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速45万发每分钟,理性看待“金属风暴”的能力与局限

陈虎新观察 2025-03-30 20:16:02

又看到了一个军事科技领域的黑科技,射速可达每分钟45万发的“金属风暴”近程防空系统。这个系统出现在刚刚出版的今年第四期《现代兵器》杂志的封面上。

从外观上看,它是一个近程防空系统,整个系统装在一辆三轴十轮卡车上,从前往后依次是驾驶舱、操作控制舱以及“金属风暴”武器系统本体。中部的控制舱还包括了360度的精确跟踪雷达、红外探头、CCD探测装置和必要的辅助跟踪设备。从这些配置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系统,称得上是黑科技。

“金属风暴”的原理早些年国外就提出了,但一直没进入实际型号的研发,更别提运用了。它的好处在于能在短时间内射出数量极大的弹丸,形成一个密集弹幕,用这个弹幕来拦截来袭的各种武器。由于是由多管且每管中多弹丸形成的武器系统,它的射速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不过,每分钟45万发只是一个理论数字,这种武器不可能持续发射一分钟。可能只是在零点零几秒的时间内,把枪膛内所有的弹丸一下子倾泻出去。弹丸数量是有限的,但因为时间极短,放到分钟这样的时间跨度来看,弹丸数量就显得极其惊人了。所以,45万发并不是说它真能在一分钟内持续发射这么多弹丸。

这个系统确实是个好东西,但我发现网上对它的炒作已经有点过度了。有专家推测这套系统的射速是45万发每分钟,认为它不但能大批拦截蜂拥而至的无人机,而且理论上甚至可能拦截7马赫速度的高超音速导弹。然而,拿它来拦截蜂拥而至的无人机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这个武器系统所有的待发弹丸会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发出去,然后需要重新快速更换弹箱才能进入下一次发射。对于大规模蜂拥而至、分布在不同空间位置的无人机来说,它的弹幕拦截的空间窗口是有限的,所以从性价比上来说效率并不高。

至于说拦截7马赫的超音速导弹,这就不只是武器系统的问题了,配套的其他设备都要跟上。这种武器的射程一般来说是有限的,而在射程内形成一个密集弹幕的时间窗口也是十分短暂的。要想拦截高超音速导弹,武器系统配合的指挥控制分系统要求极高。而且还要考虑到如此速度的高超音速导弹在近距离拦截时,即使能够有效拦截,也可能带来附带伤害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说,“金属风暴”是个好东西,但一味强调每分钟45万发的射速,以及拦截高超音速导弹、拦截无人机蜂群,这就有点讲错了方向。其实,这种系统放在舰艇上作为近防武器系统,或者放在地面作为关键性的重要设备和节点的近程防空系统都是非常不错的。它相当于把1130近防炮的能力再晋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不过,从拦截目标来看,我认为它最有效的拦截对象依然是亚音速的巡航导弹。可能有人会觉得拦截亚音速巡航导弹太低级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美军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恰恰是大量的亚音速巡航导弹,比如AGM-158系列,还有在俄乌冲突中被吹上天的所谓“风暴阴影”等,也都是这一类导弹。

所以,“金属风暴”真正的拦截对象是这一类导弹,而高效拦截这类导弹在未来的实战中意义仍然极其重大。总之,好东西就是好东西,黑科技就是黑科技,但大家也不要吹过了头。

1 阅读:206
评论列表

陈虎新观察

简介:陈虎专栏,国际军情点评,武器装备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