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家媒体报道,3月28日,由湛江湾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一号”举行下水仪式。这艘海上智慧渔场承载着8万立方米的水体,具备年产2000吨名贵鱼的产能。如果用海上平台的标准衡量一下的话,这个平台总长154米,总宽44米。平台集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功能于一体,采用全电力推进动力定位锚泊,适用于南海千米乃至万米水深的全海域养殖,极大地拓展了海水养殖的生产空间。
据介绍,该平台顺利下水后,将展开系列海试,随后驶向南海海域,计划于今年6月投苗养殖。新闻当中还提到了,在设计研发过程中,研发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其中包括超大开口船型水动力优化技术,提高了航速,降低了上浪,增大了甲板面积;突破了船舶和筑稳结构融合技术以及非等边箱型立柱优化技术,大幅减少了钢材用量,节约了总体造价。
新闻还讲到,在各方支持下,“湛江湾一号”将稳步推进后续各项工作,为湛江、广东乃至全国的海洋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我国海洋经济驶向更加广阔的深蓝。这个新闻听着是不是有点意思?本来我就是个吃货,特别喜欢吃海鲜,相信和我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听到这样一个远洋养殖平台即将投产,可能大家的胃里都会痒痒的。当然,工程上的突破比单纯的提供海鲜自由意义更大。而且这个东西一旦投产之后,未来我们的海水养殖将从近岸、沿海走向深海、远洋。如果展望一下的话,全世界的海洋都成为中国人的牧场,全世界的人口都在吃着中国人养出来的海鲜,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
从海洋利用开发的角度来说,实际上这种产品相当于对海洋的利用开发更深了一步。以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无非是航运和捕鱼,但捕鱼的模式是属于靠天吃饭的。而现在对海洋的开发有可能从“游牧模式”转变为“农耕模式”,而“农耕模式”特别适合我们这个民族。农耕文明的发展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