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90后女孩帮人扫墓:每天鞠躬200多次任劳任怨,收入每月3000

住顶楼小邹 2024-04-18 21:10:41

“扫墓”还能“代扫”?

“代扫墓”又是什么职业?

河南一名90后女孩,从事着这份“代扫墓”的工作,每天穿着制服,墓碑前鞠躬数次,月薪3000毫无怨言。

是什么促使90后女孩为从事这项工作?“代扫墓”真的有意义吗?

90后“代扫墓师”丁晓丽

在河南洛阳市的凤凰山上,有一位25岁的年轻女孩,她身材苗条,面容秀丽,要不是知道她的职业,很难将她和"墓地"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她就是丁晓丽,一位“代扫墓师”。

丁晓丽的故事并非一开始就注定要与死亡相伴。

五年前,她只是凤凰山生态纪念园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负责接待前来咨询的客人。偶然的机会,她开始接触到"祭扫"的工作,替那些长期在外无法回乡的人们,代为祭祀逝去的亲人。

作为一个年轻姑娘,丁晓丽也曾对这份工作心存恐惧。与阴森的坟墓为伍,每天都要面对死亡的气息,难免会产生一种说不清的惶恐。

起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会做着与墓地有关的恶梦,半夜惊醒后浑身冷汗直冒。好在有同事的开导和自身的努力,她渐渐适应了这份特殊的工作。

去年疫情突如其来,为了防控,凤凰山生态纪念园在清明期间暂时关闭,禁止游客前来扫墓。

对于中国人而言,扫墓是一种珍视已久的传统习俗,缅怀逝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纪念园推出了“云祭扫”和“代客祭扫”的新服务。紧接着,她与另外7名同事组成了一支“代客祭扫”小分队。每当接到委托,他们就会仔细沟通顾客的要求。

有的人希望在墓碑前摆上逝者生前喜欢的水果、饮料、点心、鲜花,有的人想让代扫人员在那里诵读一封家书。

丁晓丽总是尽最大努力去满足客户的愿望。有时她甚至会专程去商店购买一些特殊的祭品,只为能更好地完成这个仪式。

一场标准的代扫流程一般持续20多分钟。丁晓丽先是仔细打扮自己,确保自己的仪表整洁大方,然后带着祭品缓缓走向墓地,一路低头肃穆。

到了墓碑前,她双腿跪伏在地,虔诚地擦拭墓碑,再将祭品摆放整齐,敬上三杯清茶。

整个过程,丁晓丽时刻保持着庄重的姿态,对着墓碑鞠躬数次,最后献上一束鲜花,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所有的步骤都会被丁晓丽的同事记录下来,然后汇编成视频寄给委托人。

她深知,对那些身在远方的人们而言,这份录像就是与亲人最后的纽带,是他们唯一能表达哀思的方式。

“代扫墓师”有何意义?

为什么一个年轻女孩会甘愿选择这样与死亡相伴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一位女顾客的委托让丁晓丽坚信了这份工作的意义。不同于之前的要求,这个人特意让丁晓丽带一封家书和一个苹果前往,还交代一定要把苹果皮带回来。

对于这个看似怪异的要求,丁晓丽虽然一头雾水,但她还是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来到墓地后,丁晓丽小心翼翼地拆开了那封信。

只见上面写着:“爸爸,您在天之灵还安好吗?女儿我很想您啊。您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很穷吗,您总是把苹果削好让我吃,自己却总偷偷吃着苹果皮。

如今女儿已经长大了,终于有能力好好孝顺您了,可惜您已经永远离开我了。这次我带来一个苹果,您吃个饱,让女儿尝尝吃苹果皮的滋味吧。”

读着读着,丁晓丽不禁潸然泪下。这封平凡的家书里,蕴含着一个女儿对父亲无尽的怀念与眷恋。这样的情感,正是她一直在寻找的,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于是,丁晓丽照着信上所说,小心翼翼地在墓前削下一个苹果皮,然后将它带回交给委托人。

当那位女士接过苹果皮,向她重重地说了一声"谢谢"时,丁晓丽再也忍不住,泪如雨下。

她终于明白了,她并不仅仅是在完成一项工作,更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传递着生者对死者最后的思念和牵挂。

从那以后,每当有人对她的职业表示不解时,丁晓丽都会讲述这个故事。

是啊,或许在外人眼里,她只是一名与死神为伍的“坟场活雇”。但在她心里,自己才是连接生死的纽带,是逝者和生者之间最后的桥梁。

是她在用实际行动,见证着中华民族永恒的祭祀文化,也是她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生命的意义。

正是这份独特的职业观,让丁晓丽渐渐打消了最初的恐惧,转而将之化为无上的自豪感。

尽管丁晓丽对自己的职业怀有无比的热忱和自豪,但在社会上,“代扫墓”这个行当却一直存在着褒贬不一的声音。

“代扫墓”争议

有人认为,祭扫是对亲人最基本的孝道,代表着对逝者的思念与缅怀。让他人来代劳,不啻是一种亵渎,是对祖宗的不敬。

清明节除了缅怀逝者,更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意义,如果连这么一个简单的仪式都要外包给陌生人,那就彻底失去了扫墓的本来意义。

相反,也有人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认为,扫墓的核心是对先人怀着一颗敬重之心,至于采取何种形式并不重要。

对于那些长期在外打拼的游子们而言,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回乡,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好过什么都不做。

比如在国外工作的华人,或是受疫情影响长期滞留异乡的游子,都属于这个范畴。对他们而言,“代扫墓”无疑是一种无奈但理解的选择。

当这个行业开始被一些人炒作和商业化时,争议就此引发。

2017年,南京一家纪念园突然推出“直播代扫墓”服务,借此博取眼球和流量,立即在网上掀起一阵热议。很多人质疑,这已经完全背离了扫墓的初衷,违背了对逝者的基本尊重。

就此事丁晓丽,她的看法是对这种行为表示强烈不满:

“扫墓是件庄重的事情,需要一颗虔诚的心。可是直播代扫根本就是为了赚钱,夸大其词地制造话题而已。这已经完全沦为了一种低俗的商业行为,我非常不能苟同。”

丁晓丽并不否认“代扫墓”存在的合理性,但她强调这种服务必须建立在对逝者足够的尊重之上,而不能被曲解和过度渲染。

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那些无法亲自前往的少数人,但同时也呼吁,扫墓这种传统文化底蕴不应被肆意商品化和娱乐化。

或许正是这种坚持和执着,让丁晓丽及其同事在凤凰山生态纪念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而他们的工作也更多的是一种低调、虔诚但有尊严的体现。

笔者认为

作为90后的年轻一代,他们勇于追求自我,勇于打破常规,用独树一帜的方式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

敢于面对生死,用虔诚的心对待逝者,用纤细的身躯承载起千年祭祀的传统文化。

相较于那些被世俗所定义的"成功"而飘飘然的人,他们才是生命真正的旗手。从他们身上,你能看到努力、勇气、坚韧和善良,而这些品质,不正是构筑当代社会的基石吗?

在这个包罗万象的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都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生命的多姿多彩,用开放的胸怀去拥抱与众不同的人生,而不是固步自封地按部就班。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包容、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虎嗅《清明代扫,500元请人哭一次》

宁波广电网《疫情下的清明:墓园推出有偿代客祭扫,还有人收钱代磕头代哭》

“代理扫墓”走红网络:代跪 代磕 代痛哭.凤凰网 [引用日期2013-03-30]

1 阅读:12

住顶楼小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