色则更加沉稳内敛。
🔽 作为大品牌,incase也在致力于环保的可持续性。ARC系列采用了900D*1200D的回收聚酯纤维材料,外壳上还有一层防水涂层。
🔽 背部采用了OrthoLite的Impressions泡棉,玩鞋的应该知道OrthoLite是全球领先的开孔泡棉鞋垫提供商,Impressions泡棉具有透气、防汗、防臭、防霉、抑菌、缓冲良好的特点。
自带胸带的轻背负系统,可以环节肩膀和背部的压力,又不会像登山包那样过于繁琐,也更适合普通消费者群体。
🔽 背部、肩带底部,和身体接触的位置都布置了厚厚的Impressions泡棉。所以满载时候的背负感,要比一般背包更舒服一些,不会勒胳膊、捂背部。
🔽 一共三个主储物层,两侧还设计了独立储物袋和水杯口袋。
🔽 扣带来自Duraflex,拉链来自YKK,都是全球顶级的供应商。所以你单看这两个供应商,就能明白incase对ARC系列的定位了。
走线、拼接做工也可圈可点,900D*1200D的聚酯纤维加上防水涂层,整体会很抗造。
🔽 一般的水杯和瓶装水,两侧口袋都可以顺利放入。不论是安检的随时掏出,还是路上及时补水,外置水杯袋在差旅中会很受用。
🔽 最外层设计了多个收纳位,而且每个包的隔间都集成了RFID屏蔽材料。可以屏蔽手机、无线电或者GPS传输,保护信用卡护照等被盗刷、消磁的风险。
🔽 顶部中间还有一个隐藏的独立口袋,容量也挺可观。我平时会把手机、AirPods、移动电源什么的放进去。
🔽 中间层空间很大,而且给了X型绑带方便固定衣物和设备。
🔽 第三层是带拉链的电脑收纳层,人造毛皮内衬很细腻,不会划伤你的电脑。15寸的MacBook Air、16寸的MacBook Pro放入都没有问题,还能额外多放一台iPad。
🔽 顶级的材料+低调的设计,看似沉稳的外表下是一颗巨能装的内心,incase在收纳方面真的花了很多心思,这也是我最喜欢这款背包的原因所在。
总结随手聊聊最近常用的数码相关,我觉得都是一些很务实的选择。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既要又要的,人生如是,数码亦如是。
在繁多的选择里,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才是消费的正道。
比如我离不开苹果的生态,又希望拥抱安卓的开放,那我就会iPhone 15 Pro和安卓旗舰双持;
我离不开MacBook Pro的性能,又希望差旅途中用上更轻薄的笔电,那我就会Pro和Air双持;
配件的话,要防摔我就会选择UAG;
出差的话Mac基本都会戴壳,那我自然就会选择incase;
至于背包嘛,虽然我有十几个包,但能打硬仗的依然只有incase。
最后在机场祝大家新的一年有新的惊喜,多买点好的,犒劳自己,愉悦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