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之“位”与“实”的思辨
在当今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格局中,小米汽车的异军突起令人瞩目。其市值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一举跃升至全球车企第四的高位,仅次于特斯拉、丰田和比亚迪等行业巨头,甚至超越了众多在汽车领域深耕多年的传统豪强。而且,小米造车的速度堪称惊人,短短 230 天就达成了 10 万台新车下线的壮举,创造了新车企发展历程中的最快纪录。首款车型 SU7 上市后更是订单火爆,累计订单量有可能超过 20 万台,在 11 月便提前完成了全年 10 万辆的交付计划,预计全年交付量将达到 13 万辆,这般成绩无疑是闪耀的。
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审视,称小米为全球第四大车企,似乎还为时尚早,“德不配位”的质疑声也并非毫无道理。从业务构成来看,其他位列前茅的车企,汽车业务是其绝对的主营业务,是企业营收的核心支柱。但小米汽车业务目前在其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仅为 6.3%,其业务重心仍然分散在手机等其他领域,汽车业务尚未占据主导地位。再看销量规模,全球车企销量十强榜的上榜门槛在 2023 年大约为 300 万辆,与之相比,小米汽车十几万辆的销量实在是相形见绌,差距极为显著。此外,丰田、大众等老牌车企早已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庞大而成熟的跨国销售网络,市场遍布全球各个角落,而小米汽车目前的市场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国本土,国际市场的开拓尚处于起步阶段,影响力和覆盖面有限。
资本市场之所以如此看好小米汽车业务,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而非小米汽车当下在行业内已经具备了与市值排名相匹配的实力。毕竟,小米手机业务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增长空间已经逐渐趋于平缓,而新能源汽车领域则被视为新的增长突破口。雷军也为小米汽车设定了宏伟的目标,期望在未来 15 至 20 年内能够真正跻身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前五强之列。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小米汽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需要持续加大在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投入,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创新能力,还需要加快国际市场的拓展步伐,提升品牌的全球影响力,逐步夯实其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以真正匹配其市值所代表的行业高度,摆脱“德不配位”的争议,在全球汽车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书写出一部令人信服的汽车传奇。
就看偷的怎么样了。
加油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