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的关税是一件损人害己的恶行,真的没有赢家,别以为特朗普打关税战,美国就获利了。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关税战当然给我们带来了不利影响,但是带给美国的影响也是破坏性的?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在2022年一度攀升至9.1%,创下40年来新高。虽然通胀后来有所回落,但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美国CPI同比上涨3.8%,核心CPI上涨4.2%,仍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水平。
美国刚刚战胜了通货膨胀,现在通货膨胀又卷土重来。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由于关税导致的成本上升,美国制造业投入品价格指数在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上涨了6.3%,这将不可避免地传导至消费端。美国普通家庭每年因关税增加的支出估计超过1000美元,这对中低收入家庭构成了沉重负担。
更值得警惕的是,关税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加拿大已宣布对美国汽车征收25%的对等关税,欧盟也在考虑对美国的绿色补贴政策采取反制措施。这种"以牙还牙"的贸易对抗正在撕裂全球经济体系,而首当其冲受害的正是各国的普通劳动者和消费者。
当前的贸易对抗可能向服务业扩展,美国在服务贸易领域拥有近2900亿美元的顺差,如果其他国家仿效美国的"对等关税"逻辑,对美国服务业征收19%的"平衡税",将对美国的金融、教育、旅游等高附加值服务业造成沉重打击。
中国作为美国服务贸易的重要市场,2024年购买了价值超过800亿美元的美国服务,包括软件许可、金融服务和高等教育等。如果贸易战蔓延至这一领域,美国的常春藤大学可能面临中国留学生数量锐减,华尔街投行将失去大量中国客户,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会进一步萎缩。

关税将伤害所有受影响的人,关税也会伤害美国人。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手段获取不公平竞争优势,最终只会削弱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面对美国的关税挑衅,中国的回应既展现了坚定立场,又保持了战略理性。4月10日起,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84%关税,这一措施是对美国霸凌行径的必要反制。与此同时,中国也为"在途货物"设立了缓冲期,体现了对既有商业合同的尊重,避免了企业遭受突发性冲击。
更重要的是,中国没有陷入"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而是继续坚持扩大开放的既定方针。商务部明确表示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一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中国市场的稳定性与开放性正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压舱石"。
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些构成了应对贸易战的坚实底气。2024年,中国与东盟、欧盟的贸易额分别增长7.8%和5.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外贸中的占比提升至36.5%,多元化的贸易格局有效降低了单一市场风险。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必须抛弃幻想,准备持久战。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主义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1930年美国出台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进口关税提高到历史高位,结果导致全球贸易萎缩66%,加剧了大萧条。今天,美国似乎正在重蹈历史覆辙。
我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表态掷地有声:"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这一立场反映了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在中美博弈中,时间站在中国一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2%,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反观美国,在高利率和贸易不确定性的双重压力下,经济增长预期被下调至1.8%。

特朗普玩关税本质上是政治操弄,企图通过对外示强转移国内矛盾。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正在透支其国际信誉,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进程。据统计,2024年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已降至56.6%,为1995年以来最低水平。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关税战没有赢家,这是被历史反复验证的真理。面对美国的无理挑衅,我们既不能心存幻想,也不必过度反应。坚持对外开放、苦练内功,才是应对挑战的根本之道。