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戚薇4月18日下午在社交平台晒的巴黎美照时,我盯着手机屏幕愣是笑出了声——埃菲尔铁塔下,她戴着枣红色帽子、踩着马丁靴,对着镜头比出标志性的“V”手势,墨镜都挡不住眼里的甜。

配文里那句“感谢专属摄影师”更让人秒懂:原来镜头后那位“隐藏大佬”,是穿着朴素却全程专注的老公李承铉。

戚薇可不是巴黎的“生客”。

从前她去巴黎,要么是时装周上气场全开的“时尚女王”,随便一个街拍都能上热搜;要么是和李承铉的二人世界,在卢浮宫前穿婚纱、被法国粉丝强吻的名场面,至今还被网友翻出来“考古”。

但这次不同——她是跟着《妻子的浪漫旅行2025》节目组来的,同行的还有另外三对夫妻,巴黎之行成了一场“跨国文化游学”。

节目里,他们从象征誓言的爱情桥出发,在卢浮宫看王室爱情的藏品,坐着中国企业造的新能源双层巴士逛巴黎街头,连蒙帕纳斯公墓都成了“死亡与生命”的讨论场。

朱兆祥聊起中国的树葬、花葬,说“告别也能很浪漫”;董力和卢靖姗为“伴侣该不该和朋友分享私事”争执又和解……但最戳人的,还是戚薇和李承铉那身新中式服装——立领、盘扣、传统纹样,和埃菲尔铁塔的金属线条、巴黎圣母院的哥特尖顶撞在一起,像极了两人的爱情:中式的踏实,法式的浪漫,揉成一团甜得发腻。

网友调侃李承铉“摄影技术能出道”,但谁不知道这“专属认证”背后,是十年婚姻里的互相托底?

戚薇主外拼事业,李承铉就当“全职奶爸”带俩娃;李承铉靠《披荆斩棘的哥哥》翻红,戚薇直接蹲直播间当“头号粉丝”打call。

节目里被问到“结婚的好处”,李承铉说“她是我一无所有时唯一的依靠”,戚薇则笑:“他让我相信,爱情不是时间,是决定。”

这种“同频”有多珍贵?

十年前塞班岛求婚,李承铉开着复古车带她穿越66号公路,手写卡片“我的戚薇超爱你”;十年后巴黎街头,他举着相机追着拍老婆,镜头里的笑容和当年一模一样。
网友说得好:“他们不是在秀恩爱,是在教我们——婚姻里最甜的,从来不是‘我为你牺牲’,而是‘我懂你的不容易’。”
从“夫妻旅行”到“文化对话”,这档节目凭啥被夸?有人说,《妻子的浪漫旅行2025》这次巴黎行,把“小夫妻的甜”拍成了“大文化的美”。
你看,中国智造的新能源巴士穿梭在巴黎老街上,像在说“我们的技术能走向世界”;新中式服装和法式地标同框,又在讲“传统和潮流从来不是敌人”;连聊“死亡”都能聊出“树葬花葬”的诗意,更让人明白——文化交流从来不是“谁征服谁”,是“我看见你,你也看见我”。
而戚薇和李承铉的故事,恰恰是这种“看见”的缩影。
李承铉学中文、适应“女主外男主内”的模式,戚薇尊重他的事业选择、支持他重返舞台。
就像他们在埃菲尔铁塔下的合影:一个是40岁依然鲜活的“戚哥”,一个是41岁更懂责任的“铉哥”,十年婚姻没把他们磨成“老夫老妻”,反而让他们成了“彼此的底气”。
刷完这波巴黎美照,我突然懂了网友为啥这么“吃”这对夫妻——他们晒的不是风景,是“十年后还能为对方心动”的勇气;他们拍的不是照片,是“文化交融里依然坚守自我”的底气。
爱情最好的模样,大概就是:你陪我看世界,我陪你找自己;而文化最美的样子,或许也是:我带着我的故事来,你捧着你的历史迎,最后一起写成更精彩的篇章。
所以啊,与其说我们在羡慕戚薇的巴黎甜照,不如说我们在羡慕——原来“长久的爱”和“包容的文化”,真的可以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